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lex Birkett 《电子设计技术》2006,13(3):102-102,104
基于仪器和运算放大器的传统电流源和电压/电流转换器在低频下提供很高的输出阻抗,这是因为放大器具有良好的低频CMRR(共模抑制比)。在较高频率下,降低的CMRR、固有的输出电容、转换率的局限性阻止了高质量电流源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设计一种增强型的共源共栅电流镜。通过放大器的负反馈,这里设计的电流镜在不增大基本电流镜输入阻抗的基础上,具有比传统电流镜更高的输出阻抗和更高的电流匹配精度,同时该电流镜也有高于传统共源共栅电流镜的输出电压摆幅。采用CSMC 0.5μm CMOS工艺,在3.3 V电源电压,输入电流为10 mA时,该电流镜的输出阻抗达到200 MΩ以上,输出电压摆幅为0.2~5 V,电流匹配精度误差小于0.016%,电流一致性误差小于0.5%。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负电阻的高输出阻抗的电流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萍  李肇基  余磊  张波 《半导体学报》2006,27(3):443-447
给出一种利用等效负电阻实现阻抗增加的方法.利用该方法,文中所提出的电流源可在不增加电源电压的前提下显著提高其输出阻抗.基于0.6μm的CMOS工艺模型,仿真所得电流源的输出阻抗可达109Ω,同时,该电流源频带宽度为1.04GHz,在-40~145℃之间,电流源的温度系数只有10.6ppm/℃.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高输出阻抗,高电流匹配精度电流镜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健平  邹韦华  谢海情  田涛  叶英   《电子器件》2007,30(1):126-128
电流镜是模拟电路设计的基础单元之一,在高性能模拟电路设计中,电流镜的电流匹配精度和输出阻抗是决定电路性能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设计一种新型高输出阻抗、高电流匹配精度电流镜,采用了一种新颖的五级负反馈增益方法来增加电流镜的输出阻抗,同时还通过改进DMCM电路结构提高了电流镜的电流匹配精度,使得设计的电流镜在任何Iin下都保证有较高的电流匹配精度,而且这种新型电流镜也有近似于传统两级共源共栅电流镜的摆幅.采用TSMC 0.18 μm,1.8/3.3CMOS标准工艺,在3.3 V电源下,输出阻抗能达到18 GΩ以上,并且电流匹配精度接近于0.01%,输出电压摆幅为1.28~3.3V  相似文献   

5.
高输出阻抗多功能电流模式双二阶滤波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输出端差动差分电流传送器的多功能电流模式滤波器电路结构。该电路用三个多输出端差动差分电流传送器,五个或四个接地电阻和两个接地电容,同时实现了反相和,或同相带通和低通或带通和高通滤波响应特性。分析并模拟了所提出的滤波器的传递特性,PSPICE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路方案正确有效。电路具有灵敏度低,输出阻抗高,滤波器固有频率ωo和品质因数Q相互独立可调,多功能的优点,适于实现全集成连续时间滤波器。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的采用0.6 μmCMOS工艺的电流源巧妙地利用等效负电阻得到的极高的输出阻抗,可达109欧姆数量级,在工艺允许的理想情况下可达到无穷大,从而使电流源的输出电流随输出电压的变化更加稳定;在输出电流达到稳定后,随着输出电压的进一步增大,输出电流的抖动只有采用单个cas-code电流镜做电流源的输出电流抖动的四分之一.该电流源输出电流的电源抑制比PSRR 为85.2dB.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个多输出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MO-CDTA),并利用它设计了一个电流模式KHN滤波器。该电路仅使用1个MO-CDTA和2个接地电容,不仅能同时实现高通、带通和低通电流转移函数,而且输入端虚地、输出端具有高阻抗。借助于所给的偏置电路,能实现极点频率和品质因数独立、线性地电控调谐。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电路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8.
程控电流源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迎春 《电子工程师》2006,32(10):46-48
介绍了一种交流压控电流源,采用了数字电压表技术进行电压测量,再利用单片机的运算功能获得其有效值。通过单片机和数模转换芯片对基准电压进行控制,以达到电压控制电流的目的。而传统的压控电流源完全采用模拟电路来实现,与传统的压控电流源相比,它具有精度高、调整范围宽、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是传统压控电流源的理想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9.
智能数控电流源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地介绍了智能数控电流源系统设计方案的选择、系统硬件设计过程、系统软件设计过程。文章给出了主要的系统硬件电路图和软件流程框图,及用C51语言编写的主程序源代码。通过对制作的实物进行测试表明,系统实现了设计任务所提出的各项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0.
高精度电流源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电流源电路,通过V/I变换,将由带隙基准电压电路产生的与温度和电源电压无关的带隙基准电压转换成与温度和电压无关的高精度基准电流,并通过高精度电流镜结构产生所需的镜像电流,有效地抑制了由于温度、电源电压、负载阻抗的变化及干扰对电流源的影响.用HSPICE对改进前后的电路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电流镜的镜像误差约减小90%,电流源的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设计了一种数控精密电流源,由DSP作为核心控制芯片,可以输出两路可调比例电流,其比例输出电流具有较高控制精度和稳定性。该低温电流比较仪用于测量1Ω-10KΩ的电阻,其中的比例误差,具有相对稳定,相对重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崔芳  郭玉会 《电子科技》2012,25(10):60-63
介绍了一种程控电流源的设计方法。该程控电流源输出电流范围为200~2 000 mA,电流频率为50 Hz,根据按键可控制电流的增减,其步进为1 mA。文中采用AT89C51作为控制器输出电流控制字,经过数模转换芯片MAX539进行数模转换以控制运放。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具有控制精度高,制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当电子测试需要可调电流源时,人们通常必须在实验室构建这种测试仪器。人们可以从标准的力觉实验室电源轻松制作这类电流源(图1)。该电路需要一个为IC供电的额外电源以及一个单独的控制电压。送往力觉电源的反馈信号来自Maxim公司的MAX4172高压侧电流监视器。在图1所示的构造中,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结电容极小的器件的设计及制造工艺技术。该最小器件的发射区和基区——称为微发射极——分别下降到3微米~2和12微米~2,并且与做在同一片子上的几何尺寸较大的器件作了比较。离子注入的微发射极器件在电流低至100微安时,f_T=4.8千兆赫,而峰值为7.0千兆赫,使发射极耦合逻辑(ECL)电路的速度-功率乘积得到很大的改进。看来发射极注入接近于一种点源的性能,并且观察到,随着电流密度变化,微发射极器件的 f_T 下降的速率比几何尺寸大的器件小。这种效应使得这些器件在作微波晶体管用时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半导体激光器是一种电流注入式发光器件,驱动电流源的性能优劣对其工作特性和使用寿命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利用芯片LT3755设计了一种大功率LD电流源,电流在3.3~5.6 A连续可调。当输出电流为4.5 A时,连续工作3 h内电流变化量小于2 mA,电流稳定度达到4×10-4。此外,该电源还具有欠压保护、过压保护、过流保护和缓启动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6.
《电子产品世界》1999,(11):41-41
DAC7644(Burr-Brown公司16位四电压输出D/A变换器)设计的4~20mA数字控制的电流源电路示于图1。DAC7644提供一差分基准输入以及围绕输出放大器的一开环配置。围绕输出放大器的开环配置允许把晶体管放置在环路中实现一数字可编程的单向电流源。差分基准也可利用于满标和零标电流的编程。DAC7644的单电源工作连接图示于图2,逻辑真值表见表1。其中VOUTASense:DACA输出放大器倒相输入;VOUTA:DACA电压输出;VREFL ABSense:DACA和B某准低感测输入;…  相似文献   

17.
18.
如图1所示的普通电流源的精确度不低于1%,而且对温度不太敏感(温度系数低于5×10-5/℃).该电路有较高的输出阻抗和较宽的电压允许范围(4.3~34V).它采用电压参考集成电路IC1及电阻R1来产生一个稳定的电流源,并符合表达式ISOURCE=VREF/R1+IC1的对地电流.  相似文献   

19.
精密程控电流源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密程控电流源采用USB通信模式,具有温度测量和输出电流非线性温度补偿功能,输出电流的准确度高、性能稳定可靠.文中介绍此电流源的电路设计、控制软件设计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电流源是一种能向负载提供恒定电流的电路,电流源的匹配程度在模拟电路设计,尤其是在D/A转换器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文章研究分析了电流源的失配特性,并针对电流源的失配提出了一种自校准电流源技术,该方法中的每一个位电流输出的大小并不依赖于每个存储管特定的VT和β值,而是等于参考电流的大小.这种电流自校准技术能解决VLSI工艺中由于器件失配而造成的电流精度变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