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铣开连杆大头孔的加工方法丹东518内燃机配件总厂姚广鹰,安云集,赵礼成,刘忠杰我厂加工制造的直连杆,其铣开连杆大头孔的工序安排在卧式铣床上加工,由于产量的增加,原工序的工装设备满足不了生产线的需要,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带有两个输出轴,可以同时铣开两根连...  相似文献   

2.
我厂加工制造直连杆,为了提高铣开连杆大头孔的生产效率。我们设计了一个带有两个输出轴,可以同时铣开两根连杆大头孔的分轴箱和相应的夹具。使生产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1.分轴箱的设计原理 分轴箱的传动原理见图1。齿轮1与机床输出轴相连接,通过两对齿轮的传动,带动两片锯片铣刀相向转动,就可以把连杆大头孔铣开了。分轴箱的箱体安装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研究加工工艺对连杆变形的影响,首先采用"生死单元"方法,基于不同工艺阶段连杆的几何形状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其次,针对不同工序顺序、回火温度、以及约束方式下的平行度和基本尺寸的影响进行分析,获得加工变形最小的加工工艺方案。最后,基于最优方案对连杆的残余应力与变形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加工工序为铣两平面、钻小头孔、锯开连杆、装配和车大头孔,回火温度为640℃,约束方式为小头孔时,平行度误差最小;回火温度对连杆的基本尺寸影响较大,而约束方式和工序顺序影响较小;加工完成后,连杆内部为拉应力,表面为压应力且最大变形出现在大头孔处。  相似文献   

4.
大型连杆加工的关键是要保证:1)高精度(二级)的孔;2)大头端面的光洁度▽▽▽7;3)大头端面对孔的垂直度。有些工厂采用的加工方法,是先在铣床上铣两个端面,如图1所示,用压板和螺钉把连杆装夹在工作台上。这样,铣一面就得装夹两次(压板的 A  相似文献   

5.
图1为我厂R180连杆产品,其大头两侧尺寸74mm要求车削或铣削,由于它是以后工序加工时主要定位基准,所以其尺寸公差要求控制在0.06mm范围内,两侧对筋对称度为0.2mm。我厂原来车两侧工序定位方式为:以连杆大端面、连杆小头孔和连杆大头孔内侧定位,...  相似文献   

6.
王云鹏 《机械制造》2002,40(10):53-53
连杆是柴油机重要零件,我厂年产量达20万支。连杆粗加工、过渡加工和半精加工的定位基准大都是采用连杆端面、小头工艺孔和大头定位台,见图1。特别是经过磨削的连杆端面是可靠的定位基准,也是合适的压紧点所在。现以半精镗连杆大头孔工序为例,介绍连杆夹具压紧大小头端面所采用的联动压板和压板回转时的联动装置。半精镗大头孔夹具见图2。连杆在夹具上定位后,扳动手柄1,使压板2顶紧大头定位台。再推动手把8由键带动螺杆9回转,因螺杆9的球形顶端抗住夹具体不能前进迫使含有内螺孔的联动杠杆10后退,销轴12拉动羊眼螺栓1…  相似文献   

7.
我厂试制并小批量生产新型结构的柴油机连杆。其连杆体、盖的装配定位是依靠定位键与定位槽来保证的,见图1。连杆先在X62铣床上粗铣,留精磨余量。粗铣时,连杆体、盖采用同一组合铣刀加工。在夹具上的定位情况见图2。对连杆定位键与槽的精磨也在X62铣床上进行,其工艺方法如下: 如图2所示,连杆体用小头工艺孔、大头定位台和大头端面定位,连杆盖用螺栓平台、一个侧面和大头端面定位。总之,精磨与粗铣的定位、夹紧方法相同,并且使用同一套夹具。磨削分两道工序进行,先磨结合面及定位键侧面,  相似文献   

8.
我厂加工生产的许多柴油机连杆中,都有大头孔倒角、小头车两端面的工序,如图1所示,这两道工序以前是在卧式车床上加工的,工序虽然简单,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为此,我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连杆大头孔倒角与车小头孔两端面夹具,应用在CA7620液压多刀半自动车床上,实现工件的夹紧→进刀→退刀→松开等半自动循环加工,操作简便,调整容易。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正>我厂加工制造的直连杆,原在卧式铣床上铣开连杆大头孔,加工生产率低,为此设计了一套分轴箱和夹具提高了生产效率.1 分轴箱的设计原理分轴箱的传动原理见图1.齿轮1与机床输出轴相连接,齿轮1带动齿轮2转动,齿轮2的输出轴带动锯片铣刀5转动,齿轮3安装在齿轮2的输出轴上、带动齿轮4转动、齿轮4上的输出轴带动锯片  相似文献   

10.
连杆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它由大头、小头和杆身等组成。大头为分开式结构,连杆体和连杆盖用螺栓联接。连杆螺栓孔的加工至关重要,但许多厂家难以保证连杆螺栓孔对结合面的垂直度要求。如何解决连杆螺纹孔的加工,提高连杆质量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连杆总成是汽车发动机重要部件之一,它由连杆体、连杆盖、小头衬套和螺栓等部分组成。连杆体和连杆盖由连杆螺栓联接。大头孔几何尺寸和形状保证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连杆螺栓孔与螺栓扭矩。连杆螺栓孔对大头分开面垂直度误差较大时,连杆体与连杆盖合装后,将使连杆螺栓受剪切弯曲力,螺栓受力状况恶化,连杆体与连杆盖的分开面容易错位,严重者连杆螺栓断裂,造成整台发动机报废,甚至汽车发生安全事故,所以说连杆螺栓孔的加工是至关重要的,通常产品图上对此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传统的加工工艺很难完全保证产品的图样要求。下面就以我厂为一汽大连柴油机厂配套的CA498连杆为例,谈一谈我们改进后的连杆螺栓孔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2.
基于某往复式压缩机连杆加工工艺流程,得出导致连杆大小孔中心线平行度差的主要因素。采用有限元法探究了精镗工序夹具压紧力最优值;依据数理统计理论,对定位面落差与精镗工序、珩磨工序大小孔中心线平行度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精镗工序压紧力最优值为3.5 MPa左右;不同落差分别对精镗工序和珩磨工序连杆大小孔中心线平行度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趋势不统一,且落差为0或接近0时各工序大小孔中心线平行度均较佳。工艺改进方案为:精镗工序夹具压紧力由4.5 MPa降至3.5 MPa;精镗工序提高连杆大头端定位基准面25μm,珩磨工序提高连杆小头端定位基准面18μm;珩磨工序改用浮动珩磨夹具。经持续一年生产验证,同一生产线工艺改进方案下连杆大小孔中心线平行度合格率可提高约1%。  相似文献   

13.
王云鹏 《机械》1992,19(5):36-38
柴油机连杆盖外型有双筋及单筋两种。单筋连杆盖一般与杆体成一体一并粗加工。对单筋连杆为减少大头孔加工应力,提高大头孔组装后的重复精度,在杆体与盖切开前须将大头孔镗成腰形孔(见图1),以使切开后经加工对接面后再组合成一正圆孔,还能在以后的半精加工大头孔时保持余量均匀。本文重点介绍切开前将大头孔镗成腰形孔的两工位偏心镗孔机床的传动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4.
我厂加工的6102连杆,钻小头孔工序,工艺要求以小头外圆两点定位夹紧,(见图1)。大头孔外侧定位和连杆端面定位(图中未画出)。根据工艺定位要求,设计的夹具见图2.操作时先以钻头对准连杆小头锻造时留下的凹点(中心点),当钻头刚钻出铁屑时,就拧紧夹具两侧的倾斜夹紧螺钉,开始粘连杆小头孔,由于靠钻头自定位钻孔,没有导向装置,钻出的孔偏心很大,壁厚差大大超出工艺要求,为此重新修改工艺中的定位基准,设计新的夹具,解决了上述问题.新工艺确定以连杆小头外圆三点定位夹紧(见图3),大头孔外侧定位和连杆端面定位(图中未…  相似文献   

15.
正1.连杆生产线的工艺框架NSE连杆生产线的生产节拍为13 s/根,连杆(见图1)两端面的粗、精磨由DISKUS卧式端面圆盘磨床加工,其余加工分别由3台ALFING专机、1台MTM清洗机、1台MARPOSS综合测量机完成,工序内容高度集中。杆和盖的分离采用激光胀断工艺,工件胀断后在不离开夹具定位面的情况下实现螺栓自动安装、拧紧,确保不发生错位。用于连杆大、小头孔精加工的ALFING专机(OP50)集成了铣削小头面、小头孔倒角、精镗大小头孔及珩磨大头孔等加工内容,节省了空间和投资。所有机床的  相似文献   

16.
以公司生产的一款中速柴油机连杆为例,简要介绍了连杆大头孔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对连杆大头孔的变形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将连杆大头孔的变形对柴油机可能产生的危害做了简单的分析和介绍;最后对连杆大头孔变形的原因之一——连杆体、盖合装时螺栓的拧紧力矩,作为重点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大头孔变形最小时使用的连杆螺栓拧紧力矩.  相似文献   

17.
连杆螺栓孔的加工是连杆加工的关键工序之一 ,文章详细介绍了在立式钻床上钻、扩、铰连杆螺栓孔的工艺及工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某型号柴油机连杆大头孔加工,分析非恒温环境对连杆孔径造成的误差,寻求简单可靠、操作方便的方法来控制孔径尺寸。  相似文献   

19.
连杆衬套孔及大头孔加工精度是确保连杆最终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这项加工工艺的所有技术要求,是决定连杆质量的主要技术参数。随着市场的开发,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项工艺精度的提高,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奎有 《机械制造》2000,38(7):50-50
连杆是汽油机、柴油机的主要零件之一 ,连杆盖和连杆体的大头孔都加工有瓦片槽口 ,连杆瓦片槽对连杆瓦片起限位作用 ,它保证连杆瓦片在连杆高速的往复旋转运动中不发生轴向窜动 ,连杆瓦片槽尺寸精度要求有深度t ,宽度b ,长度h和尺寸a ,如图1所示 ,其中深度t=2±0.2为连杆的体盖分合面上槽的底面距大头孔边缘的距离 ,该尺寸测量较困难 ,采用标准检具或专用量规都不能适应工序间对该尺寸快速准确的测量 ,尤其要测量出具体数值更不容易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专用检具 ,结构如图2所示。一、测量原理瓦片槽深度t是槽深底面到连杆半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