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潮汐河网闸泵联合调度的水环境效应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涛  朱淑兰  张强  陈晓宏 《水利学报》2011,42(4):388-395
在已建立的西北江三角洲潮汐河网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基础上,以COD为水质模拟因子,模拟分析了枯水期沙口、石啃的闸泵站联合调度引水情景下佛山水道的水质改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1)上游沙口泵站引水对河道上、下游水质均有一定改善效果;(2)中游石啃泵站引水能明显改善下游水质,但由于其引水对佛山涌涌口以上河段的水流会造成明显的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苏州外城河引水进行水污染治理的可行性研究,讨论引水冲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环境和社会效益,存在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分析仓山中心片内河现状及水质状况,提出该片内河为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而实施的引水方案、引水线路、引水流量,供类似项目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山市石岐河引水冲污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山市石岐河现状情况进行分析并拟定改善水质方案,对提高中山市居民生活质量、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论证内秦淮河现状引调水的效果和存在问题,采用MIKE11模型对河网进行概化,建立了一维河网数学模型。以枯水期为例,选取6个控制断面的氨氮浓度为水质评价指标,运用验证后的模型对内秦淮河现状引调水的效果进行模拟与计算。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内秦淮河水体污染较严重,水源地水质和引水流量达不到引水冲污的要求,需改善水源地水质,加大引水流量;每条引调水线路均存在引水盲区,引水冲污应采取4条线路联合引调水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污水量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内河不同引水规模方案的冲污效果分析,并据此确定内河引水规模。该成果已用于工程设计中。  相似文献   

7.
引水改善城市河网水质效果评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水仍是目前改善城市河网水质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引水对河网水质改善的整体效果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以杭州市江干区为例,构建了一维河网水质模型,模拟了不同的引水水量和水源水质方案下河网水质改善情况;利用水质改善率、类别变化指数和浓度变化指数分析了引水对河网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引水水量对河网水质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随着引水水量的增大,河网水质改善幅度逐渐变小;水源水质的提升对河网水质提高有明显效果,且改善幅度随水质的提升而提高,是影响引水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福州市区内河引水冲污工程已破土动工,引水对内河河床演变的效应,冲污对闽江水域水质的影响,这两个问题都极为重要,不可忽视,应当列入议程。  相似文献   

9.
建立扬州市中心城区河网水动力-水环境模型,模拟换水条件下河网水流运动,根据实测资料并结合模型演算,得出在生态流速控制阈值范围内的适宜年引水量阈值、逐月月引水流量阈值和区域水网的换水周期;针对水功能区水质改善和生态需水满足度提升,优化研究现有闸泵联合调度方式,提出闸泵运行精准调度方案和调控效益分析成果,为区域生态需水保障和水资源配置调度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系的自然条件和大水体的环境容量,引清水稀释污水,改善局部水体污水扩散能力,是治理河道水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上海市虹口港水系引水冲污方案,对感潮河网地区利用潮差和现有水利工程设施实现引清冲污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在给定排污条件下,引水冲污效果取决于引水水量和水质,引水量取决于河道规模、引水闸控制水位、排水闸控制水位以及河道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1.
河流泥沙与污染物相互作用数学模型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本文分析了水流-泥沙-污染物系统中主要物理化学过程对水体污染物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推导了描述吸附态、溶解态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基本方程。对于河床水体之间泥沙交换产生的环境变化,建立了泥沙冲淤对污染物影响的表达式,对于吸附解吸作用则采用以实验为基础的泥沙吸附动力学模式。根据三峡地区实测水沙、水质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模拟泥沙冲淤过程中污染物的交换,并且可以反映泥沙吸附作用对水环境的动态影响,可以应用于河流及水库泥沙污染物相互作用的模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模拟及污染负荷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台州市河网地区水体的水动力、水质特性及污染负荷,利用MIKE-11软件,建立了河网一维水动力和水质耦合模型。利用实测水位、NH3-N、COD质量浓度进行了参数的率定和验证。在水动力水质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计算水环境容量及其现状入河污染物负荷,构建了台州市区河道污染物负荷历时曲线,计算出COD和NH3-N在各个流量历时区域内的削减量和削减率,旨在为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浐灞河下游河段水质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浐灞河下游河段水质系统的状况,从管理角度和水质模型的空间维数来考虑,选取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依据大量的实测数据率定降解系数,设定现状调查排放源、许可固定排放源与规划排放源3种工况,模拟浐灞河下游河段沿程各断面水质影响变化。通过对比3种工况对水质影响关系,得出在现状调查排放源和许可固定排放源条件下,水质受到污染;在规划排放源条件下,呈现出较好的水质状况。研究结果为河道的水环境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WASP5水质模型在平原河网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平原河网区水环境为研究对象,选择了WASP5系统作为平原河网水质模拟的基本工具,针对WASP5系统自带的DYNHYD5水动力模型功能的局限性,以及平原河网水力调控系统复杂的特征,选择了具有产汇流模拟、闸坝控制模拟及河网水流模拟等功能的三级联解平原河网水动力模型。通过利用C++语言编程,实现了三级联解平原河网水动力模型与WASP5水质模型的耦合,使之可以应用于平原河网水环境的模拟。并把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引调水工程中去,模拟引调水工程中不同实施方案下的环境效益,为引调水工程实施方案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学平  张晨  郭磊  韩延成 《水利学报》2005,36(10):1199-1203
海河水质呈恶化趋势,尤其是汛期排入的雨污水是海河有机污染的主要来源,利用汛期洪水冲污是改善河道水质的手段之一。依据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自由表面方程、状态方程和水质输运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海河河道水质模型,模拟海河汛期行洪后,污染物的输移扩散及降解转化过程,研究泄流量与冲污的关系。通过计算海河河道汛期行洪时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表明,在不同泄流量下,污染物输移扩散及降解转化速率不同,流量大时,能更快的把污染物送入海河口。  相似文献   

16.
对大环江上游河段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大环江水环境问题的基础上 ,对该河段水污染进行必要时监测 ,分析计算出该河段的水环境容量 ,并提出水污染的总量控制方案及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盐潮入侵将严重影响内河水质。本文考虑强混合型河口潮汐的特点,采用同步不同格式对河口盐潮入侵问题的流场及浓度场进行数值计算。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混合解法将对流-扩散方程中的扩散项和对流项分裂求解,应用高精度时间序列插值的特征差分隐格式求解对流项,扩散项采用传统的有限差分法。在汊口处,将描述河网汊口水质变化的三维对流扩散方程在汊口控制体体积积分,变量间的插值分布采用Panankar提出的幂函数,得到新的汊口离散方程。计算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二维水沙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了某堵坝至潮汐河口4 km之间河道10年内的淤积情况,得到了不同断面的淤积高程,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相吻合.结果表明:河道整体淤积速度先快后慢,淤积厚度由堵坝位置向河口递增.  相似文献   

19.
根据平原河网在不同水文时期关注的目标,应用建立的水流水质计算模型,对研究区历史发生的5场洪水水流进行了验证,并对现状枯水期水流和水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对洪水水流预报和枯水水流及水质计算都能达到较高的精度。通过研究区河网水环境现状验证,提出了枯水期相应的水质改善方案,为地区河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及水环境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The Preissmann implicit scheme was used to discretize the one-dimensional Saint-Venant equations, the river-junction-fiver method was applied to resolve the hydrodynamic and water quality model for river networks, and the key issues on the model were expatiated particularly in this article. This water quality module was designed to compute time dependent concentrations of a series of constituents, which are primarily governed by the processes of advection, dispersion and chemical reaction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ater Quality Analysis Simulation Program (WASP) water quality model, emphasis was given to the simulation of the biogeochemical transformations that determine the fate of nutrients, in particular, the simulation of the aquatic cycle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mpounds. This model also includes procedur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growth and death of phytoplankton. This hydrodynamic and water quality model was applied to calculate two river networks. As illustrated by the numerical examples, the calculated water level and discharge agree with the measured data and the simulated trends and magnitudes of water quality constituents are generally in good agreement with field observation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esented model is useful in the pollutant control and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pollutant-related problems for river netwo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