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产品是我国居民食品和出口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品部分玻璃化温度的测量有助于冷冻和冷藏方案的设计。本文根据国外在水产品部分玻璃化温度测定方面的实验进展情况,分析了转变温度测定中的一些关健技术,重点在样品制备、实验方法和测量结果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结晶高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结晶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等体积模型的经典的结晶理论,导出了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结晶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不论采用那种结晶模型,T_s/T_m只与成核参数与结晶扩散活化能之比(ψR/E_d)有关。当高聚物的结晶过程用二次成核模型近似时,T_s/T_m可表示为T_s/T_m=1+2[a-(a+a)~(1/2)]和T_s/T_m=(1/3)[1+4(1+9a)~(1/2)cos((1/3)arccos((-1)/(1+9a)~(3/2)+240)]由高聚物的α(ψR/E_d)值用上式估算其T_g/T_m,发现与实验值有较好的近似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量水果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Tg’,对传统的连续扫描方法进行了改进,增加了“退火-恒温”措施,并探讨了较适合的恒温时间,提高了Tg’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4.
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是非晶态高聚物材料的一项很重要的参数。文中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56种聚甲基丙烯酸酯类高聚物Tg的结构-性能定量关系(QSPR)模型。模型所用参数从聚甲基丙烯酸酯类主链包含10个重复单元的运动单元计算得到。模型训练集(包含36种聚甲基丙烯酸酯类高聚物)的相关系数为0.971,标准误差为15.731K;模型测试集(包含20种聚合物)相关系数为0.946,均方根误差(rms)为17.286K;整个数据集(56种聚合物)相对误差为4.065%。结果表明,本文所得模型对聚甲基丙烯酸酯类高聚物Tg有着较强的预测能力。因此从高分子主链段运动单元得到分子参数预测Tg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蔗糖溶液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试验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蔗糖溶液为样品,摸索出了用新型的低温显微DSC系统测量溶液玻璃化转变测试的T‘g的方法步骤。与单一的DSC曲线法相比,这种DSC曲线与低温微图象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具有能准确确定发生玻璃化转变点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等规、间规、无规三种不同聚丙烯(PP)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来获得不同构型聚丙烯在不同温度下的特征体积,通过对模拟得到的体积-温度(V-T)作图,求得玻璃化转变温度,其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得较好。同时分析了聚丙烯主链柔顺性、立构规整度和力场能量项对PP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二面角扭转能和非键能在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出现拐点,这是高分子出现玻璃化转变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玻璃化转变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概念出发,阐述了玻璃化转变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两点应用,同时也系统阐述了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非晶态高分子粉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分析其结块原因、采取预防结块措施的重要依据。本文分析了影响非晶态高分子粉体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主要因素;介绍了常用玻璃化温度测试技术;建立了用膨胀法测试非晶态粉体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装置与方法,并讨论了其有效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对高压环境中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测量方法的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在常压测量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压测量方法主要有: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HP-DSC)、蠕变柔量法等;原位光学法则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随着超临界流体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及仪器科学自身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必将涌现出更多先进的测量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其对干燥食品加工贮藏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玻璃化转变的相关基础理论上 ,综述了影响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主要因素 ,指出了玻璃化转变温度作为建立在动力控制过程的非平衡态基础上的物理化学参数 ,与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两重要指标相结合 ,可以用来解释干燥食品加工贮藏中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各种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根据Fischer和Kloos提出的高聚物在T_g值时,SAXS强度与温度的关系不是线性的原理和Dulser测定结晶高聚物T_g值的计算方法,测定了PET和PBT的T_g值,并对本方法的样品处理及测试条件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St-AN-PMI乳液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与流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DSC和 TBA两种方法测定了苯乙烯 -丙烯腈 - N-苯基马来酰亚胺乳液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 Tg,研究了共聚物的流变性能 ,测定了共聚物的熔体流动指数 n,发现共聚物的熔体流动指数越大 ,两种方法测定的共聚物的 Tg 的差值越大  相似文献   

13.
玻璃化转变是动力学的非平衡过程,玻璃化转变量温度是和过程有关的参数。测量了在降温速率分别为5℃/min和10℃/min,升温速率为10℃/min条件下,葡萄糖、蔗糖、甘露醇、海藻糖浓度为5%(W/V)的脂质体悬浮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降温速率为5℃min、升温为10℃/min条件下,测量了葡萄糖、蔗糖、甘露醇、海藻糖浓度为15%(W/V)的脂质体的T’g;并分析了不同降温速率和不同保护剂浓度对脂质体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落锤试验是工程领域中对金属材料进行检测和评判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国内在试验标准、方法和评判标准等方面与国外均存在差异。为了促进技术交流,介绍了国际通用的落锤试验方法、标准选用、无延性转变温度与基准无延性转变温度的关系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正电子湮没技术对研究聚合物玻璃化转变的适用性,测量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两种改性PMMA的正电子寿命谱和热-机械曲线。对于PMMA和未交联的改性PMMA,正电子素湮没寿命τ_3随温度的变化给出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_8,该T_8真比由热-机械曲线测得的T_8低几度。由此看来正电子湮没技术不能用来测定部份交联的聚合物的T_8。  相似文献   

16.
考虑连接单元对单体单元玻璃化温度的影响对Fox方程进行了修正,用Tgilj表示不同连接情况下单体单元的1的Tg。经验证,这个改进方程能比较准确地解释丙烯酸酯类二元无规共聚物的Tg与组成的关系曲线的各种情况,同时计算结果表明两侧连接单元的侧链的长度,结构等因素对单体单元的Tg有很大的影响。丙烯酸酯类连接单元的侧链越短越紧凑,则丙烯酸酯类单元的玻璃化温度越高,反之亦然。同时对PMMA的玻璃化温度与其等规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在6-31G(d)基组优化了32种聚甲基丙烯酸酯类的结构单元,得到了其量子化学参数,用模式识别,逐步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探讨了这些参数与聚甲基丙烯酸酯类Tg的关系,模式识别两类Tg大小不同的聚合物基本分布在不同区域,用逐步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所建立的定量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0,0.9912,预报结果与实验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采用V型缺口试样,通过系列温度的冲击试验.以冲击吸收功、纤维断面率的变化对4130X钢的韧脆转变温度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4130X钢韧脆转变温度为-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