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合水地区长8层段储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大量的野外岩心观察、室内显微镜薄片鉴定、古地磁试验、粘土x衍射实验并结合敏感性实验、水驱油试验、非均质性等多项研究,针对合水地区的孔渗特征、孔隙结构、填充物和敏感性、裂缝发育方向等影响开采开发的因素进行研究得出了一些认识:长82层段储层物性略好于长81层段;研究区储层的敏感性较弱,对开发影响不大;微观、宏观的裂缝均较发育,对本研究区储层有控制作用,其宏观裂缝主方向是南西、北东向,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   总被引:44,自引:9,他引:44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1砂岩储集层主要由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组成,平均孔隙度8.32%,平均渗透率1.33×10-3μm2,属低孔低渗型储集层。储集层经历了成岩作用及交代作用、溶解作用、破裂作用的改造,目前处于晚成岩A期—B期。其中,早成岩阶段的机械压实作用和晚成岩阶段含铁碳酸盐的胶结作用是造成储集层物性差的主要原因。根据成岩作用特点,在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划分出压实压溶成岩相、弱压实-碳酸盐胶结相、弱压实-绿泥石膜胶结相和绿泥石膜胶结-长石溶蚀相4个成岩相带。其中,主砂体核部的弱压实-绿泥石膜胶结相和绿泥石膜胶结-长石溶蚀相的砂岩物性好、含油性好,是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与油气运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为了给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进一步勘探决策提供油气运移方面的依据,根据对该油田延长组原油的中性含氮化合物研究探讨油气运移问题。结果表明,原油的中性含氮化合物在平面和剖面方向均存在着明显的运移分馏效应.但是长。油层组原油中咔唑类化合物的绝对丰度和异构体参数值变化较小,说明该油层组油气经历了短距离运移。根据含氮化合物的运移分馏特征认为,平面上长s油层组油气主要从北东方向注入并向南西运移,部分原油从南部西33井地区注入并向北部运移;纵向上长s油层组油气由上向下运移,研究区西部长8、长3和延8油层组油气则自下而上从长。油层组向延s油层组方向运移。这种油气运移方向与研究区流体压力的指向一致。依据油气运移途径推断,该区油气主要来自长7段油源层。图5表2参10  相似文献   

4.
水基压裂液对储层渗透率伤害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裂液对储层损害分析及其保护技术是油气层保护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常用的压裂液配方和岩心,分析了压裂液滤液、残渣对地层渗透率的损害原因和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压裂液不可避免的会对储层渗透率造成伤害,指出了压裂液残渣和滤液是造成储层渗透率伤害的两个主要原因。压裂液配方中残渣含量不同对外围油田不同渗透率岩心的伤害程度不同,残渣含量越大,伤害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第8油层砂岩为例,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及全岩分析等手段详细研究储层特征,应用室内岩心流动驱替实验进行水敏实验研究。与此同时,结合扫描电镜、毛管流动孔隙结构仪分别定性和定量研究水敏实验前、后岩心内部粘土矿物产状和孔隙结构参数等微观特征的变化,以此探讨水敏损害机理。研究表明,西峰油田延长组第8油层属于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其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不含蒙脱石,伊/蒙混层矿物含量少(仅为11.4%),主要体现为伊利石的化学性质。储层水敏损害程度中等偏强,膨胀性粘土矿物引起的损害程度有限,岩心水敏损害机理主要为:次生非晶态物质缩小有效喉道半径;多种粘土矿物共生结构破坏或分散;非膨胀性粘土矿物集合体的分散和单晶碎裂;孔隙杂基结构坍塌及微粒运移加剧喉道堵塞。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利用测井、钻井和野外剖面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了详细划分,建立了西峰油田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将延长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5个长期、13个中期和3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其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细分为2大类3种结构,中、长期基准面旋回通常以对称型结构为主,区域分布较稳定。分析了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叠加式样与沉积相展布和演化规律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油气成藏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应用油气成藏动力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了西峰油田的地质背景、油气成藏动力学条件和成藏过程,探讨了油气成藏动力学机制.从纵向上划分出自源高压封闭、混源低压半封闭和他源常压开放3个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自源高压封闭系统中浊积砂层系和混源低压半封闭系统中近源岩的三角洲前缘砂层系,是今后进一步勘探的主要目标层系.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元城地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岩矿分析技术、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元城油田元城地区长1油层组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储层岩石成分复杂,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低-中等.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较强,微裂缝发育.储层喉道分选系数变化范围较大,有一部分较大喉道存在,最大进汞饱和度较高,退汞效率变化幅度较大.储层微观...  相似文献   

9.
特低渗透储层压裂液微观伤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评价压裂液性能,分析其对特低渗透储层的潜在损害原因及程度,对于压裂液的优选和提高压裂增产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选用两种压裂液体系(植物胶、聚合物),3类不同渗透率(0.5×10-3 μm2左右、1.0×10-3 μm2左右、5.0×10-3 μm2左右)岩心,借助扫描电镜、X衍射、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先进实验技术手段,结合常规流动样比对实验,从总体伤害、黏土吸水膨胀与分散运移伤害、水锁伤害以及高分子物质吸附与固相颗粒堵塞伤害等几个方面,对特低渗透储层岩心压裂液伤害机理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价实验,并对不同压裂液体系不同渗透率岩心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每种压裂液体系、每类渗透率岩心压裂液伤害的主要机理及其伤害差异;对伤害机理、引起伤害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两种压裂液体系进行了总体评价,从而为压裂液配方优选与改进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压裂液对宝浪低孔低渗储层伤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考察了压裂液对岩心膨胀及润湿吸附性的影响、压裂液浸泡对岩心的影响、压裂液矿化度和pH值以及压裂液破胶液粘度对储层伤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为:储层毛管阻力高,对水的润湿吸附严重,造成水锁伤害;压裂液在储层滞留时间长,岩心浸泡后粘土微粒运移对孔道伤害;压裂液破胶不彻底,当压裂液的破胶液粘度大于7 mPa·s时会造成储层的渗透率明显降低。不适当的压裂液矿化度和pH值也会对储层造成较大伤害,则压裂液KCl加量应大于2%,压裂液的破胶液和滤液pH值应小于11。  相似文献   

11.
西峰油田整体压裂方案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在整体压裂优化设计方面,人们对五点井网和反九点井网的研究较多,而对菱形反九点井网的研究较少。根据长庆西峰油田菱形反九点井网类型和目前的地质条件,通过建立菱形反九点井网条件下带裂缝的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和压裂方案优选决策模型,计算现有井网和裂缝方位条件下,多种压裂方案对油藏重要开采指标集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合理的压裂方案,为西峰油田整体压裂效益的提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延长组烃源岩干酪根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为了确定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峰地区延长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及其生烃潜力,对长8-长7段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元素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长7段(尤其是长7^2和长7^3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包括大量的腐泥型和腐殖-腐泥型有机质,是形成于深湖相还原环境的富有机质沉积,代表高生产率阶段藻类母质输入特征。由于湖底浊流的影响,长7^3段烃源岩混入较多的陆源高等植物母质。长8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较差,以混合型有机质为主,形成于靠近陆源的滨浅湖相,既有陆源高等植物母质输入,又有部分藻类母质输入,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部分井内样品以腐殖型有机质为主。延长组长7^2-长7^3段烃源岩具有很好的生烃潜力,是本区油藏已发现原油的可能来源。图4表2参15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宝浪油田储层对压裂液的基本要求,优化了稠化剂、交联剂、破胶剂、助排剂等添加剂,确定了适合宝浪油田的压裂液配方,并进行了性能评价.该压裂液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和延迟交联特性,携砂能力强,破胶彻底,伤害低,能够适合80~110 ℃地层压裂施工的需要,在B205井压裂现场试验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延长组长7储层石油地质储量丰富,但砂体致密、非均质性强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油气的有效勘探开发。综合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深入分析研究区储层的岩石组分、孔隙类型、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将成岩演化事件与地质响应有机匹配建立研究区孔隙演化模型,厘清储层成岩演化及孔隙演化规律,同时对比不同深度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规律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主要发育黏土、碳酸盐等胶结物,有效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次生溶孔及晶间微孔为主,为典型的特低孔、超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演化过程先后经历快速压实—早期胶结、胶结—早期溶蚀、溶蚀增孔、压实—晚期胶结等阶段,目前处于中成岩A期。压实作用是导致孔隙减小、储层致密的主控因素,平均减孔量为20.40%;胶结作用平均减孔量为14.02%,其中晚期胶结是储层致密的关键因素;溶蚀作用平均增孔量为5.87%,可延缓储层致密过程。长7^1油层段底部与长7^2油层段中部储层压实、胶结作用减孔量相对较弱,溶蚀增孔量相对较大,可作为研究区勘探开发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疑源类及其与油源岩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利明  徐金鲤 《石油学报》2007,28(2):40-43,48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中上三叠统微体古生物进行了分析,在延长组长7段发现极其丰富的以光面球藻为主的疑源类组合。与古生代以前光面球藻来源于海生单细胞浮游藻类不同,延长组光面藻可能来源于湖相淡水宏观藻类,这些化石可能是大型红藻或绿藻类的孢子体。疑源类分布的高丰度层位长73—长72段恰好是本地区的主要油源岩层。疑源类不仅是源岩中藻类体和无定形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热解指数也显示出,随疑源类丰度的升高,源岩生烃能力逐渐增强。这些特征均表明疑源类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湖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的重要母质。  相似文献   

16.
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学   总被引:63,自引:10,他引:63  
鄂尔多斯盆地显生宙沉积巨厚,是一个多旋回叠合的克拉通盆地。盆地内已勘探开发的4套含油气系统均属地层岩性油气藏,十三叠统延长组砂岩油藏为实低渗透率油藏;下保型统延安组砂岩油藏为中-低渗透率岩性油藏;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为低渗透率碳酸盐岩风化亮气服;下二叠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为河流相低渗透中砂岩气藏。自1907年在延长城西钻成我国陆上第一口油井以来,延长油矿已历经百年勘探开发历程,掌握了适应特低渗透率浅油层的勘探开发工艺技术并不断向前发展,企业愈办愈兴旺。多元化的经营方式使特低渗透率油藏开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延长油矿2003年产油230万t,历年累计产油1321万t;延安、桂林二地区14个县钻采公司2003年产油330万t,历年累计产油1301万t;加上中国石油长庆石油勘探局2003年产油701万t,历年累计产油6489万t,2003年盆地内共有油井2万口,年产油1262万t,历年累计产油0121万t,为老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图9表3参12照片2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葡萄藻的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中、上三叠统延长组发现极其丰富的葡萄藻化石.葡萄藻分布的高丰度层位恰好是本地区的主要烃源岩层延长组长7,2-长7,3段.葡萄藻不仅是烃源岩中藻类体和无定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丰度与有机碳含量成正比,表明葡萄藻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湖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的重要母质.延长组原油和烃源岩中均检出特征极为相似的以补身烷、高补身烷为主的两环烷烃和以3位、4位甲基取代为特征的短链一长链单甲基支链烷烃.前一系列碳数分布在C12-C16,后一系列碳数分布在C15-C34.研究表明沉积物中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出现与葡萄藻母质输入有关,进一步证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烃源岩及原油的形成与古湖泊中葡萄藻的大量发育有密切关系.图10参35  相似文献   

18.
压裂液对低渗砂岩气藏的水敏性伤害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压裂液对低渗砂岩气藏的水敏性伤害,开展了伤害机理研究。以压裂液"平行液"为实验液体,基于X衍射、扫描电镜及岩心流动实验结果,将核磁共振技术应用于水敏性伤害机理,对胍胶压裂液和酸性压裂液造成的水敏性伤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两种压裂液对应"平行液"对岩心造成的水敏性伤害均值分别为12.68%和12.77%;伤害程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岩心中伊/蒙间层、伊利石的绝对含量以及黏土矿物的总含量,而与压裂液"平行液"类型无严格关系;返排程度与水敏性伤害有一定关系,返排量为0~2倍孔隙体积时,伤害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返排量为2~10倍孔隙体积时,伤害率趋于稳定;不同孔隙类型岩心由于不同类型压裂液入侵造成水敏性伤害后,表现出不同的核磁共振特征。通过研究,提供了一种定性评价压裂液对油气储层水敏性伤害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