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沉积镍-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镀镍液中加人少量的Ca(NO3)2、NH4H2PO4,在钛基体上实现在电沉积过程中羟基磷灰石(HA)和Ni的共沉积,实验探讨了电流密度、钙、磷浓度对涂层表面形貌、HA含量及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涂层中HA的含量随电流密度和钙、磷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涂层结合强度先增大后减小,Ni-HA复合涂层的结合强度明显高于纯HA涂层的结合强度。通过控制适当的电沉积条件,在[Ca^2 ]=0.01mol/L,电流密度jc=20—30mA/cm^2时,可以制得HA分散较为均匀、结合强度较高的Ni-HA复合涂层。  相似文献   

2.
医用金属表面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羟基磷灰石是人体骨骼及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常被用作硬组织替代材料,但因力学性能不佳,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受限。目前的主要解决方案是在金属基底上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从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表面组分设计出发,介绍了医用金属表面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的研究进展,并评述了医用金属表面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热处理工艺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羟基磷灰石/生物玻璃复合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玉恒  陈晓明  许传波  贺建华 《功能材料》2004,35(1):117-118,121
设计了适合在Ti6Al4V金属基体上制备涂层的生物玻璃,通过电泳沉积以及后续热处理在Ti6Al4V合金上制备了羟基磷灰石/生物玻璃复合涂层,实现了底层致密表层多孔的结构梯度。利用平底锥头法对涂层剪切强度进行了测试;利用SEM观察了其表面形貌;利用EPMA分析了复合涂层断面结构和组成。  相似文献   

4.
时海燕  胡仁  林昌健 《功能材料》2006,37(1):98-101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医用金属钛表面制备钙磷盐涂层,通过XRD、FT-IR和SEM表征,侧重探索电化学沉积技术在温和条件下制备结晶结构优良的纯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可控性.通过控制电流密度和反应时间,即研究在恒电量条件下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电化学沉积规律性,并获得电化学沉积制备纳米有序结构羟基磷灰石涂层的最佳实验条件,同时对纳米有序结构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电化学沉积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具有羟基磷灰石涂层的骨植入材料的表面形貌影响着细胞的黏附和生长、新组织的形成与取代,涂层与基底的结合强度影响着植入物的使用寿命和功能发挥。分析了近年来电沉积羟基磷灰石的沉积条件,列举了沉积出的众多特殊的表面形貌,对提高涂层与基底结合强度的方法和电沉积原理也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并分析了电结晶法制备羟基磷灰石(HA)涂层的工艺过程,发现电结晶法实际上是电化学沉积和水热合成法在工艺上的巧妙组合。  相似文献   

7.
电沉积-水热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涂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电沉积-水热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涂层的相形成机理、工艺进展和工艺特点,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电结晶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并分析了电法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工艺过程,发现电结晶法实际上电化学沉 水热合成法在工艺上的巧妙组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金属基羟基磷灰石(HA)涂层的结合强度,采用复合电沉积一电沉积两步法在含Ti粉的钙磷电解液中制备HA—Ti/HA复合涂层,对涂层的组分结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结合强度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两步法制备的底层为HA—Ti复合涂层,外层为纯HA涂层的HA—Ti/HA复合涂层既提高了涂层的结合强度,又保证了涂层的生物活性.当涂层中Ti粉的质量分数为51.2wt%时,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达到21.2MPa,约为纯HA涂层的3倍.模拟体液浸泡7天后,涂层表面即被一层球状碳磷灰石覆盖,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与纯HA涂层相比,复合涂层具有更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黄立业  憨勇 《材料导报》1997,11(1):68-69
主要介绍并分析了电结晶法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工艺过程,发现电结晶法实际上是电化学沉积和水热合成法在工艺上的巧妙组合。  相似文献   

11.
等离子喷涂HA/Ti复合涂层研究 I.结构、组成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在Ti-6Al-4V基体上成功地制备了HA/Ti复合涂层,并对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相组成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A和Ti两相均匀地分布于复合涂层中。HA/Ti复合涂层的结合强度明显高于纯HA涂层,这主要是由于HA/Ti的复合和了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失配,HA/Ti复合涂层在模拟体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结合强度没有明显降低,HA/Ti复合涂层的断裂韧性和硬度均高于H  相似文献   

12.
刘清泉  潘春跃 《材料导报》2003,17(1):36-38,71
室温熔盐,又称离子液体,它在很大的室温范围内都是液态,具有宽的电化学窗口、高而稳定的电导率、挥发程度低、质量轻、热稳定、不燃烧等一系列有机溶剂所不具备的优点。在二次电池、电化学电容器、电镀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室温熔盐(RTMS)的制备方法,着重阐述了氯化铝型RTMS的一些性质和研究现状,对新型RTMS的研究进展也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铝对于钢具有阴极保护作用,且能抗高温腐蚀,但由于其在水溶液中的还原电位低于氢,因而铝镀层不能从水溶液中制备,其应用受到了限制.采用熔盐电镀法,对低碳钢在AlCl3-NaCl熔盐中电镀铝锰合金的工艺及镀层组织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工艺可获得平滑、光亮、致密,与碳钢基体附着良好的合金镀层;镀层的锰含量随熔盐中锰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锰含量在10%~30%时,镀层为铝固溶体与非晶态的混合相,大于31%时,为非晶态相,混合相到非晶态相的转换点在30%~31%;镀层由微米级的球状物堆砌而成,在3%NaCl溶液中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其平均腐蚀率仅是热镀锌层的1/10.  相似文献   

14.
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在Ti-6Al-4V基体上成功地制备了HA/Ti复合涂层,并对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相组成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A和Ti两相均匀地分布于复合涂层中.HA/Ti复合涂层的结合强度明显高于纯 HA涂层,这主要是由于 HA/Ti的复合缓和了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失配.HA/Ti复合涂层在模拟体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结合强度没有明显降低.HA/Ti复合涂层的断裂韧性和硬度均高于 HA涂层.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复合电沉积的方法在钛合金基体上成功制备出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碳纳米管/黑镍复合涂层, 并研究了复合涂层的微观形貌、光学性能以及镀液中碳纳米管浓度和电镀电流密度对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相较于传统电镀方法获得的单一黑镍涂层, 复合涂层的晶粒尺寸明显减小, 形成多孔结构, 表面粗糙程度明显增加。复合涂层对300~2300 nm范围内的入射光吸收率达到98%左右, 在2.5~20 μm范围内的红外吸收率达到94%, 远远高于传统单一黑镍涂层。复合涂层的太阳吸收比会随着镀液中碳纳米管浓度与电镀电流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向脉冲电沉积法制备出高P非晶态Ni-P/Al_2O_3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方法考察镀层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组成,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表征镀层的相结构,并通过分析金属镀层和复合镀层的电化学测试结果,评价不同种类镀层的耐腐蚀能力。结果表明:与直流电沉积法相比,双向脉冲电沉积法可将镀层中的P含量提高至12.06%(质量分数),有利于非晶态Ni-P合金镀层的形成。采用双向脉冲法制备的Ni-P/Al_2O_3复合镀层比直流电沉积法制备的Ni-P/Al_2O_3复合镀层更平整、结晶更致密。脉冲电沉积法制备的非晶态Ni-P合金镀层具有更好的耐蚀性,而且复合微粒Al_2O_3的加入,对进一步提高非晶态Ni-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低温熔盐铝电解的研究进展.根据原料,将低温铝电解的研究划分为以先获得铝离子及铝的络合离子,再进行电解的传统低温铝电解和将固态Al2O3在低温熔盐中直接电化学还原的新低温铝电解.分析了传统方法电解质组成的改变对电解质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指出了传统低温铝电解氧化铝的溶解度小且溶解速度慢、电解质导电性差以及阴极结壳是实现低温铝电解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新电解方法的缺点和解决手段,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镍基碳纳米管复合电沉积薄膜的制备和机械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径为10~20nm的碳纳米管作为增强相材料,采用间歇超声复合空气搅拌,通过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了碳管均匀分散,表面平整连续的镍基碳纳米管复合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镀层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并用表面轮廓仪,对镀层的粗糙度进行了测量.通过显微硬度计和纳米硬度计对镀层的硬度分别进行了测量,采用一种新型的微拉伸器件对复合薄膜的拉伸性能进行了测量.通过实验发现,采用间歇超声复合空气搅拌方式在镍镀层中复合碳纳米管,可以明显的提高镀层的硬度,并且当镀层中碳纳米管体积百分比在4%左右时,镀层硬度最大.同时镀层的抗拉强度也有所提高,通过用SEM对镀层断裂处观测,验证了碳纳米管的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