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述了采矿技术发展趋势,围绕横采横扩陡帮开采工艺、铁路-胶带联合运输系统、汽车-胶带联合运输系统和深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技术的应用分析了鞍钢矿山采矿技术发展现状,介绍了鞍钢矿山的基本特征,提出加快鞍钢采矿技术进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伊志宣 《矿业工程》2012,10(5):23-25
介绍了鞍钢露天铁矿生产技术现状,围绕深凹露天铁矿开采、无(低)废开采、露天转井下、陡坡铁路运输、数字化矿山分析了国内外露天采矿技术发展走向,提出了加快鞍钢露天铁矿采矿技术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鞍钢矿山采选技术发展现状,阐述了国内外黑色矿山采选技术发展的走势,分析了鞍钢矿产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鞍钢应加强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鞍钢弓长岭矿山公司经理范须明同志,1941年生,辽宁盖州人,采矿高级工程师,中国金属学会来了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益属学会采矿学会主任委员,《中国矿业》杂志兼职编审。1964年,范须明由阜新矿业学院毕业到鞍钢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队长、矿山建设公司经理,鞍钢矿山公司总工程师等职务,1994年5月,鞍钢改革矿山管理体制,组建鞍钢弓长岭矿山五司,范须明同志被任命为经理。在中国经济改革的日程表上,1994年永远是令人难以忘杯的一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运行,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发生了历史性的碰撞,国有企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5.
1990年10月21日至24日,冶金部矿山司和中国金属学会采矿学会在辽宁省大连市鞍钢土城子石灰石矿联合召开了我国铁矿增产技术与途径研讨会。矿山司副司长、采矿学会副理事长董稼祥主持会议并讲了话,鞍山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院长、采矿学会副理事长焦玉书作了会议总结,中国金属学会副  相似文献   

6.
分段留矿崩落采矿法是冶金部矿山司“七五”期间地下采矿技术攻关项目之一。经鞍钢弓长岭井下铁矿、鞍钢矿山研究所、鞍钢矿山公司五年多的通力协作,完成了工业试验任务;取得了矿石回收率87.91%、矿石贫化率12.39%、千吨采准系数3.48m的良好指标。1992年3月10日至11日,冶金部矿山司在鞍钢弓长岭井下铁矿对该项科研成果主持了鉴定。来自全国的专家、教授审阅了研究报告,参观了试验现场。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云南文山斗南锰业股份有限公司矿山采矿技术发展经历的初级起步、规范发展、持续改进的3个阶段,并分别对白姑矿区和嘎科矿区的初期采矿技术和当前采矿技术状况进行了评述,最后提出了斗南锰业未来矿山采矿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岩金地下开采充填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岩金地下矿山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干式充填采矿技术与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技术的要点,结合实际阐述了我国岩金地下矿山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我国岩金地下矿山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干式充填采矿技术与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技术的要点,结合实际阐述了我国岩金地下矿山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矿山规模逐渐迈向千万吨级,地下矿山高效采矿方法也朝着高阶段、大采场方向发展。大直径深孔采矿技术以其高效率、高强度、集中作业、改善作业环境等特点直接推动了采矿大型化、连续化的发展。为展示我国地下金属矿山大直径深孔采矿近年来的技术发展水平,交流我国矿山大直径深孔采矿技术与装备的新进展,探讨大直径深孔采矿科学技术前沿,广泛交流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凝练新理念、新方向和新领域,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北  相似文献   

11.
现代高新技术和信息科技为传统矿业注入动力和活力,采矿科学和技术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正逐步朝着智能化矿山前进。在分析现代智能矿山及其特征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区域智能化采矿方案,并讨论了区域智能化采矿的技术基础,包括3D数据库、自动化设备、可视化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最后提出以矿山核心部位采场的区域智能化采矿为突破口,推动我国智能化矿山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地下溶浸采矿技术与我国铀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指出了我国铀矿山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种新的开采技术——地下溶浸,描述了地下溶浸现状及技术工艺特点,论述了地下溶浸采矿技术对铀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地下矿山深地开采是当前广泛存在的难题,现场混装技术是地下矿山开采的必然趋势。通过回顾国内外地下矿山现场混装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历程和应用情况,分别从本质安全化、绿色高效化、机械自动化等方面对其技术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基于当前国内外民爆及矿山行业发展现状,对地下矿山现场混装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趋势进行重点论述,提出新能源化、数字信息化及智能无人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十五”金属矿山采矿技术进步与“十一五”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运敏 《金属矿山》2007,37(12):1-10
为了促进金属矿山科技进步和“十一五”金属矿山科技工作的开展,对“十五”期间我国金属矿山采矿技术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十一五”我国金属矿山采矿技术的发展方向。总结认为“十五”期间我国陡坡铁路运输工艺的研制成功,大间距集中化无底柱采矿新工艺,深部矿床开采关键技术研究等课题极大地推动了金属矿山的技术进步;分析认为我国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技术研究工作已滞后生产实践的需求,深井矿山开采仍有大量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复杂难采矿床开采技术难度越来越大,采矿技术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数字矿山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等;对此,提出了开展深凹露天矿新型运输设备与工艺研究、露天地下联合开采研究、深部矿体和复杂难采矿体开采技术研究、数字矿山研究及金属矿山循环经济研究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数十年,地下金属矿山采矿方法在崩落、空场和充填三大类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采矿工艺,为我国地下金属矿山安全高效回采提供了设计依据。但当前开采工艺仍存在着开拓、采切工艺复杂,安全性差,生产能力小等突出问题,制约了资源安全高效开发。结合矿山生产实践,阐述了地下金属矿山生产模式及开采工艺演化过程,以三山岛金矿无人采矿示范区为工程背景,研发了连续规模化智能开采工艺,即采用连续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对矿石进行回采,从开采工序连续性、地压调控及时性、采矿设备适配性三方面设计了开拓方案、采矿工艺及铲装运输环节,可为具有类似条件的矿山生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充填采矿技术因其充分利用尾砂充填采空区,减少矿山尾废的地表堆存,抑制采空区沉降,有效确保矿山绿色、安全、高效开采,得以在地下金属矿山广泛应用。胶结充填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对金属矿山开采产生了深远影响,解决了矿山生产诸多技术难题。从不同胶结充填技术的发展情况入手,重点论述胶结充填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对胶结充填技术实际应用成果分析,预测其在地下金属矿山的发展趋势,并基于智能开采、绿色开采、深部开采的理念,展望胶结充填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矿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工业和农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金属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凸显,虽然我国粗钢、10种有色金属、黄金等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铁、铜等大宗矿产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随着地表资源日益减少,地下...  相似文献   

18.
从采矿活动对矿山生态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压力方面,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我国矿山充填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及其特点,分析和阐述了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了在目前人们日益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充填采矿法应该成为采矿工程人员优先考虑的采矿方法.  相似文献   

19.
煤炭与地热资源共采是煤及煤系共伴生资源共采的积极探索,是煤炭安全开采和地热能利用的有机结合,开发和利用矿山地热,可为绿色矿山建设和地热能发展做贡献。总结了我国高地温矿井的类型及其成因,统计了我国高地温矿井的分布情况,论述了开发和利用矿山地热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煤-热共采的概念,从工程背景、科学问题、关键技术和工程实践等方面阐述了煤-热共采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框架。探讨了煤-热共采的科学问题,包括煤系储层的地质力学问题,高地温矿井热源分析及深部地温分布规律,矿山地热资源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煤-热共采的多场耦合及其演化规律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煤-热共采的关键技术,包括共采工艺,井下钻井与成井工艺,井下抽采与回灌技术,高效能热泵技术,高效能集输与间接换热技术,动态监测和智能调峰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寒高海拔矿山建设项目日渐增多,在助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等系列问题,亟需发展一套适合高寒高海拔矿山资源开发特点的绿色开采技术。笔者结合多年高原矿山开采技术研究经验,认为应从智能采矿方法、尾矿充填、强化通风、安全监控与信息化等方面建立高寒高海拔矿山的绿色开采框架,其中采矿方法应遵循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降低工人在高原缺氧环境下的作业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充填工艺需解决低温环境充填料浆输送困难及充填体强度发展缓慢等问题,应发展全尾砂膏体充填技术,提高尾砂利用率,降低地表大量堆存尾砂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鉴于高原矿山氧含量不足、通风网络复杂等特点,提出分区增压补氧及按需分时调控的通风思路,并重点对工作面进行除烟降尘强化通风,改善工人的作业环境。为动态监控地表沉降位移及井下作业安全风险,需开展区域及局域地压调控技术研究,并建立高反认知及安全培训体系,持续保障高原地下矿山大规模安全开采。以上形成的高寒高海拔地下矿山绿色开采新成果,探索了高寒高海拔地下矿山绿色开采新路径,具有可行性及适用性,可为其他矿山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