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麦芽糖浆组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麦糖浆是一种含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以及分枝四糖,分枝五糖以上的其它分枝低聚糖组成的淀粉糖浆。分枝低聚糖含量占总糖份的55%以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mide-80色谱柱和Waters410示差折光检测器对异麦糖浆中各组分进行快速地分离测定。  相似文献   

2.
麦芽-异麦芽低聚糖醇在南昌的投产,为我国糖醇类产品增添了新成员,它是麦芽-异麦芽低聚糖浆[1]加氢后的精制产品。在国外食品工业中,糖醇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以日本为例,年产量达数十万吨,且品种较多,有山梨醇、麦芽糖醇、麦芽低聚糖醇、甘露糖醇、赤藓糖醇(发...  相似文献   

3.
保护剂对冷冻干燥过程中乳酸菌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在酸豆奶中添加蔗糖、异麦芽低聚糖、脱脂奶粉、乳糖等不同保护剂进行冷冻干燥,探讨不同保护剂对乳酸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异麦芽低聚糖、蔗糖、脱脂奶粉的酸豆奶,其活菌存活率较高,接种后能迅速复活,产酸迅速,与冷冻干燥前无差异。其中以异麦芽低聚糖对乳酸菌的保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木薯淀粉酶法制取异麦芽低聚糖的生产工艺及其开发应用。我们试制的产品中异麦芽低聚糖含量在60%以上,其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之和高于35%。  相似文献   

5.
异麦芽低聚糖的生产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木薯淀粉酶法制取异麦芽低聚糖的生产工艺及其开发应用,我们试制的产品中异麦芽低聚糖含量在60%以上,其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之和高于35%。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讨添加异麦芽低聚糖对面粉粉质、面包焙烤品质以及面包贮存过程中老化程度的影响,以期制作高质量的异麦芽低聚糖面包。试验结果表明,异麦芽低聚糖可改善面团的流变特性,面粉吸水率下降,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延长,面团弹性增加,但面团的延伸性在添加量0%~20%时逐渐增大,超过20%时有所减弱,添加异麦芽低聚糖可有效降低失水率,改善面包的硬度,延长其货架期。在本试验条件下,异麦芽低聚糖的添加量以不超过20%为宜。  相似文献   

7.
木薯淀粉生产异麦芽低聚糖粉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木薯淀粉工业化生产异麦芽低聚糖粉的工艺条件、工艺控制和产品特性。分析结果显示 ,异麦芽低聚糖粉产品中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潘糖三种糖含量达到 35 %以上 ,分支低聚糖总量达 5 7.5 % ,葡萄糖含量则相对较低 ,从而大大改善了产品的喷雾干燥性能。  相似文献   

8.
木薯淀粉生产异麦芽低聚糖粉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齐军  覃兰芳 《食品科学》2000,21(10):26-28
研究了木薯淀粉工业区化生产异麦芽低聚糖粉的工艺条件、工艺控制和产品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异麦芽低聚糖粉产品中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潘糖三种糖含量达到35%以上,分支低聚糖总量达57.5%,葡萄糖含量则相对较低,从而大大改善了产品的喷雾干燥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异麦芽聚糖的性质、产品组成及用α—葡葡糖苷生产异麦芽低聚糖的工艺及异麦芽低聚糖对肠道内双歧杆菌增殖效果及用途。  相似文献   

10.
异麦芽低聚糖调节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异麦芽低聚糖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对一种异麦芽低聚糖产品—纵横异麦芽低聚糖对于肠道菌群的调节功能进行了研究,动物实验表明该产品对小鼠具有一定的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的作用,人体试食实验结果表明纵横异麦芽低聚糖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低聚异麦芽糖制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聚异麦芽糖是一种集营养、保健、疗效于一体的功能性低聚糖,在医药、食品、饲料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其产量猛增,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低聚异麦芽糖主要以淀粉或含淀粉的各类粮食为原料,经多酶协同作用制备而成。主要对低聚异麦芽糖制备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乳铁蛋白是一种铁结合糖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本文对酪蛋白磷酸肽(CPPs)、木糖醇、VC、低聚异麦芽糖等功能性食品常用成分对乳铁蛋白的抗大肠杆菌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这些物质在不同浓度下对乳铁蛋白最小抑菌浓度影响变化比较,揭示了CPPs、木糖醇、VC、低聚异麦芽糖等成分对乳铁蛋白的抑制大肠杆菌作用的影响表观现象,结果表明木糖醇及VC对乳铁蛋白的抑菌作用有明显的增强作用。而CPPs和低聚异麦芽糖对乳铁蛋白的抑菌作用有减弱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体外检测低聚异麦芽糖对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生长的影响及低聚异麦芽糖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影响以及对便秘小鼠润肠通便的作用。采用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与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碳源,与碳源为葡萄糖比较,检测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条件下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生长情况。体内实验以BALB/c雌性小鼠为实验对象,连续给予小鼠高剂量(1.0 g/(kg·bw))、低剂量(0.5 g/(kg·bw))的低聚异麦芽糖14 d后,测定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的含量;连续给予小鼠高、低剂量的低聚异麦芽糖21 d后,以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测定给予低聚异麦芽糖后便秘小鼠的排首黑便时间、6 h内黑便重量及小肠推进率。得到在体外实验中,与碳源为葡萄糖相比,碳源为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与葡萄糖时,长双歧杆菌与嗜酸乳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体内实验中,实验组小鼠灌胃低聚异麦芽糖14 d后,与正常组相比,粪便中乳杆菌与双歧杆菌都极显著增加,B/E值也明显提高,且低剂量组中肠杆菌显著减少;灌胃前后自身相比,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也显著增加。灌胃便秘小鼠低聚异麦芽糖后,其首粒排黑便时间明显缩短,排黑便总量明显增加,小肠推进率明显提高。体外培养条件下,低聚异麦芽糖可以增加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数量;低聚异麦芽糖具有改善小鼠胃肠道菌群及润肠通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毛凯  李丹  吴姣娇  潘红春  刘红 《食品科学》2015,36(16):56-60
以低聚异麦芽糖和三氯化铁为原料,以铁含量、产率和反应时间为指标,采用pH值过程控制来制备低聚异麦芽糖铁配合物,筛选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以粒径、Zeta电位、多分散指数、电导率来展现最佳工艺条件下反应过程的变化情况,并用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起始pH 12.1、反应过程pH值控制为11.5时,制得的低聚异麦芽糖铁配合物的铁含量可达43.16%,产率为96.35%,反应时间缩短为1 h,相比于未控制反应过程pH值的工艺(铁含量为37.14%,反应时间为2.7 h),铁含量提高了16.21%,反应时间缩短了62.96%,低聚异麦芽糖与Fe3+发生了配位反应,表明该工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低聚异麦芽糖在面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聚异麦芽糖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如溶解性好、耐酸、耐热、糊精含量低等,同时还具有促进腩道内有益菌群——双歧轩菌等的增殖、预防龋齿等生理功能,是一种集营养、保健、疗效于一身的功能性低聚糖。研究了商品低聚异麦芽糖的部分理化特性,如甜度、耐酸性、耐热性、可溶性固形物、pH值、水分活度等,并探讨了低聚异麦芽糖在面包中的应用用低泉异麦芽糖产品部分代替蔗糖,应用于面包生产中,不仅质量较好,而且可以生产出新的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16.
低聚异麦芽糖的生理功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低聚异麦芽糖是一种天然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明显的增殖双歧杆菌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低聚异麦芽糖的生理功能,为其开发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未涂渍的石英毛细管中 ,以 75mmol/L硼砂 (pH 1 0 5 )为运行电解质 ,在检测波长 2 1 4nm、分离电压 1 5kV下对低聚异麦芽糖的主要组分的α 萘胺衍生物进行了快速分离测定。结果表明 ,该方法重现性好 ,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 0 5 %和 2 0 %以内。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潘糖浓度在 0 0 0 5~ 1 0 0 0mg/mL范围内 ,含量均与其峰面积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法灵敏度高 ,成本低 ,为测定低聚异麦芽糖产品中主要组分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低聚异麦芽糖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低聚异麦芽糖的部分理化特性,并探讨了低聚异麦芽糖在发酵酸奶、勾兑酸奶和鲜奶中的应用。可生产出一些新型的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9.
Five batches of Cheddar cheese were manufactured containing different levels of isomaltooligosaccharide (IMO) and a probiotic strain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MO on the survival of starter lactococci and probiotic micro‐organisms, on proteolytic patterns, cheese composition and sensory properties. The cheese was exposed to conditions simulating those found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o evaluate the survival of Lb. rhamnosus.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ddition of Lb. rhamnosus and IMO did not affect the main compositional variables of Cheddar cheese. The counts of starter culture and probiotic organisms increased in cheese which contained Isomaltooligosaccharide (Batches 3, 4 and 5) more than in the control (Batches 1 and 2)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The probiotic counts in fresh cheese (B‐4) was 9.23 log10 cfu/g which was more than one log cycle greater than in the control (B‐2). The probiotic counts remained above 8 log10 cfu/g at the end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Primary proteolysis was not affected by the addition of probiotic bacteria and IMO, but the level of secondary proteolysis was slightly high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addition of IMO improved the texture and sensory quality of the cheese and the probiotic bacterium had the same effect. Under conditions that simulated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he probiotic bacteria in cheese (B‐4) exhibited good survival and remained above the recommended 6–7 log10 cfu/g.  相似文献   

20.
对低聚异麦芽糖在核桃乳饮料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低聚异麦芽糖对核桃乳饮料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低聚异麦芽糖的使用 ,增强了饮料的营养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