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以自制的4种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橡胶(SIBR)为增韧组分,采用本体聚合工艺,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进行苯乙烯接枝聚合以制备高抗冲聚苯乙烯,考察了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链结构不同的SIBR对苯乙烯聚合速率的影响,并比较了用不同橡胶改性聚苯乙烯时的聚合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SIBR的用量越大聚合速率越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聚合速率越大;按SIBR分子链序列结构的不同聚合速率还呈现出从大到小依次为线型嵌段SIBR、线型无规SIBR、星形嵌段SIBR及星形无规SIBR的规律。用不同橡胶增韧聚苯乙烯时的聚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SIBR、丁苯橡胶及顺丁橡胶。苯乙烯的表观接枝率随着SIBR用量或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小,且远大于使用顺丁橡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加少量乙苯的苯乙烯热引发本体聚合于120~170℃聚合速率在0~95%转化率内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如下聚合动力学模型:(dx)/(dt)=A[M]_0~(382)(1-x)~(5/2)/(1+∈x)~(3/2)其中 A=[]A_0+A_1x+A_2x~2+A_3x~3,x 表示转化率A_i(i=0,1,2,3)是温度和乙苯含量的函数。实验测定了不同聚合阶段的转化率,并进行了参数回归。 相似文献
3.
苯乙烯本体聚合机理及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苯乙烯本体聚合的链引发,链增长,链转移的链终止各基元反应的本质进行了讨论。分析比较了目前的采用的苯乙烯本体聚体的生观动力学模型和宏观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120~200℃内研究了苯乙烯热引发本体聚合的动力学,建立了聚合速率及聚合度分布模型,所建立的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在高转化范围内的转化率-时间关系及聚合度分布,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苯乙烯热聚合反应器的设计、控制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6.
The bulk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catalyzed by Nd(P204)3/MgBu2/HMPA (hexamethyl phospho-ramide) was carried out in capped glass tubes.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conditions on polymerization conversion and molecular weight in the range of high convers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resultant polymers is dramatically high and its distribution is relatively narrow.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demonstrates the feature of living polymerization and auto-acceleration phenomenon. The auto-acceleration phenomenon is attributed to the non-instantaneous formation of the active species. The experimental data suggest that chain transfer to MgBu2 is one of the factors governing the molecular weight development. A mechanism of polymerization is presented with the chain transfer process incorporated. 相似文献
7.
苯乙烯与N—苯基马来酰亚胺本体共聚合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在苯乙烯中的溶解度和络合性能,以及聚合温度、N-苯基马来酰亚胺浓度、引发剂种类及浓度、加料方式等因素对共聚合速率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和计算该体系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8.
用四官能度过氧化物引发剂聚醚聚过氧化碳酸叔丁酯(JWEB50)引发苯乙烯(St)本体聚合,采用膨胀计测微观动力学法,研究了聚合温度、过氧键浓度对JWEB50引发St本体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10℃,聚合速率增大到原米的2~2 5倍;聚合速率与过氧键浓度的1/2次方成正比,为偶合终止.与单官能度引发剂过氧化2...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半连续的本体聚合工艺,考察了转相用搅拌转速、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等聚合工艺条件对橡胶接枝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产物(SMA)中橡胶粒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搅拌转速对橡胶粒径的影响比较单一,转速越大,粒径越小;而后两者的影响因素则比较复杂,同时影响两相粘度、剪切强度、基体分子量和接枝效果等,彼此之间相互牵制。通过调整以上工艺参数,可形成2~5 mm大小合适的橡胶粒径,得到抗冲性能较好的SMA。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段聚合模型 (TSPM) ,研究了 10 0— 2 0 0℃苯乙烯 (St)热引发本体聚合。结果表明 ,TSPM同样适用于描述 St热引发本体聚合。用文献中发表的大量实验数据进行 TSPM标绘表明 ,由低转化阶段向凝胶效应阶段转变时的临界转化率 x1与聚合温度无关 ,为一定值 ,大致等于 0 .5。同时 ,聚合各阶段的表观速率常数可用阿累尼乌斯 (Arrhenius)方程关联。用得到的表观速率常数计算方程和 x1,对转化率与时间关系进行了计算 ,并与文献中发表的大量实验数据作了比较。结果表明 ,二者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在苯乙烯中的溶解度和络合性能,以及聚合温度、N-苯基马来酰亚胺浓度、引发剂种类及浓度、加料方式等因素对共聚合速率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和计算该体系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3.
14.
15.
St-MMA无皂乳液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70℃下进行了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无皂乳液共聚合,研究了单体初始总浓度[M]_0、引发剂浓度[K_2S_2O_8]和总离子强度I对乳胶拉平均直径d_w与粒子数N_p的影响,其关系式为: lgd_w=lg([M]_0~(0.795)[K_2S_3O_8]~(-0.193)I~(0.346))-0.213 N_p=0.762×10~(15)[K_2S_2O_8]~(0.579)[M]_0~(-1.385)I~(-1.038)发现平均聚合速率随[M]_0及I的增大而减小,随[K_2S_2O_4]的增大而增大;在成核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两种相反因素,即新柱子的生成与柱子聚并。粒子间的有限聚并平衡既可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又是导致乳胶拉子单分散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为理解和正确执行丁苯橡胶(SBR)1500系列硫化胶性能评价的国家标准及为修订标准做必要准备,在现有实验室条件下,做了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混炼温度对硫化胶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混炼温度在50℃±5℃对硫化速度无明显影响,但随着混炼温度的升高,硫化25min的300%定伸应力有升高趋势;二是硫化室温对硫化胶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室温对硫化胶影响不明显,但恢复时间T_R的长短会直接影响硫化胶的物性,尤其对硫化25min的300%定伸应力的影响是敏锐的,应引起足够重视;三是硫化时间对硫化胶性能的影响。试验推断T_B的长短对硫化25min的300%定伸应力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硫化时间(35±2)min对硫化胶性能影响不大;四是硫化温度对硫化胶性能的影响。试验指出,在145℃±1℃下,硫化25min的300℃定伸应力相差3.3MPa,在145℃±0.5℃下,相差1.7MPa,由于差异会直接影响产品等级的判定,因此,国际标准规定硫化温度控制在145℃±0.5℃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