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浓香型大曲酒窖池微生物培养理论技术,对影响白酒发酵功能菌群生长代谢的窖泥的营养成分、水分及微生物区系等进行补给、调节,提高了窖泥活性、窖泥功能菌的数量和质量,总菌数提高了0.5×1010~1.5×1010个/g干土;杆菌数提高了0.4×109~0.9×109个/g干土.浓香型大曲酒的优质品率也有较大提高,优级率提高了8.35%,一级率提高了7.13%.  相似文献   

2.
窖泥与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之间关系十分密切,窖泥质量的优劣决定着浓香型大曲酒质量的高低,而长时间使用的窖泥因诸多因素会出现窖泥退化,故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窖池养护。各排次窖池翻底添加不同量的泥炭用于窖池养护,可使窖泥水分平均提高1.5个百分点,腐殖质含量平均提高1.3个百分点,己酸菌数量平均提高2.1×10~5个/g,实验窖池所产原酒中己酸乙酯含量平均提高40.10 mg/100 mL,优级酒率平均提高1.93个百分点,其中泥炭添加量为15 kg的试验池口,各项指标提高幅度最大,显示了泥炭用于窖池养护,在延缓窖泥老化及提高窖池所产优级酒产量及理化指标方面的优化作用,是对浓香型白酒窖池养护的新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3.
醋酸钠在制作人工窖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作为己酸菌发酵过程中的无机盐,又作为窖泥中己酸菌生长的营养物质,还用来调节窖泥的pH值。鉴于醋酸钠在窖泥制作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窖池打孔灌注醋酸钠溶液进行窖池养护的方式,补充窖泥营养物质,调节在池窖泥的pH值,促进窖内以己酸菌为主体的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延缓窖池老化,促进酒质提升。结果表明,实验可使窖泥的pH值提高1.28,己酸菌数量增加3.41×10~5个/g;可使窖池所产优级酒中己酸乙酯含量提高31.06 mg/100 mL,乙酸乙酯含量降低26.90 mg/100 mL。  相似文献   

4.
浓香大曲酒在发酵过程中窖泥pH降低,形成窖泥的老化,窖泥产己酸能力减弱,导致基酒中己酸乙酯含量降低,影响基酒质量。为解决此问题,筛选出一株高产己酸的微生物,使用筛选培养基对该菌株进行富集培养,该菌株具备调节窖泥pH功能。采用显微镜镜检技术对该微生物进行形态鉴定,并采用16S rDNA测序进一步鉴定菌株的种属,鉴定该菌株为Clostridium celerecrecns。将Clostridium celerecrecns(克氏梭菌)制成养护液喷洒于窖池中,可有效改善窖池pH下降,保证基酒中己酸乙酯稳定产出,基酒中主体香更加突出,窖池中己酸菌菌数较对照组增加50%~70%,窖池pH升高2.0左右,基酒己酯含量提升0.9g/L,可有效防止窖池老化,提升基酒质量。  相似文献   

5.
将富集培养的功能菌制成混合菌液,对酿酒2#车间出酒质量不理想的10口窖池进行应用试验,窖池经过养窖液养护后,窖泥各项指标较之前都有了提升,原酒中己酸、丁酸、己酸乙酯、丁酸乙酯都较养护前有所提高。养窖液对于提高己酸菌等功能微生物的数量及提高原酒质量有较好的效果,这为以后的进一步改善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酿酒》2016,(6)
对江西李渡酒业明代古窖与新窖窖泥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窖泥理化指标及原浆酒理化指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明代窖窖泥微生物总数高于新窖窖泥,分别为5.57×107cfu/g、5.88×106cfu/g;明代窖窖泥中主要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均多于现代窖;新窖窖泥中甲烷菌未检出;明代窖窖泥感官指标明显优于新窖窖泥,腐殖质、有效钾、有效磷含量高于新窖窖泥,而水分、p H低于新窖窖泥;明代窖窖池原浆酒的酒精度、总酸、总酯含量高于新窖窖池原浆酒,而固形物含量低于新窖窖池原浆酒。研究表明,窖池窖龄对大曲酒产量和质量有一定影响。窖龄的延长使得功能菌不断富集,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使得大曲酒产量和品质得到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窖龄是影响浓香型白酒品质和风格的关键因素,在优化FISH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技术预处理条件的基础上,结合荧光显微镜的可视化信息,探究了不同窖龄浓香型白酒窖池中窖泥的细菌、古菌数量随窖龄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窖龄窖泥中细菌与古菌的数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窖龄的增长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试验窖池窖泥中细菌和古菌数量最低,分别为0.82× 109 cells/g和0.78×109 cells/g,300年窖池窖泥中细菌数量最高,为11.19×109 cells/g,100年窖池窖泥中古菌数量最高,为12.61×109 cells/g.FISH技术能较真实地反映出窖池中细菌与古菌的生长信息,为浓香型白酒窖池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手段.同时,窖池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研究,对新窖老熟工艺及名优白酒的生产均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干制活性窖泥功能菌在浓香型酒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干制活性窖泥功能菌生产人工优质窖泥,实验窖池与对照窖池相比较,产量接近,酒的口感实验窖池好于对照窖池,优级率提高3%左右,综合经济效益实验窖池好于对照窖池。  相似文献   

9.
利用“陆丰窖泥功能菌”进行了老化窖泥复壮试验,每1m^3泥用20%干土粉、10kg豆饼粉、45kg曲粉,加入已装有80℃热水灭茵的搅拌机内混匀,再加入30kg酒尾、30kg黄水、15kg窖泥功能菌液搅拌,使均匀一致,在30℃左右八池。用塑料布封严,发酵升温至35~38℃.持续10d,再培养5d,检测合格后用于翻新窖。对复壮后窖泥所产酒质做了比较分析,第一排己酸乙酯含量较低,处于窖泥养护、适应阶段,到第二排、第三排,四大酯比例就较接近旺盛窖。翻新窖双轮底酒质优于正常生产的旺盛窖。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剑南春不同窖龄窖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其主导微生物菌群,并在天益老号老窖泥中分离选育窖泥特殊功能微生物。结果表明,窖泥中优势种群均分布在厚壁菌门、广古菌门、拟杆菌门。梭菌属、甲烷八叠球菌属在老窖池窖泥中含量远远高于新窖池窖泥,这两种微生物是窖泥老熟度的标志性微生物。采用微生物分离技术选育到1株产己酸能力强的菌株,产己酸能力可达到18000 mg/L以上,经16S rDNA序列分析和BIOLOG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定性为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se),并将该功能菌发酵液用于人工窖泥的培养及窖池的维护保养,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己酸菌纯种培养与混合培养技术在窖泥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翔  王亚庆  邵海燕 《酿酒》2009,36(3):35-37
采用己酸菌纯种培养与混合培养相结合的技术培养己酸菌,己酸菌种子培养与一级培养采用无氧罐厌氧培养,并将一级厌氧培养的己酸菌液以30%的接种量应用于二级混合培养中,培养好的混合己酸菌液应用于窖泥制作中,发酵成熟的窖泥中己酸菌数经检测能达到克泥每106个以上,将窖泥运用于生产实践中,我公司在生产第一排即能产优级酒,平均优级酒率达15.21%,解决了以往改造后的窖池第一排无优级酒的状况,另外出酒率达35%,产质量均达到了理想的试验目标。  相似文献   

12.
马群 《酿酒》2013,(4):35-38
白云边公司通过移植微生物群系,培养优质老窖泥来改善新车间酿造环境。为了研究这两项具体措施对提高新车间酒的产量和质量方面所产生的效果,我们作了长期跟踪对比试验,比较了连续四年来,新老两车间窖池窖泥微生物数量规律以及总出酒率和一级品率的变化情况。结论是老车间窖池窖泥微生物数量较稳定,新车间窖泥微生物比老车间少却增长迅速。新车间所产酒的产量和质量虽然不及老车间,却逐年稳步提高,表明优化环境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酿酒》2015,(6)
<正>东奔西走购买优质原酒不如自己生产拥有目前在白酒行业,提高窖泥质量的主要方法是加入人工培养的纯种己酸菌,因这类己酸菌通过实验室的长期保存、传代和培养,已适应了实验室的培养条件,将这类己酸菌加入窖泥中后,其适应窖池环境的能力较差,窖泥质量的提高难以有明显效果。本养窖液采用窖泥微生态原理(窖泥中的微生物是在窖池这一特殊环境中形成的微生物群落),以四川名酒老窖泥为菌种来源,培养出能很快适应窖池环境的己酸菌、丁酸菌、甲  相似文献   

14.
正东奔西走购买优质原酒不如自己生产拥有目前在白酒行业,提高窖泥质量的主要方法是加入人工培养的纯种己酸菌,因这类己酸菌通过实验室的长期保存、传代和培养,已适应了实验室的培养条件,将这类己酸菌加入窖泥中后,其适应窖池环境的能力较差,窖泥质量的提高难以有明显效果。本养窖液采用窖泥微生态原理(窖泥中的微生物是在窖池这一特殊环境中形成的微生物群落),  相似文献   

15.
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窖泥中己酸菌数量的多少及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酒质。研究生香酵母与己酸菌复合培养制作的复合液体窖泥应用于浓香窖池养护,试验结果表明,生香酵母与己酸菌的复合培养,可进一步提高液体窖泥中己酸菌数量及代谢产物,有利于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窖池的养护效果,对提高浓香型白酒的产量和优质酒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窖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浓香型白酒的产质量及酒体风格,而长时间使用的窖泥因诸多因素会出现窖泥退化,故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窖池养护。将高温曲用于窖池养护,可使窖泥腐殖质含量提高0.63%以上,己酸菌数量增加3.39×105个/g以上,实验窖池所产原酒中己酸乙酯含量提高43.11 mg/100 m L以上,乙酸乙酯含量降低29 mg/100 m L以上,显示了高温曲用于窖池养护,在延缓窖泥老化及提高窖池所产原酒理化指标方面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放线菌在浓香型白酒生产的发酵窖泥中普遍存在。为了探究不同窖龄窖泥中放线菌的变化规律,选取了两个知名酒厂窖龄分别为5年、20年、50年和1年、20年、50年的窖泥样品,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窖泥中放线菌的原始Copies数。结果表明,同一酒厂相同窖龄的不同窖池窖泥中,放线菌数量较为接近。随着窖泥窖龄的增加,放线菌的Copies数随之增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窖泥微生物变化规律以及判断窖泥的老熟程度提供了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首先对浓香型白酒窖泥样品的料液比、离心转速、超声波分散时间、Al2(SO4)3添加量等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然后将纯培养菌体添加到窖泥样品,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菌体回收率;最后按最优预处理条件处理不同窖龄窖池窖泥,并采用FISH法研究窖泥样品中的微生物。结果表明,窖泥样品的最优预处理条件为料液比1∶16(g∶mL)、离心转速800 r/min、超声分散时间60 s、Al2(SO4)3添加量为4.17×10-5 mol/g窖泥。在此条件下,FISH法检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的菌体回收率分别为62.50%、55.44%,表明优化后的预处理条件对于窖泥微生物的FISH检测是可行的。FISH法检测窖泥微生物,结果显示随着窖池窖龄的增加,窖泥样品中细菌、古菌及菌体总数差异明显,总体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00年窖龄的窖泥样品中,微生物总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主要对复合型窖泥养护方法与传统窖泥养护方法的进行对比研究,该方法中加入了豆粕发酵液、复合菌液、高腐殖质窖泥等物质,主要是为窖泥中有益微生物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同时在窖泥中进行接种,补充功能菌的作用,并保证生产酿造白酒风格与老窖一致。该窖泥的养护方法能有效的提升窖泥的质量,特别对新建的窖池的窖泥的质量提升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河南某酒企6年和12年窖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结果表明,两类窖龄窖池中窖泥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且物种丰度(Chao1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均分别在窖壁中层和下层窖泥最高;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产己酸菌属(Caproiciproducens)、嗜蛋白菌属(Proteiniphilum)及甲烷囊菌属(Methanoculleus)等14个属为窖泥优势属,其中78.6%优势属在两类窖龄窖池下部(下层和窖底)窖泥中含量均高于窖池上部(上层和中层)窖泥,且主要隶属于梭状芽胞杆菌纲(Clostridia)和拟杆菌纲(Bacteroidia);57.6%(19/33)Top10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窖龄无关;随窖龄增加,Top10属产生了132个变化,其中75.6%的变化均较小(<1%);冗余分析(RDA)结果推测,铵态氮和有效磷可能是影响供试窖泥原核微生物菌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