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天津津塔工程主塔楼地下4层,地上73层,采用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柱采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其中混凝土强度等级最高为C60.由于部分钢管柱内存在许多纵横向隔板,传统的从上往下浇筑混凝土工艺无法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采用从下而上的顶升浇筑工艺.浇筑前,进行了现场试验,确定了浇筑过程的参数.  相似文献   

2.
《建筑工人》2010,31(10):50-50
<正>问: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浇筑钢管混凝土。1.泵送顶升。在钢管柱的下部管壁上开一个比输送管略大的孔洞,用输送管将混凝土输送泵的出口与之连接,混凝土靠泵压通过输送管被连续注入钢管柱内。  相似文献   

3.
钢管混凝土柱泵送顶升混凝土施工技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钢管混凝土柱泵送顶升混凝土是利用混凝土输送泵,将混凝土从钢管柱下部预留的圆孔连续不断地自下而上顶入钢管柱内。本文结合施工实践,简述其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沪东重机柴油机总装试验车间建筑面积10487m2,由3跨单层厂房和1跨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组成,其中单层厂房内柱为钢管混凝土柱,共47根。钢管混凝土柱以四肢柱为主,另有少量三肢柱和双肢柱,柱肢管直径分别为400、351、247。泵送顶升混凝土肢管最高标高为28.800m,单肢柱管最大顶升混凝土量为2.7m3,整个工程共顶升混凝土179根肢管。2施工原理在钢…  相似文献   

4.
杨玉军  王自明 《施工技术》2012,41(10):8-9,21
结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主楼工程,综合考虑土建施工特点,钢管柱采用两次顶升.介绍了大直径钢管柱自密实混凝土顶升法施工技术,包括自密实混凝土配制、混凝土输送泵选择、顶升装置及其与钢管柱的连接、顶升技术等.结果表明顶升法施工大直径钢管柱内自密实混凝土不仅质量可靠,且能够降低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5.
张贵义 《建筑》2010,(7):50-51,60
钢管混凝土顶升施工,是利用混凝土输送泵的泵送压力将自密实混凝土从钢管柱底部灌入,直至注满整根钢管柱的一种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点是混凝土无需振捣,能一次性将钢管混凝土柱内的混凝土顶升至所需高度,可减少工序环节,降低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2018,(12)
针对不同地区混凝土原材料的差异性,结合钢管混凝土运用泵送顶升浇筑法,提出基于甘肃地区原材料得到适合兰州地区的高强度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结合实际的工程案列,结果表明: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泵送性、较高的流动性和自密实性,能够满足钢管混凝土的施工要求;矩形钢管柱泵送顶升截至阀的设计,保证钢管混凝土连续、高效、快捷的施工;自密实混凝土和钢管可以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了钢管内混凝土的密实性以及钢管与混凝土连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以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工程为背景,针对外框钢管柱的特点,介绍了钢管内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顶升施工方法,重点阐述了钢结构深化设计改进、钢管柱顶升口优化、桁架层钢管柱混凝土施工以及多腔钢管柱顶升控制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对钢管内混凝土采取顶升施工技术,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大大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8.
亓立刚  王东  杨明  张斌 《施工技术》2013,42(11):39-40
以天津于家堡金融区起步区03-04地块工程为例,针对钢结构框架体系的特点,介绍了斜钢管柱内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顶升施工方法,重点阐述了斜钢管柱顶升口设置、钢结构深化设计改进、顶升装置设计以及顶升施工控制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对斜钢管内混凝土采取顶升施工技术,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大大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9.
目前,钢管混凝土结构以其优越的性能在超高层建筑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是,钢管内部混凝土的浇注水平却影响着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建筑结构设计目标的实现.本文以天津津塔为工程背景,简洁系统地阐述了泵送混凝土顶升工艺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控制要点.在运用该工艺完成施工后,经现场验收,达到规范要求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希望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长春市102国道跨伊通河大桥钢管混凝土工程实际,阐述了主桥大管径(1.8m)钢管混凝土在泵送顶升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顺序、泵管安设和灌注工艺。自行研制了C50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采用合理的顶升泵送施工工艺进行灌注,圆满完成了该桥的钢管混凝土灌注施工,工程应用结果表明,施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钢管柱混凝土施工的难点和特点,决定采用泵送顶升浇筑法进行混凝土施工。对高流态自密实混凝土进行了试配并通过具体实践,决定采用一次顶升施工工艺,混凝土质量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梁翼缘、腹板开孔构造对方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节点破坏模式的影响,对6个方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节点(1个常规节点和5个开孔节点)进行了低周循环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按现行规范设计的方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常规节点在梁翼缘对接焊缝处脆性断裂,节点的塑性转角不能满足临时指南FEMA的要求;合理的梁翼缘和腹板开孔构造,显著减缓了方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节点梁翼缘对接焊缝的应力集中,梁削弱截面形成塑性铰,节点塑性转角达到0.03 rad,满足了临时指南FEMA的要求;其滞回性能稳定,承载力和常规节点相当;内隔板与柱壁板间焊缝质量较差的节点在试验中发生柱壁外鼓、柱壁间焊缝撕裂,节点延性和承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对 4个钢管高性能混凝土柱和 2个钢筋高性能混凝土柱进行了抗震试验。试验发现 ,钢管径厚比和支座约束等是钢管高性能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特别是对钢管高性能混凝土柱的滞回特性、位移延性和极限相对位移的影响明显 ;钢管内埋并配置一定数量的抗剪钢筋是一种有效的支座嵌固 ;在柱截面尺寸及用钢量相同的条件下 ,钢管高性能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比钢筋高性能混凝土柱好得多  相似文献   

14.
分别对圆钢管、钢管混凝土、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抗火设计,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较高荷载比下柱的耐火极限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必须进行防火保护。在相同条件下,耐火极限从大到小排序为:圆钢管混凝土、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钢管柱。在一级耐火等级下,钢管混凝土柱和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需要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厚度可比钢管柱分别少55%和18%以上。随着荷载比的减小或截面尺寸的增加,柱的耐火极限提高,需要的保护层厚度减小。对于钢管混凝土柱,若采用水泥砂浆保护层,其厚度是防火涂料的3倍及以上。  相似文献   

15.
钢管混凝土结构兼具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目前的内灌混凝土工艺由于施工时较为烦琐,且成本较高,导致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周期较长、经济性较差.以实际项目为背景,研发了一种新型钢管柱侧灌工艺,可有效节省施工成本,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隋伟  李建忠 《山西建筑》2004,30(9):35-36
从施工实际出发,介绍了混凝土钢管柱混凝土顶升浇灌施工工艺的改进措施,从而减少了混凝土用量的浪费,节约了钢材使用量,提高了工效。  相似文献   

17.
广交会大厦工程外框柱采用方形钢管混凝土柱,为确保柱内尤其节点板范围混凝土密实,采用内节点板式方形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介绍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质量、安全保证措施.指出通过在节点板上设置φ50~φ70mm排浆、排气孔,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在节点板面50~100mm分层抛落浇注振捣混凝土,来确保节点板范围混凝土施工质量.经检测,本工程全部钢管混凝土柱质量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8.
林长荣 《山西建筑》2008,34(17):159-160
根据厦门市工人体育馆附属设施酒店综合楼用房工程特点,从现场钢管柱的吊装、焊接、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等工序详细介绍了钢管混凝土柱施工技术,为今后类似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亦焱  陈娟  李杉 《建筑结构学报》2011,32(10):166-172
对7根圆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短柱和3根圆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进行了轴心受压试验,研究钢纤维掺量、含钢率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短柱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钢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短柱的延性逐渐增大,承载力略有提高;随着含钢率的增加,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短柱的承载力和延性均增大;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增加,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短柱的承载力增大,延性逐渐降低;掺入钢纤维对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的破坏模式几乎没有影响。最后给出了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短柱承载力计算式。  相似文献   

20.
钢牛腿式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节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高层钢结构建筑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的梁有钢梁、劲性梁或混凝土梁等多种方式。目前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节点的研究较少,针对钢牛腿式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对受力性能进行了1∶2缩比例的试验研究,同时采用了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结合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研究了该节点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该节点有很好的极限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