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三峡工程施工导流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方案。大江截流采用“上游单戗立堵、双向进占、下游尾随、预平抛垫底”施工方案。截流设计流量为14000~19400m3/s,最大落差124m,最大流速37m/s,优选合龙时段在1997年11月中旬。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的特点是工程量大、工期短、强度大,流量大、水深大、库容大,以及围堰基础地质复杂等;关键技术问题是堤头坍塌和堰体稳定、堰基新淤砂稳定以及复杂地质条件和填料条件下的防渗墙施工问题  相似文献   

2.
糯扎渡水电站大江截流通过左岸2条导流隧洞泄流,截流流量为2890m3/s,龙口最大流速9.02m/s,合龙时龙口最大水位落差8.71m。在截流戗堤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情况下,成功实现了大流量、大落差、高流速大江截流。  相似文献   

3.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采用“上游单戗立堵、双向进占、下游尾随、预平抛垫底”施工方案。截流设计流量为14000-19400m^3/s,最大落差1.24m,最大流速3.7m/s。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的特点是工程最大、工期短、施工强度大、流量大、水深大、库容大,以及围堰基础地质复杂等;关键技术问题是堤头坍塌和堰体稳定、堰基新淤沙稳定以及复杂地质条件和人工填料条件下的防渗墙施工问题。  相似文献   

4.
金安桥工程利用1号导流洞单洞分流下进行大江截流,截流流量为829 m3/s,龙口最大落差4.72 m,最大流速达7.15 m/s,截流段河床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在截流模型试验各种工况的试验成果基础上,结合截流的现场地形条件、分流特点、截流填筑材料等方面的分析比较后确定了上、下游土石围堰一次断流、右岸2条导流洞全年导流和60 m宽戗堤右岸单向进占立堵的截流方案,顺利实现了大江截流。  相似文献   

5.
高桥水电站工程根据坝址的地形、地质条件和河床狭窄,导流流量较大的特点,选定枯期采用隧洞导流,围堰挡水;汛期采用泄洪表孔、冲砂底孔和导流隧洞联合泄流,坝体挡水的施工导流方案.根据坝址上游年实际历史洪峰资料,工程导流标准定为主汛期10 a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洪峰流量Q=609 m3/s.高桥电站于2003年11月上旬截流,实测截流流量8.9 m3/s,导流建筑物枯期实际最大泄水流量为30.73 m3/s,上游水位1 811.51 m,施工期间汛期最大来水流量为187.60 m3/s,上游水位为1 805.2 m.从电站导流实际实施情况看,施工导流设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金安桥水电站大流量截流条件下的截流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安桥工程实施截流时只有1号导流洞单洞导流,截流流量为829m^3/s,最大落差4.72m,最大流速达7.15m/s,截流段河床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在截流模型试验成果基础上对截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了分析,按确定方案实施了截流,顺利实现了大江截流。  相似文献   

7.
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施工关键技术问题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江截流和二期围堰是三峡工程施工网络计划中关键路线上的控制点, 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的工期与成败。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工程规模巨大,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反映出的特点是:设计截流流量大, 截流及围堰深槽部位施工水深大;河床覆盖层粉细砂分布广、厚度大;截流抛投强度大、历时长;防渗墙施工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块球体、基岩陡坎以及砂卵石平抛区漏浆与防渗墙槽壁稳定等问题; 但另一方面由于导流明渠的分流条件好,也有截流落差低和流速小的有利条件 针对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的特点,目前在施工准备阶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平抛垫底、断面优化设计、防渗墙生产性实验等,以确保大江截流和二期围堰工程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介绍三峡工程施工导流的“三期导流 ,明渠通航”方案 ,对一期土石围堰施工技术 ,混凝土纵向围堰施工技术 ,大江截流与二期土石围堰施工技术 ,三期围堰施工技术以及所涉及的重大技术突破进行介绍 ,着重阐述大江截流方案 ,大江截流上下游土石围堰平抛垫底及二期围堰防渗等关键技术 .  相似文献   

9.
1)主要截流指标截流流量14000~19400m3/s(相当11月中下旬5%最大日均流量)截流落差0.6~1.05m龙口最大流速≤4m/s截流方式上游单戗立堤合龙投抛总量145万m3(不含预平抛垫底60万m3)合龙最大日投抛强度约10万m3合龙时间1997年11月中旬2)上、下游围堰基本情况上游围堰最大坝高82.5m,最大挡水水头85m,防渗墙最高74m,堰顶高程88.5m,设计水位85.0m上、下游围堰轴线总长2438m,总填筑量1060万m3,防渗墙总面积9.22万m2,最大月成墙面积1.7万m2三峡工程大江截流设计基本资料摘编…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导流采用分期围堰导流的方式,导流明渠截流为第二期,截流设计流量为1 300 m3/s。采用单戗堤两头同时进占的方法,最大流速为3 m/s,设计截流最大落差为2 m。对黄河海勃湾泄洪闸工程二期截流施工进行技术总结,归纳截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导截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强  赵建中 《人民黄河》2006,28(9):27-29
西霞院工程施工导流设计采用20年一遇洪水标准。参与导流的泄水建筑物包括泄洪闸、排沙洞和排沙底孔。截流时段选定在11月8日前后,根据当时河道水流情况及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进行调整。截流采用单戗立堵截流方式。龙口最后合龙时,按小浪底一台机组发电下泄流量300m^3/s考虑;合龙过程中,轴线处最大平均流速3.06m/s,截流最终落差1.23m。上下游围堰闭气后,进行基坑抽水。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苗尾水电站大江截流规划方案,根据澜沧江水文特点、截流水力学计算成果,上游围堰的施工要求,截流时段选择11月中旬,截流标准采用11月中旬10a 1遇旬平均流量,截流方式采用双向进占的单戗立堵截流方式;龙口位置选择在河床中部偏右,龙口宽度拟定为60m,戗堤顶宽确定为30m。实际截流时间为2012年11月27日,截流时2条导流隧洞均具备过流条件,截流难度小于规划方案。目前,上游围堰已按要求拆除,圆满完成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峡工程施工导流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方案。二期施工围左岸,进行主河床截流,长江水流从导流明渠宣泄,二期上下游横向土石围堰与纵向混凝土围堰共同形成二期基坑。大江截流采用上游单戗堤立堵方案,大江截流水深60m,截流流量14000m3/s~19400m3/s,抛投强度平均达5.21万m3/d。上游横向围堰最大堰高82.5m,库容20亿m3,围堰填筑最大水深60m,最大挡水水头达85m,防渗墙最大墙高74m。上下游横向围堰土石方填筑总量达1032.1万m3,混凝土防渗墙总面积8.345万m2,要求截流后一个枯水期将围堰填至度汛高程。  相似文献   

14.
岷江上游太平驿水电站首部枢纽河道截流于1992年11月8日胜利完成,比施工总进度计划提前17天。今夏,导流工程遭多次自然灾害及超标准洪水,严重影响施工,工期被迫推迟1个多月。为确保截流成功,我院设代和监理人员协同管理局,对截流方案、施工组织措施、物料储备和机械配置等认真审查,总价承包截流工程的水电七局克服工期紧、施工机具不到位等困难,按时作好了各项截流准备工作,终于顺利截流。截流采用上围堰下趾单戗堤从右岸单向进占,截流设计流量300m~3/s,实际流量255m~3/s,龙口最大落差4.5m,截流的主要料物为铅丝石笼及大块石串。经过8个小时紧张的奋战,龙口胜利合龙。  相似文献   

15.
铜街子电站施工采用河床土石断流围堰、左岸明渠全年导流方案。截流则采用上围堰下戗堤自右岸至左岸的单戗立堵方案。截流戗堤全长约160m。龙口布置在左岸,长80m。堤顶宽22m,堤高10~11m。河床截流于1986年11月11日21点30分结束,截流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龙口截流流量为1000~700m~3/s,龙口抛投量为10560m~3,截流时间约为20小时。截流过程中,左裹头上下  相似文献   

16.
平班水电站二期导流采用底孔导流方式,其导流标准高,流量大,底孔出口下游要求水流不能把泥沙带进尾水渠,下游河床只允许轻微的冲刷,试验中通过设置导流墙、刺墙、护面等等工程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消能防冲效果.截流工程流量大,龙口地形复杂、落差大、单宽功率大,合龙处右侧为光滑的混凝土围堰,材料不易稳定.试验采取不同的进占抛投方式和变换流量等手段,使截流一气呵成,顺利合龙.  相似文献   

17.
梁甘  侯死 《人民长江》2008,39(9):1-2
糯扎渡水电站工程属大(1)型Ⅰ等工程,永久性主要水工建筑物为一级建筑物.该工程由心墙堆石坝、左岸溢洪道、左右岸泄洪隧洞、左岸地下式引水发电系统及导流工程等建筑物组成.水库库容为237.03亿m3,电站装机容量5 850 MW(9×650 MW).糯扎渡水电站截流时,实测龙口最大流速9.02 m/s,合龙前最大水位差7.16 m,最大流量2 890 m3/s.由于截流施工准备充分、布置合理、组织科学,确保了大落差、大流量、高流速、高难度截流安全有序的完成.此次截流经验为:①准确掌握水情、合理选择截流时段,对截流至关重要;②取得大江截流一次成功的关键在于截流准备充分,进占施工科学合理、现场指挥果断;③ 斜戗堤进占上挑角的选择,左侧进占挑角较小,在10°以内,右侧进占挑角较大,在20°以外,导流洞分流在左侧,戗堤轴线与河流方向夹角接近70°,有利于稳定抛投物料;④ 上下挑角突前进占能够形成较大的滞留区,有利于大流量高流速大江截流.戗堤下游侧需及时进行裹头保护,且不宜滞后轴线位置过大,滞后超过10 m则冲刷加重,流失位置必须及时跟进补抛.  相似文献   

18.
大藤峡水利枢纽大江截流设计流量2 430 m3/s,采用单戗立堵截流,设计最大流速5.34 m/s,最大落差2.1 m。截流实施过程中在截流备料、高水深预进占抛填、堤头体型过程控制、单戗堤连续高强度物料抛填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克服了工程截流流量大、主河槽深切、截流抛填工程量大、截流分流条件差等诸多困难,工程提前一个月实现大江截流。  相似文献   

19.
三峡水利枢纽大江截流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工程施工导流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方案。二期施工围左岸,进行主河床截流,迫使江水从右岸导流明渠下泄。截流流量为11月下旬的20年一遇最大日平均流量14000m3/s,截流时间选在1997年11月中旬,采用上游单戗堤立堵截流方案。龙口位于主河床深槽右侧,龙口宽130m,最大水深达60m。为防止戗堤头部坍塌,在龙口段先行平抛垫底。龙口进占由两岸同时进行,投抛材料为块石和石渣。设计龙口水位落差0.51~0.71m,口门流速2.13~2.73m/s。  相似文献   

20.
张振淮  钟康  黄晓峰 《红水河》2007,26(2):29-32
山秀水电站二期截流围堰施工措施优化是根据地形、河床覆盖层及水流情况,采用下游围堰作为截流戗堤,龙口留在下游围堰及围堰内闭气方案.科学地利用一、二期围堰拆、填平衡,在水深13.3 m,导流量486 m3/s,下游围堰轴线长151m的条件下,边抽水边加固闭气体,围堰闭气成功,保证了二期工程的施工按期圆满完成,顺利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