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住宅设施》2014,(2):12-13
编者按在当今的建筑事业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女性建筑师越来越多的显示出她们的创作激情和想象力,从她们的业绩中,不仅看到具有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而且令人欣喜地看到她们蓬勃向上的朝气和创新的精神。她们作为中国女性建筑师的代表,突破性别对自身的束缚,并从女性独特的视角审视建筑,运用女性独特的手法重构建筑,成为现代建筑风潮中独特的个群体。通过本杂志"女建筑师"这个专栏,这次我们诚邀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副总建筑师林琳、  相似文献   

2.
台湾建筑师界一直是男性建筑师的天下,1949年之后,始有第一位女性建筑师的出现——修泽兰老师,接着有王秀莲、黄秋月、王秋华3位老师为个中翘楚。在她们事迹的激励下,女性就读建筑科系的人数渐增,2013年注册女建筑师173位,占总注册建筑师的5%;1999年921地震后的重建参与,使新一代女建筑师备受注目及重视。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建筑师从建筑设计行业中不断崛起,对扎哈·哈迪德、妹岛和世、林徽因、林璎以及贝纳德塔·达格利亚艾的作品进行了分析,指出她们的作品拥有各自的独特气息和文化魅力,并且留下了为人称道的建筑作品和建筑研究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时代建筑》2007,(1):16-117
为了增进建筑师之间以及建筑师与建筑业界人士的沟通《时代建筑》从2007年起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建筑师沙龙.探讨建筑业界的诸多问题,每期一个主题.由一个与会的建筑师作为嘉宾主持人.讨论的成果会在当期《时代建筑》杂志的“建筑师沙龙”栏目中刊出.[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姜涌 《世界建筑》2004,(12):96-98
本文通过分析中外建筑设计体制和建筑师的职能的区别,从建筑设计方法.建筑师职业范围及程序.建筑开发与管理制度.建筑投资体系.建筑理论和教育等几个角度提出中国建筑的精品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在中国大陆年轻建筑师中曾经出现过参加日本《新建筑》杂志设计竞赛的热潮。这是中国建筑师学习和参与国际建筑讨论的一个渠道,也是中外建筑交流的特殊形式。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建筑状况的历史性变化以及中国社会和建筑实践与国际越来越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也是一个最大、最充分的建筑师表演的舞台.这里不断涌现出新建筑和新思想。它们既独特又有相似之处.它们出现在动态而又开放的中国大地.影响并冲击着这里的城市环境与建筑文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玫瑰湾公寓     
《城市环境设计》2011,(1):140-143
建筑师对这个项目的灵感来自于独特的自然环境——玫瑰湾海演地势略微倾斜,一派缓坡景观。海湾的天然砂岩墙.灰色铁皮木的木板路和码头、硕大的无花果树是建筑师在海湾看到的丰饶景观.这些成为了建筑师的设计灵感的元素。该项目被设想为两个分离但却相关的居住建筑:一连串带花园的适应地势的公寓和带独立亭子入口的公寓。花园公寓坐落在带有缓坡景观的场地中大特色  相似文献   

9.
戈尔.   《世界建筑》1999,(1):27-31
3位外国建筑师从以下3个方面分析了莫斯科的建筑发展现状及其深层原因:1.莫斯科为什么没有好建筑;2.市场与建筑艺术;3.莫斯科的新建筑及其历史中心区的形象演变,这些内容从不同视角向我匀展示了外国建筑师眼中的莫斯科新建筑。  相似文献   

10.
钱锋 《时代建筑》2004,(4):20-25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不少建筑师曾在国外建筑院校接受了教育。他们回国后,不仅在国内创建了大学建筑教育,而且在教育体系发展的一系列过程中不断地发挥独特的作用。文章试图通过考察中国建筑教育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分析这些海归建筑师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建筑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建筑要真正“生命力”必须恰如其份地体现建筑文化;其功能,造型,空间组合,从“里”到“外”,从“虚”到“实”,从“细”到“粗”....以卓越的“组合”能力对建筑的文化内涵充分表现,必然具有永恒价值,建筑师的真正水平,表现在处于同样外部制约条件下,对人类文化和建筑历史文化的感悟,把握和表征上,因此,建筑文化对于建筑师来说,自始至终都是起着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19世纪末开始,女性建筑师登上建筑史舞台,直到今天,女性建筑师逐步摆脱了以往"附属品"的印象,在建筑行业占有了一席之地,并通过独特的设计手法,让我们看到了区别于男性审美主导的、以女性审美为指向的设计作品。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对建筑形式语言中的女性指向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具有女性特征的建筑语言特点,试图寻找男性指向与女性指向在语言建构方面的差异,提出结合不同性别指向的形式语言进行创作会成为建筑设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青年建筑师     
每一个建筑师对建筑都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而日本建筑师远藤秀平则用与众不同的手法表达了他对现代建筑独特的见解。远藤秀平可以说是一个擅长使用钢材的建筑师,他在自己的设计中清楚地表达出对这种材料的喜爱,并运用它那几乎无限的可能性进行设计和不断地试验。  相似文献   

14.
姜涌 《时代建筑》2007,(2):6-15
职业建筑师制度是建筑生产方式的产物.建筑服务的内容和标准程序是各国职业建筑师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比我国与国际上通行的几个职业体系,文章提出我国建筑师职能的全程化、全面化、专业化和建筑制度的透明化、合理化的改革方向.以及建筑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北京勘察设计》2006,(1):62-63
一.中国建筑文化西临的问题 中国有数千年的建筑史,但中国建筑师史是短暂的。中国传统建筑营造制度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师,建筑师作为一个职业在中国出现不到一百年,建筑师的职业化运作在中国才刚刚开始。中国目前的建筑市场以及建筑师对职业的认知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国外成熟的市场和职业模式有很大差距。因此,建筑师应该尽快认清自己面临的问题,提高素质,走上健全的职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信息     
《室内设计与装修》2020,(4):142-144
2020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揭晓两位爱尔兰女建筑师获奖2020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近日揭晓,爱尔兰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Grafton Ar chitects)的两位女合伙人——伊冯·法瑞尔(Yvonne Farrell)和谢莉·麦克纳马拉(Shelley McNamara)荣获大奖。这是继扎哈·哈迪德(2004)、妹岛和世(2010)、卡莫·皮格姆(2017)之后,女性建筑师第四次获得该奖,同时,她们还是首次获得该奖的爱尔兰建筑师。  相似文献   

17.
建筑师素质与建筑学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郝曙光 《华中建筑》2000,18(3):137-138
该文探讨了构成建筑师素质的各个方面,并从建筑师素质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建筑设计的现状,从建筑教育人手全面认识和提高建筑师素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国际建筑师协会(UIA)通过的《建筑教育宪章》要求职业建筑师具有不少于5年的大学教育背景。建筑师注册制度在国际上已成为惯例.而建筑师注册制度总是和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和建筑学专《职)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联系在一起的。英,美等国,通常只有获得建筑学专(职)业学位的人,才能参加注册建筑师考试.而能够授予建筑学专业学位的院校必须通过建筑学专业教育的评估,评估通常由该国建筑师协会的建筑教育(评估)委员会主持.如英国的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教育委员会.美国建筑师协会《AIA》的全国建筑学教育评估委员会(NAAB)  相似文献   

19.
李冰 《时代建筑》2005,(1):14-18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外来建筑师的进八成为个重要现象,引起建筑行业内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文章以外来建筑师在北京的建筑相关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背景.并研究外来建筑师的进入与本土建筑文化之间所发生的碰撞、影响和变化。  相似文献   

20.
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西方哲学将感性与理性性别化之后,社会性别区分的偏见现象随之产生,人们常常认为男性对应理性,而女性对应感性.因此,女性建筑师作为少数群体常被贴上感性、主观、不可信服的标签.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力量愈见突显,女性建筑师在建筑领域中也展现出了极大的进步.比如扎哈、妹岛和世等都是建筑界女性力量的代表人物,她们的作品中呈现出极大的感性、细腻、温柔的女性魅力,为建筑增添了诗意与温暖.文章侧重研究建筑设计中的女性色彩,关注女性建筑师的思维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