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粉末冶金工业》2016,(4):26-26
正为促进新材料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推广应用,由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主办的"2016中国军民两用新材料技术对接交流会"26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各地军工企业、民营企业新材料研发制造部门、厂家与军民两用新材料产品用户、相关工业园区企业,国家国防科工部门和军队相关部门,以及航天、航空、船舶、核工业等方面有关人员参会。  相似文献   

2.
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军民融合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材料标准化已成为标准化军民融合的发展重点。以金属材料标准为例,深入分析我国标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军民融合背景下通用性标准建立的方法,为我国军民融合背景下材料标准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研究发现我国现行金属材料标准存在数量大、行业级以上标准少,标准体系不完善,标准不通用,关键材料生产过程控制标准缺失等问题。建议通过建立主干材料技术与管理标准体系,进行主干材料标准化顶层设计,通过整合修订现行标准形成主干材料通用标准,从而促进主干材料的标准化和通用化,推动主干材料的系列化发展和体系化选用,实现以标准融合推动军民技术融合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12月7日至8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工程院指导,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第五届军民两用新材料大会暨2020中国特种材料及制品展览会在山东青岛召开。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名誉理事长、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院士,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少明受邀出席,并作大会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4.
资源共享是军民融合瓶颈制约,也是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绵阳科技城的调查实践,本文认为,从物理特征和功能用途上看,军民融合共享资源主要包含科研生产设备设施、重大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标准资源、人才资源五大类型,目前制约军民融合资源开放共享的障碍约束主要集中在"军口"方面。本文提出,绵阳科技城深化军民融合资源开放共享的重点方向应集中在深化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军民两用标准互通共用、军民人才资源互通共享、军民融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等五大方面,同时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资源共享的激励机制、整合机制、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持续创新服务模式,努力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5.
日本为促进新材料标准化,更有成效地实现其长远规划,采取以下方针: ①完善标准体系。一是适时制订所需的标准。通过加速标准制订和提前公布JIS标准草案等办法,使新材料达到适时、效率、超前的要求;二是制订具有实效性标准。谋求与试验研究机构、公益事业法人及企业等进行新材料研究开发的合作。②对新材料标准化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于新材料标准化,以加速开发与实际应用及解决技术上的难点为基点,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③强调与民间组织交换意见的重要性。为交流各种不同新材料情报,充分掌握用户的需求等,提供与民间组织、机构相聚会的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6.
宏观·相关     
政策法规经济研判财经数据相关行业……工信部力推六大新材料领域标准化日前,工信部出台《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5年,完成200项重点标准制修订工作,立项并启动300项新材料标准研制,开展50项重点标准预研究,争取覆盖"十二五"规划提出的400个重点新材料产品,基本形成重点领域发展急需的、具有创新成果和国际水平的重要技术标准体系。力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于7月5日公布了《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下称《计划》)。该《计划》提出,到2015年,完成200项重点标准制修订工作,立项并启动300项新材料标准研制,开展50项重点标准预研究,争取覆盖"十二五"规划提出的400个重点新材料产品,基本形成重点领域发展急需的、具有创新成果和国际水平的重要技术标准体系。《计划》提出要加大重点新材料领域标准制修订力度,包括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前沿新材料等。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定位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材料产业也备受关注。科技部在《新材料及新材料产业界定标准(2004年)》中将新材料界定为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高技术发展需要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的功能的材料。《中国新材料产品与技术指导目录》将新材料产品分  相似文献   

9.
正为全面提升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与价值,提升钛原料品质,推动钛新材料开发与应用,促进钛产业工艺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提升,推动钛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增强我国钛产业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竞争力,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川省金属学会拟于2018年10月中下旬在重庆市联合主办"2018第五届钛产业先进技术交流会",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  相似文献   

10.
一、成长能力优势 适应能力:新力公司致力于稀土新材料的研发,参与长余辉蓄光发光粉国家标准起草、国家民政部民政标牌标准制定,并承担了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特种功能材料技术主题(西部新材料科技行动专项)“稀土超长余辉蓄光发光材料开发及应用”课题,并以优秀等级通过验收。公司不断延伸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一钢公司原有的标准体系,认为原标准体系已不能适应今后不锈钢精品基地的需要.结合今后不锈钢精品基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总体要求,论述了重新确立适合不锈钢精品基地的标准体系框架,制定需编制和确定的标准目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光谱标样标准值的不确定度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ISOGuide 35 (1989)标准物质定值的一般原则和统计原理 ,提出了光谱标样标准值的不确定度的估计应考虑光谱标样的定值系统与使用系统的差别。认为目前光谱标样标准值的不确定度应根据定值分析与均匀性检验的标准偏差来估计  相似文献   

13.
简单介绍了标准和标准文献检索工具、载体的发展趋势,对标准信息咨询服务工作的发展作了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我国焦化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层次,包括事实标准体系和理想标准体系。从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协调性、完整性方面,剖析事实标准体系的优点与缺点,建立我国焦化标准的理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了X射线荧光光谱仪所用电解质标样的制作方法,探讨了切合实际的制作工艺,减少了基体效应和粒度效应对光谱分析所造成的影响。成功的制作出9个点的一套标准样品,并应用于生产控制,使电解铝的电流效率在一个月内提高到92%,取得显的经济效益和节电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体制与标准体系、标准制定原则、标准化工作与技术专利权、推荐性标准、标准复议、采标遗留问题等方面,对我国冶金标准化近几年现状进行剖析,展现标准化工作的生存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我国炭素材料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层次,包括事实标准体系和理想标准体系.从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协调性、完整性方面,剖析事实标准体系的优点和缺点,拟建立我国炭素材料标准的理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对硼铁产品国内外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研究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硼铁产品的修订工作过程,同时分析对比了新旧标准技术内容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概述我国线材制品类产品技术标准制修订、宣贯、监督、检查工作基本情况.重点指出标准体系设计、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可供参考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The mouse paw edema test and the test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leukocytosis-stimulating and histamine-sensitizing activity are reproducible if standard samples are used and the properties under test are evaluat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ndard samples. The standard character of the weight gain test on mice is also enhanced if all conditions of the test are standardized. The most accurate information on the toxicity of the pertussis component of adsorbed DPT vaccine can be obtained if a single human dose (0.5 ml) is injected to mice and the toxicity of the vaccine is estimated from the weight gain registered in the test mice and the control animals. The use of standard samples in each test makes it possible to observe the conditions for controlling the toxicity of the tested prepa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