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通过对Snort的规则匹配方式和模式匹配算法进行分析,为了提高基于Snort的入侵检测系统检测效率,提出了在规则匹配过程中充分利用处理函数的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动态减少无效匹配次数,在模式匹配阶段采用改进的模式匹配算法提高匹配速度,从根本上优化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2.
面向入侵检测的改进BMHS模式匹配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式匹配算法是入侵检测系统中使用较多的一种算法。分析几种常用模式匹配算法,提出一种基于BMHS的改进算法——N-BMHS算法。该算法对字符串进行双向模式匹配,引入一个新的数组s记录模式串中字符的出现次数,次数为1时可以利用已匹配的信息来辅助得到模式串的最大移动距离。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式匹配算法能减少比较次数,有效提高匹配速度。  相似文献   

3.
孙印杰  张震 《福建电脑》2007,(7):6-6,15
本文实现一个基于改进的BM算法的入侵检测系统,首先介绍Libpcap的报文截取技术,分析了目前最常用的匹配算法BM算法,在此基础上对BM算法进行了改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式匹配算法,提高了匹配速度,减少了系统的丢包率。  相似文献   

4.
入侵检测是网络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模式匹配算法是基于特征匹配的入侵检测系统中的核心算法,模式匹配的效率决定这类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本文对入侵检测系统中的模式匹配算法进行了综述,包括经典的单模式匹配算法--KMP算法、BM算法、RK算法和多模式匹配AC算法。对各种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模式匹配算法效率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入侵检测系统中模式匹配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入侵检测是网络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模式匹配算法是基于特征匹配的入侵检测系统中的核心算法,模式匹配的效率决定这类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本文对入侵检测系统中的模式匹配算法进行了综述,包括经典的单模式匹配算法--KMP算法、BM算法、RK算法和多模式匹配AC算法.对各种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模式匹配算法效率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对基于入侵检测系统来说.模式匹配算法是基于特征匹配的入侵检测系统中的核心算法,也是当前入侵检测设备中普遍应用的算法。它的效率直接影响到入侵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文章通过对模式匹配算法的改进,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算法,在匹配文本中重复字符串较多时,该算法可以加快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速度,提高现有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改进的Sunday模式匹配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基于模式匹配的检测方法中,匹配效率是检测技术的瓶颈,间接影响入侵检测系统的实时性能。该文对4种模式匹配算法进行分析后,选择最优的Sunday算法进行改进。该算法进行匹配前先找到模式串中的特征字符(出现概率最小的字符),进行特征字符与尾字符双重匹配,失败则移动尽可能远的距离。实验结果证明匹配效率比Sunday算法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特征匹配技术的入侵检测系统的速率和效率常常依赖于模式匹配算法的精确性,而算法的效率又依赖于算法的选择和实现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匹配算法优劣有可能成为入侵检测系统的瓶颈,因此要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必须对原有算法改进或提出新的算法,本文在对经典BM算法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算法进行了部分改进,并给出了基于该改进的新的匹配算法。  相似文献   

9.
多模式匹配算法及硬件实现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李伟男  鄂跃鹏  葛敬国  钱华林 《软件学报》2006,17(12):2403-2415
介绍了多模式匹配的算法和硬件实现方法.首先介绍了两种常用的多模式匹配算法--Aho-Corasick基于自动机的算法和Wu-Manber基于hash的后缀匹配加移位跳跃的算法以及相关的改进算法.并通过实验对各种多模式匹配算法的时空复杂度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几个硬件实现的实例介绍了多模式匹配的硬件实现方法及策略.最后对多模式匹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点模式匹配是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中的重要课题,点模式匹配有效地避免了图像匹配计算量很大,匹配效率、匹配精度低和匹配时间长,不利于工业在线测量的缺点;采用了优化搜索路径的逐步匹配的点模式匹配方法进行羽毛弯度测量,根据不同测量精度要求进行算法上的调整,有效地提高了羽毛的匹配速度以达到提高识别速度的目的,增强了机器视觉在工业产品识别的使用价值,在羽毛自动分拣系统上实验证明,这种优化的点模式匹配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模块2DPCA的缺陷与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块2DPCA是2DPCA的推广,在识别性能上比2DPCA更具鲁棒性。本文分析了模块2DPCA在计算训练样本总体散布矩阵和本征向量选取方面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块2DPCA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能更好地选取本征向量,更有效地提取人脸特征。  相似文献   

12.
改进的模块2DPCA人脸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岩  武玉强 《计算机工程》2011,37(7):228-230
提出一种改进的模块2DPCA人脸识别算法,即基于子距离的模块2DPCA人脸识别算法。该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块,对每一子块独立地利用2DPCA进行处理,求出测试样本子块与训练样本对应子块间的子距离,将所有子距离相加得到测试样本与训练样本的距离,用最近距离分类器分类。在ORL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识别性能上优于普通的模块2DPCA算法和修正的模块2DPCA算法。  相似文献   

13.
在对2DPCA人脸识别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2DPCA人脸识别算法,该算法对训练集进行两次2DPCA特征提取,以此重建散布矩阵,从而大大降低特征矩阵的存储空间.并在标准Yale与ORL人脸识别数据库上进行对比实验,改进的2DPCA人脸算法能有效改善识别性能,优于传统的2DPCA方法.最后,再通过和PCA,LD...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BRISK算法中使用自定义的抽样模式来描述检测到的特征点,使用基于汉明距离的方法进行特征点匹配。BRISK的这种特征点描述与匹配的方法使得其匹配准确率不高。因此本文提出将匹配准确率较高的SURF算法与BRISK算法相结合,在BRISK特征点描述与匹配阶段使用SURF描述符和基于欧氏距离的匹配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时间消耗下降不大的情况下,特征点匹配准确率有很大提高,且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将非参数子空间分析方法(NSA)和模块化2DPCA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模块化2DPCA+NSA方法。NSA方法需将图像矩阵转化为向量后进行特征提取,导致数据维数很大,没有考虑到图像的局部特征,对图像矩阵进行分块,采用2DPCA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替代原始图像的低维新模式,施行NSA。该法能有效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而由于考虑到类内、类间的差异,可弥补PCA 的缺陷。在ORL人脸库和XM2VTS人脸库上对LDA方法、NSA方法以及该方法分别进行了评价和测试,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在识别效果上优于LDA方法和NSA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局部保持投影(LPP)算法无监督且只保留局部信息的特性,提出一种2DPCA+2DLDA和改进的LPP相结合的人脸识别算法。将训练集样本用2DPCA+2DLDA算法进行投影,保留数据整体空间信息和分类信息;引入类内、类间信息对LPP算法的关系矩阵进行优化,使LPP成为有监督的非线性学习方法,采用改进的LPP(ILPP)算法对训练集图像进行二次投影,提取样本的局部流形信息,并作为人脸识别信息进行鉴别。在Yale和ORL人脸库的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多方向二维主成分分析法MD2DPCA和无迭代双边二维主成分分析(NIB2DPCA)的基础上,提出了多方向无迭代双边二维主成分分析(MDNIB2DPCA)的特征抽取新方法。该方法可以对图像矩阵在多个方向上进行特征抽取,与MD2DPCA方法相比也提高了特征抽取速度。在灰度人脸图像库上的对比实验表明,所提的方法可以提高灰度图像识别率两个百分点以上;进一步地,在基于NIB2DPCA的彩色图像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所提的MDNIB2DPCA替换NIB2DPCA的彩色图像处理的新方法。在彩色人脸库上的对比实验表明,所提方法的识别正确率也可提高约一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多模匹配问题在IDS中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鹏俊  钟亦平  张世永 《计算机工程》2005,31(4):146-147,151
传统的Snort系统引入单模式匹配速度较快的BM算法进行特定的模式匹配。文献[1]在Snort系统中引入了基于KMP的多模式匹配算法,能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性能。但是该匹配算法本身存在着局限性,以致干无法完成含有多Content属性选项规则的匹配工作。该文从多content属性选项的规则匹配问题着手,提出了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推进了多模式匹配算法在IDS中的引入。  相似文献   

19.
针对Harris特征点匹配的精度低和效率不高的问题, 提出了基于Harris特征点匹配的改进算法. 首先对Harris特征点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进, 减少了伪特征点的提取. 然后利用改进的双向最大归一化相关系数匹配的方法提取初始特征点对, 最后用改进的随机采样一致法来剔除伪特征点对, 实现特征点对的精确匹配. 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不仅提高了特征点匹配的精度, 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特征点匹配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方向极傅里叶频谱2DPCA 的尾迹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航空图像中的水面尾迹, 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向极傅里叶频谱二维主成分分析(Two-dimens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2DPCA)的尾迹自动检测算法. 该方法根据子图像的纹理方向, 对傅里叶频谱进行极坐标变换, 使得到的方向极傅里叶频谱具有平移和旋转不变性. 相对于文献中对极频谱的直接划分作为纹理特征, 本文对它进行一次列二维主成分分析, 一次行二维主成分分析和两次二维主成分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更高的分类识别率, 其中两次二维主成分分析的分类识别率最高. 对40幅图像的测试结果表明, 本文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自动检测航空图像中的水面尾迹纹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