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文章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对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出现的近现代风貌型消费空间塑造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实际上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针对特定人群,借助特定文化氛围的创造而被符号化了的一种消费空间.其本质上是一种赢利型的空间生产行为.并不涉及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街区与建筑保护,而且也扮演着强行推动绅士化过程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消费时代城市空间的生产与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消费社会的城市空间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商品印记。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的转变:首先,空间中的生产与消费正转变为空间本身的生产与消费;其次,空间消费正从小范围和使用意义上的消费向大众参与和更广泛意义上的空间消费转变。这些变化已成为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3.
徐晓燕  叶鹏 《规划师》2008,24(2):72-74
随着当代全球化资本运行对消费环节依赖程度的加深,消费对公共空间的侵占逐渐加剧,公共空间正逐渐由公有向私有转变,成为一种被消费的商品.公共空间的异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空间与社会的分离.  相似文献   

4.
刘辉  邵银  李嘉华 《华中建筑》2012,30(4):9-11
建筑空间是一种特定形式的空间,它的生产符合一般空间生产规律,作为标准具有社会属性的建筑空间,是值得用一种逻辑来分析它产生的原因和消失的理由。文章根据列菲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辩证思维方式,通过对建筑空间生产本身存在各种逻辑进行分析总结,并且提出建筑空间有别与一般空间的本质属性,探索建筑空间本身的理论,辩证分析这些逻辑之间的关系,提出不同逻辑关系对建筑空间生产的作用,并用以支持建筑空间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5.
活态遗产地空间的消费决定了生产,而生产又创造了消费.活态遗产地空间消费是活态性要素的消费化表征,具体表现为传统建构、地点塑造和生活重构3种活动.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丽江古城为例,研究历史城镇型活态遗产地空间消费中的利益网络变迁,结果发现:当地政府机构始终占据利益网络的主导地位,并与旅游企业结为联盟;在开发阶段,国有企...  相似文献   

6.
吴敏  项珏  吕晓倩  耿萌萌 《园林》2024,(1):38-47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认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发展的本质是一种以建成环境为投资对象的“空间生产”。在这一过程中,自然空间被视为最理想的空间生产对象,在资本的运作下持续遭遇侵占和割裂,日渐淡化了服务大众的公共属性。文章提出将生态网络作为一种捍卫城市空间特色的“空间工具”,超越当前“空间生产”的局限性,站立更广阔的时空维度进行理性思索与科学建构,引导一种内涵式的特色空间“生产”方式。结合安徽省域范围内的山地型、丘陵型和平原型三种类型城市(宁国市、淮北市、淮北市),基于历史层积回溯城市变迁脉络,探寻城市长久以来的“自然记忆”与生态适应性,进而通过积极的网络演进策略与自然建构手段,在生态自组织与空间他组织的交互演替中构建由多元生态空间共同构成的网络化生态空间体系,并阐述了利用该体系积极干预城市空间形态,引导塑造特定类型城市空间特色的基本逻辑。研究探索了一种从非建设用地着手,建构建设用地的良好结构与形态的空间增长方式,以促进城市整体形态与生态环境大格局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何子张  裘俊 《南方建筑》2005,(1):99-100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满足城市生活和发展所进行的空间生产被认为是一种消费活动,而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带来空间规划功能的转变,并提出以城市空间生产为启动的空间规划观。  相似文献   

8.
王照明 《建筑技艺》2021,27(6):18-21
将都市环境下的办公空间归纳为特定价值生产的集聚型公共空间,并以此为基点反思两种不同维度的思考模式,进而提出九种具有原型特征的空间组织方式,以及它们彼此不同又互为影响的建筑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消费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及其理论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空间,是城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随着当代城市的发展模式由生产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型,"私有化、商品化、符号化"成为当今消费时代下城市公共空间的三大特点。这些深刻的变化引发了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理论批判与质疑:不少研究者指出公共空间正日益成为"纯粹的消费场所",一方面,其为公众服务的社会功能已明显"失落"了;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指出当代公共空间仍然具备促进社会"融合"和提升公共生活"多元化"的能力,因此,公共空间并未失落,而是处于"演变"之中。总的来看,这些看似不一致的观点各自揭示了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真实的一面;因此,采取一种"兼收并蓄"的态度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认识消费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从而采取更切实有效的策略对公共空间进行设计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公共空间面临总量不足、布局不佳和可持续性差的严峻形式,这与我国城市土地财政现象、空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等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在复杂的环境中,城市中出现了一种兼有购物消费和公共休闲功能的新型空间——商业公共空间,并成为我国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空间类型、经济属性、市民消费行为特征和空间资源配置的角度,结合空间生产和新城市主义功能复合理论,对该类空间的界定、形成和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商业公共空间有助于解决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困境,能够通过空间收益的经济关系提高市民群体的社会地位,使城市空间更好的满足市民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1.
关于《空间的生产》和空间认识范式转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汪原 《新建筑》2002,(2):59-61
《空间的生产》一书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亨利·勒菲弗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书中亨利·勒菲弗根据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空间概念进行全新的阐释。通过主观性的引入,亨利·勒菲弗将精神空间与社会和物质的关联域进行了整合,从而实现了符号学的“文脉化”。为了弥补传统二元论之间的分歧,亨利·勒菲弗还引入了社会空间、生活空间以及社会实践、空间实践的概念,并利用黑格尔关于“生产”的概念,形成了集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形式抽象以及人对社会空间的感知为一体的一元化的空间理论。他认为空间是一种社会产品,每一个社会和每一种生产模式都会“生产”出自己的空间。人们应该关注的是空间的生产过程,而不是空间自身或空间内部的事物。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发达地区城市由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型,空间呈现商品化的发展态势,空间符号价值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出来。一方面,城市空间所象征的个性和品位、身份和地位、生活方式等符号意义逐渐成为大众空间消费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另一方面,空间符号的消费强化了空间的社会属性,并为城市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3.
前一篇文章谈的是平面空间的组织策略,这篇文章谈的是建筑空间的组织策略,差别就在于"平面"与"建筑"两个词。我在前一篇文章中指出对平面空间的操作导致特定的空间关系。通过对抽象艺术作品的考察,我们列出了八种空间图形。比如,"面——占据",就是将形状散布在画面空间上,形状占据空间,形状为图,空间为底,形状与形状之间的空间是连续的,流动的。如果我们将"面——占据"作为建筑空间构思的图解,就引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从平面图解的角度来讨论建筑空间是建筑师特有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柏林的公共空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空间,包括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包括建筑物和它周围的环境。在公共空间中,人类可以找到特定时代的表现形式。以柏林为例,作者考察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想法及其表达方式是如何改变和影响公共空间的。上个世纪,柏林经历了破坏与重建的更替,建设思想与意识的转换,这种变化大概是世界上唯一的。各种城市和规划建筑模式都在柏林进行了尝试———似乎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工厂———而且这些尝试在城市空间的破坏与重建中都留下了它们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龚炼钧 《山西建筑》2012,38(3):27-27,187
首先简要阐述了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指出在现代的消费社会中,商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被异化为了抽象的符码,接着介绍了列斐伏尔的社会生活空间的概念及其空间生产理论,并指出城市空间成为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消费品,同样被抽象化和符号化了,最后引入场所概念,说明了空间中差异化、多元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型商业中心的迅速发展对市民消费行为及既有商业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海市五角场商业中心为研究对象,从消费类型和空间区位两个角度分析了五角场商业中心兴起前后消费者行为的变化特征,并据此分析大型商业中心对现有商业空间的影响,尝试揭示大型商业中心开发对现有商业体系的影响机制成因.研究表明,五角场商业中心兴起以后,消费者的总体购物频率有了大幅度增加,虽然到其他市级商业中心的频度没有明显降低,但消费发生了转移.不同消费类型受到的影响存在差异,中等级消费和易移动型消费受到影响较大;从消费转移来源上来看,转移到五角场的消费多来自其它商业中心,其影响是争夺与诱发两种作用交互进行的.从空间区位上来看,五角场兴起的影响在空间上存在差异.研究最后分析了地块属性与发生消费转移比例之间的相关关系,作为五角场兴起对消费者行为影响和空间影响差异的成因解释,获得了一些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7.
消费空间生产是城市更新的特殊形态,体现了资本从生产环节向消费环节、从消费品生产向消费空间生产的跨越。本文引入租差理论并进行了必要改进,在潜在地租和实际地租之间增加预期地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梳理成都太古里消费空间的生产过程,将其划分为自然衰败、政府开发、政府和资本合作、外部性释放四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租差演变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消费空间生产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具有租差外溢效应、政府参与更为主动等特征,并解释了这些特征与传统租差理论的区别与联系。本文对租差理论的改进具有一定理论创新,对消费空间生产的具体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空间生产视角下针对"市场型"中小城市空间演变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存在不足,这一类城市是中国城市化的典型样本,其中的资本权利逻辑亟待研究。文章基于对资本、权利两大要素城市空间运作逻辑的梳理,以黄岩城市空间变迁过程为实证,验证了理论的吻合性,并发现了"市场型"中小城市空间生产"并行"现象与理论"顺次"的差异,最后构建了权利资本要素预测空间发展趋势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摆脱二元思维定势,运用三元辩证思维重新认识景观空间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景观空间生产的现象、过程以及内在原因。首先介绍了空间三元辩证法的理论缘起、空间实践、空间的表征以及再现的空间的具体内容,论述了空间三元辩证法下三种空间之间的关系及其思维方式和空间三元辩证法对景观的作用。通过阐述空间生产的概念来解析其内在机制。运用空间三元辩证法对景观空间生产进行三元解构,结合景观专业理论详细论述了景观空间实践、景观空间的再现以及再现的景观空间的具体内容,并且强调在当下中国城镇发展转型期中,必须通过对景观解构的研究来更有效地将景观作为一种空间政策。  相似文献   

20.
丁成呈  张敏  姜莘  刘才蓉 《城市规划》2019,43(7):67-74,82
针对开发区的转型发展,提出了重构和扩张两种空间生产方式,分析了不同空间生产方式的动力机制、路径以及空间特征,提出了空间生产方向转变-空间生产方式、路径分化-空间特征表征的空间生产内在逻辑,认为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开发区空间生产重心由生产空间转向生活空间、消费空间,在制度成本的约束下,具体的空间生产方式及路径产生分化,并形成了空间构成异质化、空间使用集约化、空间组织去扁平化等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