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水平井垂深浅、水平段长,因水垂比高带来作业管柱下入摩阻大,直井段油管重力不足导致冲砂作业管柱下入深度受限的问题,开展了冲砂作业管柱下入摩阻仿真模拟研究。基于水平井井眼轨迹、管柱组合结构和流体摩阻等影响因素,同时考虑冲砂作业管柱存在多变径部位的特点,结合变径部位的轴向力计算模型,建立了冲砂管柱下入摩阻的预测模型。对CP11水平井的冲砂管柱进行了下入摩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73.0 mm+88.9 mm两种规格工具油管组合的作业管柱改变了直井段的油管重力,增大了管柱的有效推力,提高了冲砂作业管柱的下入能力。同时分析表明冲砂管柱下入速度不宜过大,管柱下入速度过大会增大管柱的流体摩阻,影响管柱下入能力。研究结果可为油田长水平段水平井作业管柱优选及现场安全施工作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3.
4.
俄罗斯萨拉托夫油气公司研制出一种降摩阻短节,用于克服钻水平井和定向井时钻柱与井壁间的摩擦力,增强钻压传递。 相似文献
5.
6.
7.
水平井井眼轨迹复杂,完井管柱下入到弯曲段后将与井壁大面积接触,所受的摩擦阻力将大大增加,使完井管柱发生大的变形甚至屈曲变形以致不能顺利下入。为此,分析了水平井完井管柱下入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建立了管柱三维摩阻预测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利用VB语言编制了分析软件。分析软件对井眼数据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法处理,并采用建立的摩阻计算模型求出完井管柱在下入过程中的总摩阻力。实例计算表明,建立的摩阻计算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所开发的软件可用于大斜度井及水平井完井管柱的摩阻预测。 相似文献
8.
水平井套管柱可下入性摩阻计算三维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井井眼轨迹的复杂性导致套管柱在下井过程中的受力非常复杂。由于井斜以及水平段可能使下套管受阻,甚至导致套管柱卡在井眼的弯曲段无法下入,造成水平井完井作业失败。以水平井三维井眼轨迹描述为基础,建立了综合考虑套管柱重力、浮力、摩擦阻力、弯曲应力和接触应力等作用的套管柱下入摩阻计算三维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套管柱可下入性研究,对其下入过程进行分析判断,这对水平井套管柱结构设计以及套管的顺利下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在石油开采前线的钻井工作当中的摩阻危害非常严重,对整个石油开采工作的安全开展产生了较大的威胁.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我国油井开采工作展开了分析和研究,针对油田开采过程中定向井水平井摩阻的危害控制,及其相关的优化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性的研究和探讨,以此来有效保证定向井和水平井的安全工作,并且对钻柱的摩阻大小进行了科学的计算和... 相似文献
11.
12.
Abstract During drilling of extended-reach horizontal wells, horizontal drill strings touch the low side borehole due to their gravity, so the friction between drill strings and the side wall is high and weight on bit is provided difficultly, which leads to a low rate of penetration. Considering this, a high-baric nitrogen cushion drilling technology is preliminarily studied, the fundamentals and the construction procedures of a high-baric nitrogen cushion rig are given, and two kinds of special drill pipes are designed. Theoretic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is study can help to reduce the friction and effectively apply weight on the bit, which helps to enhance the rate of penetration. 相似文献
13.
定向井钻柱摩阻预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弯曲圆管的钻柱摩阻力学模型为基础,对定向井的摩擦阻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给出了摩阻分布曲线和地面大钩载荷,并在江苏墩塘油田定向井D2- 20井进行了应用,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度较好。该结论可用于指导钻柱设计和地面设备选择等。 相似文献
14.
CN-H21-5井是四川长宁页岩气区块一口超长水平段水平井,存在高摩阻、高扭矩和钻柱屈曲变形等一系列页岩气水平井典型技术难题急需解决。为了控制钻柱屈曲变形和接触摩阻扭矩,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全井钻柱动力学模型并采用 HHT-α法对模型求解,分析了造斜段造斜率和水平段钻具组合对摩阻扭矩的影响规律。通过数值模拟表明:增加造斜段的造斜率能够降低造斜段的接触摩阻总值,同时也能降低全井段的接触摩阻;小尺寸钻杆传递较大轴向力时会发生严重屈曲变形,导致接触摩阻不降反增;在水平段采用“大 +小”的钻具组合,既能减小钻柱发生严重屈曲变形的概率,也能降低水平段接触摩阻。结论认为,减少造斜段长度并提高水平段前半段钻柱尺寸能够有效降低全井的接触摩阻,该结论能为长宁页岩气超长水平井的降摩减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初弯曲时水平井眼中杆柱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能量法研究了水平并眼中杆柱的稳定性,推导出水平并眼中具有初弯曲的杆柱稳定性轴向临界压力的计算公式,讨论了失稳变形曲线正弦半波数的确定方法,分析了初弯曲对轴向临界压力的影响。计算实例分析表明,轴向临界压力从r随初弯曲最大挠度a0的增大而减小,当a0较小时,Pcr减小幅度不大;当a0较大时,Pcr的减小较大。认为在分析杆柱的稳定性时,若初弯曲较大,就不能把杆柱当作直梁来处理,必须考虑初弯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通过对实际钻井经验总结和钻柱动力学研究现状分析,认为反转运动是钻柱疲劳失效的一个主要原因,侧钻水平井钻柱的反转运动尤其需要进一步研究.钻柱的接触摩擦影响到井身剖面、钻柱及下部钻具组合的优化设计.目前对钻柱动态摩阻和大变形后摩阻问题研究不足,井眼中固体、流体耦合关联,钻井液阻尼对钻柱动态影响不能忽略,钻柱内钻井液可处理为附加质量,但外部钻井液则应考虑为阻尼.为了实现依据钻柱动力学的井眼轨迹控制,应特别重视钻柱振动特性与钻头受力状况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