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极大储层接触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最大储层接触技术(MRC)的成功应用,极大储层接触技术(ERC)又提上了研发日程。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通过与其他石油及服务公司合作,在ERC技术的研究方面进展顺利。ERC井是一种智能化多分支井,它不需要从井口到每个分支井眼或油气层的单独控制线缆,因此,从理论上讲,可以允许主井眼有无限多的智能分支井眼。通过跟踪沙特阿美公司ERC技术的研究进展,对ERC技术的提出、研究现状、关键技术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做了介绍。ERC井中的许多关键模块,如新型传感器、连接器系统、电能产生器以及各种流动控制阀等,已经从概念描述进入到实验室测试阶段。目前研发的关键是井下电磁感应、井下能量生产、主井眼和分支井眼之间的无线通信等技术。ERC技术未来将向可回收式智能完井系统、多分支进入系统及仿生井等技术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BruneiShell石油公司 (BSP)的IronDuke和Bugan油田采用选择性完井能够对多个储层层段进行合采 (在一些情况下跨越断块进行合采 )。通常情况下 ,IronDuke和Bugan油田的油环被非均质性砂岩内的大面积气顶所覆盖。最近的生产测井测试结果表明 ,在高渗透薄砂岩夹层出现了气突破。因此 ,通过改善储层管理 ,选择性开采发掘了提高最终采收率的潜力。选择性完井的重要价值体现在提供了符合储层特殊情况的灵活性。讨论了在多层选择性完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及优化井和储层供油能力的适当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为增加与油藏接触和泄流的面积,水平井技术提供了钻常规油气井的一些成熟方法,但是,对非均质的产液剖面,特别是在高度非均质和高度裂缝型的油藏中,会引起过早见水。为达到均匀的产液剖面,急需一种针对水平井的完井技术。通过在水平井段使用流入控制装置(ICD)的完并方法来提高采油效率。目的在于通过控制含水率上升的速度,进而改善油藏的波及效率,最终提高原油的采收率。流入控制装置系统对未来的开发、钻井及修井方案的优化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4.
《江汉石油科技》2010,(1):75-75
<正>为增加与油藏接触和泄油的面积,水平井技术提供了钻常规油气井的一些成熟方法,但是,对于非均质的产液剖面,特别是在高度非均质和高度裂缝型的油藏中,会引起过早见水。  相似文献   

5.
6.
在浅的具有天然裂缝的碳酸盐中通常采用压力脉冲技术来提高采收率。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化学法可促进水的吸收,使油藏变得水润湿,从而以有效速率将油从岩石基质驱替进入裂缝。在此项作业中,已确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促进自吸。  相似文献   

7.
水驱是一次采油后经常采用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储层出现高渗透层会对采收率有很大影响 ,因为高渗透层能够使水早期突破并且圈闭未波及到的油。通过沿着注入井和采油井施加适当的压力或流量剖面 ,智能井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消除这些影响的机会。在本项研究中 ,我们主要研究用钻遇全部产层的智能水平井在二维水平储层中进行水驱的情况 ,这些储层结构简单 ,但是非均质严重。为了延缓水突破 ,采用使流动通道远离高渗透层的一些算法改变油井剖面 ,从而改善水驱动态。对于出现水早期突破的情况来说 ,能够用这些简单的算法改善水驱过程 ,并且能够加速采油。获得的最终采收率提高的幅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允许的总采油时间。这一时间越短 ,一般来说采收率提高的幅度越大。用我们的优化程序使水突破时间延缓了 7%~16 8%  相似文献   

8.
《国外测井技术》2006,21(2):76-77
IOR(Improve Oil recovery)技术包括EOR(Enhance Oil recovery)、新的钻完井技术、智能油藏管理和控制、先进的油藏监测技术以及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辽河油田侧钻井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做法:确定侧钻井的选井原则及部署界限;规模应用侧钻井;利用侧钻资料深化油藏研究,为老区调整提供依据;侧钻井兼探,为滚动勘探提供新目标;大力发展侧钻技术,为规模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并提出了侧钻技术的下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从岩心驱替、单井测试和测-注-测试验中得到的数据表明:在许多实例中,向油藏中注入低矿化度水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根据油藏特征和矿化水组分的不同,水驱效率可以提高2%~40%。2005年,在阿拉斯加油田进行了先导试验,生产数据和产出水化学成分的详细分析证实了原油产量的增加,并为低矿化度水驱(LoSal^TM)在井间规模的有效性提供了直接的现场证据。此外,通过单井化学示踪测试,确认了油藏对低矿化度水注入的响应。实验室研究揭示了LoSal^TM的机理是吸附在原油组分、地下矿化水和黏土矿物表面的阳离子之间的多组分离子交换。油藏数值模拟得到了非常好的拟合结果,为预测大规模LoSal^TM的结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渭北油田长3油藏为典型的超低渗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储层物性差,导致注水驱替困难。部分注水井表现出注入压力高,对应油井低产、含水率高,注水开发效果差。为此开展了4种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及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OBS-03生化表面活性剂具有降低界面张力、降低原油黏度、降低驱替压差和提高采收率的能力,并且适合渭北长3油藏的地质条件。矿场试验表明,应用OBS-03型表面活性剂能有效降低注水压力,油井降水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单井产量和油藏采收率,最大储层接触面积井(MRC,Maximum Reservoir Contact)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因井眼结构复杂,常规方法难以计算其产能。采用一种离散化半解析方法建立了MRC油井油藏渗流和井筒管流相耦合的稳态产能模型并运用迭代法求解。以某低渗油藏为例对MRC井产能进行了计算和对比,结果表明:MRC井产能受井筒间渗流干扰影响大,主井筒两端泄油能力强,中间弱,在分支侧钻点处最弱;分支井筒从跟端到趾端泄油能力逐渐增强。MRC井单相油流IPR曲线与直井两相流IPR曲线相似,应合理选择生产压差。井筒总长度一定时,三种MRC井产能差值均在10%内,且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时均会明显降低。综合考虑钻完井工艺难度,推荐采用鱼骨型多分支水平井实现MRC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调驱技术的组成及其特点和调驱剂的制备,并用Brokhaven公司zeta plus型zeta电位及粒度测量仪和美国Coulter公司N4pus型超细粒度分析仪对ZHY803,ZHY804,活性CDG调驱剂颗粒粒径进行了测定,重点从微-纳米调驱剂颗粒大比表面积及易聚体角度,阐述了调驱机理,施工工艺等。  相似文献   

14.
国内油田三次采油聚合物驱采出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概略评述了国内主力油田实施三次采油技术开展聚合物驱采出液有关原油脱水和脱水后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大庆和胜利油田开展聚合物驱采出液处理技术研究在专用化学品和处理工艺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工业化应用情况,并提出了今后聚合物驱和多元复合驱采出液处理技术研究的主攻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周华安 《石油钻采工艺》1995,17(5):30-34,42
针对四川气田主力产气层石炭系裂缝-孔隙型储集层的地质特点和钻井液对储集层的伤害机理,分析了高密度钻井液对储集层的潜在伤害,提出了保护储集层对钻井、完井液的要求。利用屏蔽暂堵技术与减轻水锁方法,优选组配出保护石炭系裂缝-孔隙型储集层的钻井、完井液配方。经11口井现场应用证明,酸化解堵后总产气量是酸化前的3.61倍,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八面河油田储层损害机理与保护储层的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八面河区块沙河街组储层岩心进行了粘土矿物分析和敏感性实验评价,研究认为八面河区块沙河街组储层渗透率高,粘土含量高,属于强水敏、强盐敏的中高渗储层。在钻井过程中主要的损害因素是钻井液固相侵入和钻井液滤液引起的储层水敏和盐敏性损害。文章针对该储层损害特点,研制开发了无机正电胶双聚钻井液体系,并在25口井上进行了应用,产油量平均提高19%,含水降低6%。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表明,该体系兼有正电胶钻井液和聚合醇钻井液的优点,具有独特的流变性、优良的润滑性、稳定井壁作用,以及显著的保护储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烟道气强化蒸汽驱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搞清烟道气与蒸汽混合注入稠油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机理,进行了烟道气强化蒸汽驱模拟实验研究。利用PVT装置研究了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烟道气在原油中的溶解特性及原油物性变化特征,开展了烟道气强化蒸汽驱一维管式驱替实验与三维物理模拟实验。通过一维驱替实验,可确定不同温度条件下烟道气强化蒸汽驱比单纯蒸汽驱的驱油效率增加值,并优选了最佳注入温度;利用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对比了蒸汽驱转烟道气强化蒸汽驱的生产动态变化规律及温度场扩展特征,分析了厚层油藏内热采过程中不同流体组分的分布特征。基于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设计了厚层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开发的布井模式。结果表明:高温降黏助驱、CO_2溶解降黏和N_2分压增容是稠油油藏烟道气强化蒸汽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稠油斜井利用常规的开发工艺很难满足需要.针对赵州桥稠油油藏井斜的特点,采用地层、井筒双重降粘及防脱、防磨、减载的“三防一减”措施,优化杆柱设计,成功地解决了油藏开发中的诸多问题.现场上措施成功率达98%.为以后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陕甘宁盆地靖东油田长2油层的储层地质特征,评价了储层的敏感类型及程度;研究了长2油层的伤害机理,研制了强抑制正电胶低损害的钻井(完井)液体系,并进行了动态伤害评价;现场试验了6口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新理论与新方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窦宏恩 《石油学报》1998,19(1):71-74
近年来,水平井开采底水、气顶油藏显然在初期得到一些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对于气、水突入油井,依然没有抑制措施,当水突破油井以后,油井大量出水,影响正常开采,成为阻碍直井、水平井技术发展的一大技术难题。本文研究了油田开发中水气突入油井的机理,首次建立了消除水、气突入油井的新理论,并提出了消除水、气突入油井的多种工艺方法。采用此理论和工艺可高效地开采低渗油气藏、特种油气藏、中高含水期的已开发油藏,可延长油井的无水、气采油期,提高原油采收率,给油田带来重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