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心理角度切入,分别论证了“支撑精英高等教育的社会心理条件的丧失”、“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心理动力与心理阻力”。通过对动力与阻力的对比、分析,论证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从转变是历史的必然。还提出:这种转变在新世纪初的头几年里能否实现将成为中国高教育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能否做出重大贡献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质量观及其大众化评价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型时期,高等教育质量观念及其评价取向面临着巨大的变革。通过对高等教育三个历史时期主流质量观念的剖析与对比,以及对精英质量与大众质量关系之辨析,提出了高等教育转型期大众化质量评价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历史与我国教育的基本现实两个角度,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景与现实。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化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努力推进大众化过程,实现均等的教育机会。西方发达 高等教育大众化并未消除机会不均等现象,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应依据我国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做到教育机会增加与机会均等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四大误区,认为大众型高等教育不应排斥精英型高等教育;要办出“高职”的特色,不应使其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型”;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应多样化;要转变轻视技艺,应用的旧观念,促进大众化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美、中两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在进程、资金来源、承担主体和立法上各有特点。作为先行者,美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给中国以宝贵的经验与借鉴。本文认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多元化办学体制;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大力发展专科层次的社区学院;实行多样化的入学途径和方式;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多元教育投资体制;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对农村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和农村职业地位的提升等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一方面成为农村人口流动、农村职业地位提升和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等方面的积极动因;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城乡之间的天然差异和制度性障碍等因素的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也给农村社会流动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受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压力、“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和管理机制的影响,有人提出了高校发展转型的话题。但发展模式转型,并不能保证有效化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培养具有潜质的准工作人员,而不是熟练工人、熟练技术人员。训练专业技能的最好办法是在实践之中,行业、企业在应用技术教育方面比高校具有更大的优势,企业在职业教育上不应该缺位,高校在职业教育上也不必越位。新形势下,全面转型容易导致高校职能的泛化,并掩盖其核心职能的发挥,适度调整比全面转型更利于高校的健康平稳发展,更加符合高等教育内在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提高质量已经成为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主题。但是应该看到,高等教育质量在当今中国社会语境下被赋予了特殊的涵义,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所处的特殊时代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应配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做出了两个重大战略决策。其一是"985工程",旨在"追求卓越",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其二是1999年起持续多年的高校扩招,加快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转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鲁斯.海霍教授及其课题组所关注的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都是国家重点综合大学,它们实际上面临着双重任务、双重挑战,即既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又要通过"985工程"的实施尽快缩短与世界顶尖大学的差距。本文试图通过对北大、南大和厦大三个案例的分析,考察它们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如何处理好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的关系,兼顾国家使命与地方需求,平衡"追求卓越"与"维护公平"、"全球化"与"中国特色"、"学科综合"与"学科特色"等等,进而真切、全面地反映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中国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下,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发生了局部变化,主要特征是开始由高度的统一性向多样化演变,由中央高度集权向地方分权转变。从利益相关者理论来看,这些变化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等学校和广大考生四方利益博弈的结果,走向四方利益的均衡是高考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兴起,世界高等教育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国在加入WTO后,国外教育产业将逐步进入国内教育市场,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1999年后的8年扩招,跨越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当前应重点抓教育质量的提高,并从三方面落到实处。一是落实在教育理念上,把提高质量当作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不管是从国际人才竞争的形势看,还是从高校面临的责任、使命以及我国高校的现状看,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有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来确立质量是生命线的理念。二是落实在质量标准上,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的根本标准”。为此,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念,让教育回归教育;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要因材施教,分层培养。三是切实履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的举措,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重点发展、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的方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印度两国的中学后教育学生加起来约占全世界的25%。未来几十年全球的高等教育学生人数增长将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并且中国和印度在其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因为中国和印度目前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只有20%多和10%。中印两国在扩展规模的同时,在寻求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财政资助、培养合格的学术人员、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文化等方面的挑战十分严峻。在正在兴起的私立高等教育部门以及开发硕士和博士课程方面,中印两国也都面临压力。高等教育国际化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中印两国都在努力提升全球形象,实施开发国际教育项目的策略。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两大经济体,高等教育对中印两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质量日益成为了一个倍受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21世纪初。我国各高校之间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方式完成了高校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的重新调整,逐步形成了“中央与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但长期以来.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8.
分析论证了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过程应以教育需求的需求为出发点,其内涵包括需求分析、高校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过程实施以及教学过程评价与分析等。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座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高等教育数量猛增的世纪,21世纪是高等教育质量逐步提高的世纪。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运用对高等教育迅猛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如何围绕提高质量来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取向问题。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必须通过优化师资、增加经费、更新仪器设备、改善校园校舍等途径来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管理创新强调主体多元化、方式民主化、过程协作化,以形成社会管理的合力。大众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管理的“柔性”部分。要围绕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其大众化:教育理念要尊重个体、突出大众。教育机制要拓宽大众参与,教育方法要运用大众载体和方法,教育内容要丰富时代内涵,不断引导大众意识。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