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2.
建筑是一种大地营造,借用梁思成先生的一句话:建筑是人类所创造的一种展示于广阔地平线上的空间文化形态。是人类按照一定目的,运用一定材料,把握一定技术和美学智慧的大地营造。一个好的作品不能只看外观是否漂亮,设计是否前卫、独特,而是建筑可以使所在区域乃至整个城市变得更有机,人们愿意身处其中,并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些年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新型材料的出现,以及建筑结构技术的进步,工业建筑不再是仅仅用来存放设备,满足生产需要的容纳体,它也需要注入新的生命。在工业建筑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建筑的坚固性和实用性,更要努力做到美观性。 相似文献
4.
5.
浅谈现代工业建筑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现代工业建筑的含义,阐述了现代工业建筑在建筑史上的美学地位,对现代工业建筑美学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以用现代工业建筑美学的设计原则来指导工业建筑设计,从而提高工业建筑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6.
7.
建筑是美学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非花,雾非雾。权威说,经典著。皆如春梦笔生花,终似朝云无觅处。——篡白居易词似是而非的建筑即是艺术之论,是18世纪以来造成的美学误区。建筑的本质不容等同于艺术,近三百年的混乱应予廓清。一、历史的误会潮退远了,海滩一片礁岩与卵石,内陆来者乍见而叹:“海呵,原来是潮湿的戈壁么!”历史被误解,片面加感情的折射、干扰与夸大,只能得出错误结论!人类有过多少民族、多少世代,有过多少亿万的民居、店铺、作坊、茶肆、饭馆……那充满生活情趣与世俗之美的建筑,同古代人民一起,一批一批地,象海潮一样退去。在此浩瀚悠长的历史中,某一民族、某一时代、某一国家,在其经济、文 相似文献
8.
9.
10.
此文转载自《中国当代美学思想概观》一书。文章一开始即以史学眼光审视,评判了几千年来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因袭的建筑观-视建筑为“形而上”之“器”。新中国建立后以至那浩动的十年中,建筑,又曾一度被推上了带有普遍意义的意识形态领域的“上层建筑”高台,只有“阶级性”,“阶级斗争”才是判定建筑的内容与形式的绝对准则和标识,甚至设计人员只能是设计的“参谋”,这才是一种实际上的“畸形文化形态”。文章从美学角度阐释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美的可知与不可知,针对建筑的特殊性,探讨了建筑美的可知与不可知,指出无论何种建筑美学思想都在于创造一个美的有人情味的生活环境,这个目的将决定未来建筑美学的发展方向,从而提高人们对建筑美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13.
指出了当代美学由"看"的视点走向了"被看"的立场,相应地它的具体内涵与特征都会有一系列的改变,从距离感与参与感、结果呈现与过程呈现、秩序与非秩序等方面探讨了这种变化对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的建筑和中国的历史一样的悠久,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下,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建筑美学观大相径庭。本文从不同的社会性质对建筑产生影响的这个角度,通过对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建筑审美的比较分析。归纳中国建筑美观的时代变化的特色和规律。为当今的建筑设计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人类建筑及其美学观念形成与发展所经历的六个阶段,阐述了建筑美的具体表现,并通过分析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是建筑美学在当今社会的最终体现。 相似文献
17.
简单介绍了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美学特征以及风水理论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积极影响,针对传统风水与建筑美学的一致性进行了阐述,得出了对风水美学理论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传统建筑并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和把握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有助于对建筑艺术进行审美鉴赏,丰富审美教育的内容,促进建筑创造的艺术性和美学化。章把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概括为:功能实用的空间艺术;各具个性的造型艺术;以人为本的环境艺术;内涵丰富的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20.
借用"冰山理论"的概念探讨了建筑审美过程中功利心理因素所起的基础性构建作用,并得出了建筑审美的对象实质上是功能和形式的关系,建筑美感的获得就来自于这个关系被主体感性接受,主体的功利诉求以功能感性化和直觉化为形式,功利心理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建筑审美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