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结合,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决策和科研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步建成服务决策、服务战线和服务社会的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以信息化带动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1]。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教学科研与管理平台的数字校园成了中职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该文结合中职学校实际,提出一套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中职数字校园网络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基于SOA架构的数字校园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中针对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资源分散、信息孤岛等问题,提出了数字校园建设理念.华南师范大学数字校园以SOA技术体系架构为支撑平台,结合共享数据中心、统一的数据访向服务、ESB总线、信息门户、面向用户的一体化信息服务和移动办公等技术,最终实现了数字校园建设的主体项目,结果表明基于SOA技术架构的数字校园建设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高校信息业务繁杂、信息资源分散、用户众多等问题,并能有效地实现高校教育的全面信息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渐地改变农村的教育教学管理,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人们的生活。为了适应信息化建设对教育的要求,玉山县在不断提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的同时,使全县各中小学能够上网互联,师生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大的平台,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持续均衡发展。为了更好地建设农村教育信息化,我们从目前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出发,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资源平台的开发已经摆脱了技术的束缚,需要向服务转化。将这种资源应用于教学中,特别是为中小学(包括高中)阶段的教学提供服务,就需要开发适合于中小学生使用的数字资源平台。中央电教馆教育技术“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批准号:教电馆研066110210)针对此问题展开了探索。本研究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涉及的用户入手,分析平台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根据学院的发展需求,以"构建优质网络平台,打造精品数字校园"为建设总目标,自2009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建设并完善1个平台、3个中心、1个体系,即基于校园网的软硬件基础平台,依托该平台的数据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共享型教学资源中心和保障体系。建设一流的信息化网络环境,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与学习环境,信息化管理手段和工作环境,实现了信息化学习、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科研和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背景、理念、目标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建设数字化校园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相似文献   

7.
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建设基本结束.农远工程的建设改善了农村中小学落后的办学条件,搭建了农村教学信息化的平台,给农村教育教学提供了大量优质资源,为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发展本地教育的一个战略措施.自教育部实施"校校通"工程以来,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呈现高增长态势,如何有效促进应用也成了各地最关心的话题,"数字校园"应运而生.本文从数字校园的概念、特点出发,指出了基础数据建设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重要性,探讨了数字校园的部分应用,并研究了教育技术装备相关管理部门在数字校园建设中所应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9.
当前,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对中小学产生了巨大冲击。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这不仅仅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数字化环境下教育文化的深刻变革。以成熟的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校务、教务、科研、资源、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构建数字化和谐校园,真正实现由“看网”到“用网”的转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赵屹 《软件世界》2007,(1):72-73
数字校园围绕着教学环境和科研环境的构建而展开,以“教学”与“科研”为核心。这在以前的教育信息化中曾经被忽视了。  相似文献   

11.
陈斌 《软件》2021,42(1):1-4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凭借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依托各种前端设备构建一个安全、便捷的物联网平台,为师生提供各种优质的校园服务,将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从数字校园逐步过度到智慧校园阶段。  相似文献   

12.
数字校园可视化仿真系统的实现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大炜  李利军 《微机发展》2005,15(5):158-160
数字校园是校园信息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文中以华中科技大学校园为例,介绍了其可视化仿真系统平台创建的关键步骤,详细讨论了基于Win32和VegaAPI的仿真支撑系统的基本框架,并给出了仿真系统的简单应用,对数字校园的可视化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设计研究基于"教育云"架构的中小学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建立统一的校园业务管理平台,并通过"教育云"数据中心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系统的部署实施,实现了中小学教育管理的规范化与精细化,对于转变中小学教育理念,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数字校园是校园信息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文中以华中科技大学校园为例,介绍了其可视化仿真系统平台创建的关键步骤,详细讨论了基于Win32和Vega API的仿真支撑系统的基本框架,并给出了仿真系统的简单应用,对数字校园的可视化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张越 《中国信息化》2013,(16):44-45
随着信息化在教育教学领域融合的不断深入,智慧校园建设已经从OA系统应用、数据平台搭建等迈向了对学生、教师在教学、课业、生活方方面而的智能服务。同时,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使教育教学公共资源社会共享,也是智慧校园建设中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探讨数字媒体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与应用模式,提高教育管理者、教师及学生对数字媒体在资源建设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促进数字媒体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由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传媒设计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数字媒体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研讨会”于9月25日至26日在深圳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隆重召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领…  相似文献   

17.
数字校园就是实现了信息化的学校环境:以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为基础设施,学校各类信息系统资源作为应用支撑.信息技术渗透在教育教学、教师发展、学生活动、学校管理等方面.形成一个体系完善、功能完备、组织有序的数字信息系统。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转变.它的核心是一种教育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网络缩短了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张家口市教育云平台的数字资源建设应用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策略及建议,如加强数字资源标准化建设、提高资源质量、健全管理体系等,以期为推动我国教育云平台数字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校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使得"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方向的升级发展,而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构建了富有智慧的教育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全面智能感知的环境和多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课堂得以向真实的场景延伸。通过探讨智慧校园中多样化学风建设平台的搭建,对于改善现有学风建设现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加强师生的互动,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信息服务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智慧校园则是继数字校园之后关于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全新概念。它将大大提高校园信息服务和应用的质量与水平,它所带来的不仅是一个开放的、创新的、协作的和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更使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变得更人性化和智能化,有助于构建更为自主的多平台学习环境,为高校学风建设探索新的途径创造了可能,其育人效果十分令人期待。  相似文献   

20.
我校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早,应用也较成熟,并自主开发设计了校园网络管理系统,已经全面在信息发布、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已有系统已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亟待有一个优秀的教育平台为师生提供方便,所以2007年我们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教学辅助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上。三个月前,我们发现了Moodle教学平台,其强大的功能和与教学较高的契合度正好适应了我校的需求。因此,我们在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Moodle教学平台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