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在保证管材性能的前提下,对无机填料碳酸钙(CaCO3)高填充聚丙烯(PP)管材的配方进行了设计,并对原材料的选择理由,各组分的作用机理,用量及各因素对管件质量的影响等问题作了较为详细地阐述及深入地探讨,结果表明,通过本设计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同进PP塑料的某些缺陷也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4.
碳酸钙晶须填充改性PP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使用轻质碳酸钙和碳酸钙晶须对PP进行填充,研究了填料种类,填料量以及表面处理对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填料量下,当填充晶须时,体系的加工扭矩较小,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较高,对晶须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后,体系的性能可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纳米碳酸钙填充改性动态硫化三元乙丙橡胶(EPDM)/聚丙烯(PP)体系(TPV).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碳酸钙(nano-CaCO3)用量的增加,TPV体系白度增加,色相慢慢偏向黄绿相;nano-CaCO3质量分数范围在6.99%~13.07%,色相稳定.另外,随着纳米碳酸钙用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先降低,直至质量分数达到9.52%后,变化趋于平缓;断裂伸长率先增加,至质量分数超过8.27%后,平缓降低;硬度在一个较小的范围波动,但呈上升趋势.同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研究了拉伸断裂样条的表观形貌和纳米碳酸钙在TPV中的分散状态.流变曲线表明:添加棒槌状纳米碳酸钙能降低体系的黏度,但质量分数达到6.99%以后,流变曲线基本不变.热重分析(DTG)的结果和实际的EPDM/PP的配方组分基本符合,可作为对TPV进行组分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7.
进行了碳酸钙对聚丙烯(PP)的填充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1%(质量分数)钛酸酯偶联剂表面处理的碳酸钙用量增加,PP/碳酸钙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等逐渐增加,碳酸钙质量分数为20%时,得到了综合性能较好的PP/碳酸钙复合材料;随聚烯烃弹性体(POE)用量增加,PP/碳酸钙/POE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逐渐增加,而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均逐渐降低,5份POE使复合材料达到较好的刚性和韧性的平衡;1份表面光亮剂能使PP/碳酸钙复合材料达到较好的表面光亮度. 相似文献
8.
相容剂在碳酸钙填充聚丙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以马来酸酐(MAH)接枝聚丙烯为碳酸钙填充聚丙烯的相容剂时,相容剂对两相界面粘接性的影响以及相容剂中接枝单体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另外,也将相容剂法与传统的偶联剂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聚丙烯的高性能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小型反应器内合成了不含及含有成核剂的聚丙烯(PP)、双峰聚丙烯(BMPP)和聚丙烯共聚物(PPc),并用纳米CaCO3改性PPc。研究结果表明:釜内成核的PP和BMPP的弯曲模量和热变形温度显著增加,结晶温度和结晶速率明显提高,BMPP的拉伸强度也较PP大幅增加;但成核剂对PPc的性能影响不大,而加入纳米CaCO3后则使PPc的力学性能和结晶温度同步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纳米CaCO3和微米CaCO3分别单独填充和复配填充聚丙烯(PP)体系的流变行为。对纳米CaCO3填充PP体系,CaCO3的加入使体系的表观黏度(ηa)下降,但随着CaCO3的质量分数增加,ηa呈上升趋势。当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时,两种微米CaCO3(1.8μm和25μm)填充体系的ηa接近,但低于纳米CaCO3填充体系的;随着CaCO3的质量分数增加(如30%),三种体系的ηa接近。对纳米CaCO3和微米CaCO3复配填充PP体系,CaCO3的总质量分数为10%时,当微米CaCO3的质量低于CaCO3总质量的50%时,体系的ηa与纳米CaCO3单独填充体系相比呈显著下降;但随着CaCO3的总质量分数增加,ηa下降的幅度变小。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纳米碳酸钙(nano-CaCO3)复合材料,研究了nano-CaCO3表面改性前后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nano-CaCO3表面改性前后在PP基体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加入量较小时,nano-CaCO3表面改性与否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在PP基体中的分散性基本没有影响;加入量较大时,表面改性nano-CaCO3使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并且在PP基体中的分散性及其与PP基体间的界面黏结性也更好。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以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增韧共聚聚丙烯(PP)/CaCO3(质量比50.0/50.0)高填充复合材料,并对其增韧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共聚PP/CaCO3高填充复合材料中添加1.5份的HDPE,可使其缺口冲击强度提高46%;共聚PP与HDPE之间的良好浸润性使界面处大分子的相互渗透得以增强;在外力作用下,共聚PP/CaCO3/HDPE高填充复合材料中的HDPE颗粒与共聚PP基体之间发生脱黏并诱发周围基体发生强烈塑性形变,使断面撕裂带细化并吸收更多冲击能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