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低产硫化氢啤酒酵母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啤酒酵母出发菌株S-5经紫外诱变后,以醋酸铅平板初筛,后经在不同硫源平板上培养筛选,再经啤酒发酵复筛,最终获得一株低产硫化氢的啤酒酵母突变株M8.结果表明,突变株M8的二氧化硫生成量为30.4 mg/L,硫化氢生成量为4.6μg/L.与出发菌株相比,M8硫化氢生成量下降了78.2%.  相似文献   

2.
对高产SO_2啤酒酵母突变株M8在发酵不同时期的SO_2和H_2S生成量,以及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啤酒发酵实验结果表明,突变株M8各代菌株的SO_2生成量在发酵第5d达到最高峰(平均22.17 mg/L);突变株M-20的累计H_2S生成量比原株下降了62.5%。0℃贮酒7d,突变株M-20发酵的啤酒的SO_2生成量比原株S -5提高了13.1%,DPPH自由基清除率提高了12.4%,TBA值降低了4.6%,啤酒的风味稳定性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
对亚硫酸盐分泌量提高的啤酒酵母基因工程菌株Y2在不同发酵时期SO2、H2S生成量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啤酒发酵实验表明,啤酒酵母基因工程菌株Y2 g-1较原株M8的SO:生成量提高74.4%,TBA值下降14.9%,DPPH自由基清除率提高38.2%,H2S生成量基本不变,抗氧化能力明显改善,但遗传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降低啤酒酵母的双乙酰的合成水平,可缩短啤酒发酵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为获得低双乙酰生成量的菌株,本研究对出发菌株S.Cerevisiae SH进行超声波诱变处理,通过苯磺隆抗性初筛和发酵复筛,筛选到4株发酵6 d的双乙酰生成量低于阈值(0.15 mg/L)的突变株,其中突变株SH-8的双乙酰生成量为0.092 mg/L,相比于出发菌株降低了61.8%。研究表明,突变株保持了出发菌株的优良性状并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ATF1过表达和BAT2敲除酿酒酵母发酵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啤酒酵母工业菌株S5为对照,对过表达醇乙酰基转移酶编码基因ATF1同时敲除氨基酸转氨酶编码基因BAT2酿酒酵母工程菌株S5-1进行发酵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相比,突变株生长状况、发酵速度、酒精度等基本发酵性能没有明显变化,而突变株发酵后的乙酸酯总量有较大程度的提升,为85.44mg/L,提高了6.96倍,高级醇总量有较大程度的下降,为79.25mg/L,降低了27.28%。研究结果为啤酒风味的改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啤酒酵母融合株GR8发酵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啤酒酵母原生质体融合株GR8的主要发酵特性。以12°Bx麦芽汁为三角瓶发酵培养基,在12℃下发酵8d,融合株GR8的发酵度为66.5%,凝絮性(本斯值)为3.0mL;发酵液中的双乙酰、乙醛、高级醇和乙酸乙酯等风味物质的含量分别为0.0583mg/L、9.66mg/L、91.20mg/L和22.8mg/L。从主要发酵特性的指标和口感品评以及遗传稳定性的结果表明,融合株GR8是一株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啤酒酿造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7.
于娓娉  王国川  贾士儒 《酿酒》2006,33(5):78-81
对不同代数4株啤酒酵母的发酵性能及其对啤酒风味物质的影响展开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随着酵母的不断传代,酵母的遗传稳定性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般而言,二、三代酵母活性较高,产风味物质的量较为协调。  相似文献   

8.
李家飚  肖冬光  韩涛 《酿酒》2004,31(4):56-58
通过研究α-氨基氮总量及不同氨基酸对啤酒发酵过程中杂醇油生成的影响,得出亮氨酸的影响最为显著。用4株亮氨酸缺陷型突变株与出发菌株进行发酵性能比较,杂醇油生成量比出发菌株减少了20%以上。在啤酒发酵过程中,麦汁中的游离α-氨基氮含量190mg/L时,杂醇油生成量最低,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杂醇油的生成。当麦汁中游离α-氨基氮含量为140mg/L时,出发菌株SC-4的杂醇油生成量增加了48.93%,突变株的杂醇油生成量仅增加了7.66%;当麦汁中α-氨基氮含量为240mg/L时,出发菌株SC-4的杂醇油生成量增加了35.95%.突变株的杂醇油生成量仅增加了4.40%。  相似文献   

9.
以啤酒酵母b和啤酒酵母c为供试菌株,通过递归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得到高效发酵啤酒酵母融合菌株。通过测定其发酵速度和TVDK含量进行初筛,选取5株融合菌株进行低温发酵实验测定发酵度、凝聚性、乙醛、风味物质等理化指标进行复筛。并对高效发酵融合菌株进行遗传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原生质体递归融合得到的融合菌株与供试菌株相比,表现出降糖速度提高43.3%,TVDK含量降低35%~50%之间,发酵度符合优良菌株的要求,且具有较好的凝聚性能,风味得到改善,遗传稳定性较佳。  相似文献   

10.
超高浓酿造是目前啤酒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但由于该工艺对啤酒酵母菌的性能要求更为严格,所以尚未形成大生产。本文研究了10株啤酒酵母菌的耐酒精性能、耐渗透压性能、凝聚性、极限发酵度及酵母对糖和α-氨基酸态氮的同化率等指标的差异。对以上指标进行比较,并采用模糊评价的数学方法对酿酒酵母的性能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筛选出较为适宜的用于超高浓酿造的啤酒酵母菌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株酵母菌在发酵性能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1^#及8^#箨母菌更适于超高浓酿造。  相似文献   

11.
以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HY4-17为出发菌株,采用电子束辐射技术诱变,经过初筛、复筛及遗传稳定性试验选育核酸高产菌株,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及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并优化接种量和发酵时间以提高核酸产量。结果表明,获得一株生长快速,遗传稳定的突变菌株EBI-21,其核酸含量较出发菌株HY4-17提高了25%。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糖蜜185 g/L,硫酸铵3 g/L,硫酸锌0.05 g/L,硫酸镁0.5 g/L,硫酸亚铁0.05 g/L,磷酸1 mL/L,pH值为4.5。在优化培养基及接种量8%,发酵时间12 h条件下,核酸产量达到1.73 g/L,较未优化前提高了80.21%,培养时间缩短了10 h。  相似文献   

12.
航天诱变黑曲霉菌株ZM-8产纤维素酶的固态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麦秸、麸皮为原料,利用固态发酵对航天诱变后筛选的黑曲霉ZM-8菌株生产纤维素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小麦秸秆粉与麸皮质量比为8:2,(NH4)2SO4为4%,料水比为1:2;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为6%,初始pH值为6.5,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96h。在以上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测定滤纸酶(FPA)、羧甲基纤维素酶(CMC)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力分别为7.90U/g、24.99U/g、21.74U/g,比出发菌种分别提高了3.0倍、1.66倍、2.24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获取普鲁兰糖产量高且色素分泌少的突变菌株,优化普鲁兰糖的发酵工艺。方法紫外法诱变出芽短梗霉;通过测定普鲁兰糖的产量优化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结果获得了高产普鲁兰糖且色素分泌量少的突变菌株;优化后培养基组成为:蔗糖10%,酵母膏0.2%,(NH4)2SO4 0.06%。初始pH 6.5。工艺优化后发酵过程无色素分泌,普鲁兰糖产量达到67.2 g/L。结论得到了普鲁兰糖产量高且色素分泌少的突变菌株,工艺优化后发酵过程无色素分泌。  相似文献   

14.
以实验室保存的耐酸酵母菌株YM1-1为出发菌株,在其对数生长期进行紫外诱变处理,经过三级筛选后,最终筛得一株在pH 1.8强酸环境中仍可存活的突变菌株YM1-1E。在其特性研究中发现,菌株YM1-1E最适生长温度和pH值分别为36 ℃和5.5,能耐受500 mg/L SO2、14%乙醇和65%的葡萄糖溶液。突变菌株YM1-1E在pH值为2.5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6 d后,发酵液酒精度为4.5%vol,糖醇转化率为46.3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9.7%,较出发菌株YM1-1相比,产酒精能力提升了25%。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异甘露聚糖酶活性,对实验室保藏的一株分泌异甘露聚糖酶的枯草芽孢杆菌K-6(Bacillus subtilis K-6)进行紫外诱变育种,并优化一株正突变株的固态发酵条件。出发菌株枯草芽孢杆菌K-6的酶活力为206.0U/mL,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挑选在培养基上透明水解圈较大的菌株进一步复筛,获得枯草芽孢杆菌K-6-9高产突变株,酶活力为349.3U/mL,高于出发菌株69.6%。连续5代发酵,K-6-9的酶活力范围为343.0~350.3U/mL,表明该突变菌株产酶性能稳定。以K-6-9为菌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最佳固态发酵产酶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该突变株的固态发酵适宜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72h、接种量3%、初始pH 7.5、装料量25g/250mL;培养基组成为:酵母细胞壁添加量8%、料液比1:1.2、麸皮添加量40%,此优化条件下固态发酵K-6-9菌株产酶酶活力最高达601.6U/mL。  相似文献   

16.
海洋源纤溶酶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及液体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纤溶酶高产菌株及其最优发酵条件,以海洋环境来源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A-03为出发菌株,经过60Co辐射诱变获得了一株遗传稳定性好的纤溶酶高产菌株F8-C,其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28.78%。采用统计学优化方法获得了组分更简单、用量更少、更利于菌株产酶的培养基:可溶性淀粉41.6 g/L、黄豆粕粉26.2 g/L、CaCl2 1.0 g/L,KH2PO4 2.0 g/L。在此基础上,3 L摇瓶放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F8-C的产酶量达到(3 231±21) U/mL,较出发菌株H-A-3提高44.8%。结果表明利用60Co辐射诱变育种,并采用统计学方法优化培养基,对于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纤溶酶的产酶量是一种有效策略。该研究结果也将为下一步发酵罐扩大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红法夫酵母为出发菌株,研究了超声波和LiCl两种诱变因子对酵母菌体致突变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超声波-LiCl复合诱变技术能够有效进行红法夫酵母菌株改良。超声波处理时间为60 min、LiCl的浓度为2g/L,采用二苯胺进行推理筛选,最终获得1株虾青素含量为856.72μg/g的突变菌株UL-2,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89.42%,且该菌株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8.
何东东  张坤生 《食品科学》2009,30(21):210-213
通过对产朊假丝酵母菌的紫外诱变,筛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可食用菌株。结果表明:在15W紫外线(30cm)处,照射120s,致死率为89%,得到蛋白质含量为33% 的诱变菌株,比诱变前的22.9% 提高了37.12%。对此菌种进行稳定性测试(传代10 次并进行蛋白质测定),性质稳定;对诱变后的发酵条件: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和溶氧量(培养箱转速)进行优化,最终得到采用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和酵母浸膏粉的混合物为氮源、培养温度为32℃、转速为160r/min 时培养出的蛋白质含量及菌体生物量都在较高水平,蛋白质含量为37%。  相似文献   

19.
将全美梅奇酵母作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和微波诱变,得到最佳诱变条件为:紫外线(30 W)照射5 min,微波(2 450 MHz, 700 W)辐照30 s。初筛与复筛后获得耐受性较好的突变菌株2株,最终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香气成分测定,对比香气种类和含量,获得一株发酵力好,可耐受300 g/L葡萄糖、9%vol酒精度和300 mg/L二氧化硫环境的突变菌株W1。其发酵液总酯含量为85.97%,总醇含量2.33%,二者高于出发菌株和突变菌株W2。菌株W1发酵液香气饱满,以果香为主,具有赤霞珠葡萄酒的色泽,适合葡萄酒的酿造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