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分解法制备Fe—Cr合金纳米微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超声分解法制备了Fe-Cr合金纳米微粒,检查了粉末的结构,形态并测量了不同温度处理后的磁性。  相似文献   

2.
机械合金化法制备Fe—Si纳米晶合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机械合金化法制备Fe-Si纳米晶合金,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对经不同机械合金化工艺条件处理的Fe33Si67混合粉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33Si67混合粉末球磨26h后可实现机械合金化。随着球磨持续进行,合金化的粉末和晶粒不断细化,最后可得到Fe-Si纳米晶合金。  相似文献   

3.
在所设计的高碳Fe-Cr-Ni合金中,添加0.20~0.40%的氮,可以固溶强化合金基体,延迟晶粒粗化,抑制碳化物沿晶界过量析出与长大,改善碳化物形貌与分布以及碳化物与晶粒基体间的结合,强化合金的晶粒与晶界,从而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氮含量不超过0.45%时,对合金的工艺性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选取三种热力学模型(规则溶液,LFG,KRC模型)计算了Fe-Mn-Cr高碳四元合金的马氏体相变驱动力和Ms温度。KRC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最为接近,LFG模型计算结果和实测值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5.
机械合金化法制备Al—Cu—Fe纳米非晶合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制备了Al80-xCuxFe20(x=20-40)三元非晶纳米合金粉末,分析了不同球磨时间及热处理工艺对粉末结构、颗粒大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分为Al40Cu40Fe20的粉末球磨时逐步非晶化,球磨33h后,非晶化程度最大,最小颗粒尺寸达到5.6nm;进一步球磨,非晶晶化,颗粒尺寸增大;成分为Al80-xCuxFe20(x=20,25,30)的粉末球磨90h后,得到非晶,最小颗粒尺寸为3.4nm。球磨制备的Al-Cu-Fe非晶粉末具有铁磁性。用DSC测量了其晶化温度(Tc),Tc≈873℃。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Fe-20Cr-5Al和Fe-20CrSAl-0.5Y合金在1200℃latmSO2气氛中热循环条件下的高温腐蚀行为,并与恒温腐蚀相比较.测定了腐蚀动力学曲线,观察腐蚀产物表面,横截面和脆断断口的形貌,并分析元素的分布,确定腐蚀产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在5000小时实验周期内,不含钇的合金遭受氧化/硫化腐蚀,腐蚀动力学呈直线规律.含钇合金只发生高温氧化反应,腐蚀动力学与恒温腐蚀时的差别不大,仍大体符合抛物线规律.加钇有效地抑制了Al3+在α-Al2O3中的扩散,合金表面氧化膜依赖氧的传质而成长,发展出粘着性好的柱状晶,在交变热应力作用下不易开裂和剥落,显著提高了合金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7.
Ti是极有效的细化晶粒元素,随Ti含量增加,合金由粗大柱状晶变为细小等轴晶;合金的室温、高温抗拉强度随Ti含量增加而升高,在0.55%Ti时达到峰值;Ti是提高该合金抗氧化性的有效元素;Fe-Cr-Al合金中适宜的Ti含量为0.4~0.7%。  相似文献   

8.
用热重法研究了Fe—25Cr合金预氧化一硫化行为。本文采用从高温氧化后不经冷却至室温而直接转换到硫化的方法,避免了冷却造成的明显开裂。结果发现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硫化孕育期延长。Cr2O3层的失效是由于在氧化层中形成硫的快速扩散通道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碳对Fe-Cr-Al耐热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含量的碳(0.05~0.50%C)对铸造Fe-Cr-Al耐热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含量的碳对Fe-Cr-Al合金的显微组织、强度和抗氧化性均有不利的影响。当碳含量高于0.17%时,在合金晶界上有富铬的碳化物生成,恶化了铸态组织、降低了合金强度;同时,在1300℃以上应用时,发生了异常氧化。该合金的适宜含碳量为0.05~0.12%。  相似文献   

10.
试验发现,Fe-Cr-Al合金发生反常氧化时出现了AlN。研究表明,AlN的形成不是Fe-Cr-Al合金发生反常氧化的主要原因,但反常氧化易导致氮的侵入形成AlN,而AlN的形成会降低合金中自由铝的含量,因而加剧了反常氧化。  相似文献   

11.
将非晶态Fe-Zr-B合金经不同温度退火制备成纳米晶合金,测量了它们的热膨胀曲线和饱和磁化强度.初步结果表明,纳米晶的形成导致Curie温度(TC)以下的热膨胀系数和77K下的饱和磁矩急剧增加,而TC以上的热膨胀系数几乎不随退火温度变化,用因瓦效应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USSP表面纳米化Fe-20Cr合金的腐蚀性能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电化学方法,结合XRD、EDX、SEM和EPMA等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经超声喷丸表面纳米化的Fe-20Cr合金在0.05mol/L H2SO4 0.5mol/L NaCl溶液中的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纳米化后合金的耐蚀性能降低。相对于粗晶合金,纳米材料晶粒的细化、钝化金属中Cr元素分析的均匀性降低以及超声喷丸技术在制备纳米晶过程中所带来的残余应力是纳米材料耐蚀性能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NaCl和水蒸气对Fe—Cr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勇华  王福会 《金属学报》1999,35(10):1074-1080
用热重地研究了在600℃表面未涂或涂有NaCl膜的情况下,Fe-Cr合金在空气或空气+水蒸气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与合金在空气或水蒸气的腐蚀行为明显不同的是,在单纯NaCl与水蒸气的协同作用下。随着Cr含量的增加,Fe-Cr合金的耐蚀性能反而降低,即Cr含量越高,合金的腐蚀增重越大。  相似文献   

14.
梁工英  邢建东 《金属学报》1991,27(6):99-103
用热分析法测定了不同含Mn,C量的Fe-20%Cr-Mn合金的液相线温度和共晶转变温度,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不同含C量的Fe-Mn准二元相图(凝固区间部分),分析了含Mn量对Fe-20%Cr-Mn合金液相线和共晶转变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利用快淬工艺制备纳米晶所采用的合金成分与特定工艺的关系以及各工艺参数对形成纳米晶的影响,并对由纳米晶结构导致的高剩磁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测量了高纯Fe-Nb-C合金的400-850℃内耗,发现一个峰温度随测量应变振幅变化的高温(666-740℃)磁机械滞后阻尼内耗峰。研究了峰的特征、出现、消失条件及升降温、频率、振幅、变形与退火等因素对峰的影响.提出了用内耗实验确定材料中阻碍铁磁畴壁Barkhausen跳动应力的方法和合金中产生磁机械滞后阻尼-温度峰(Q_m~(-1)-T)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Fe-Cr-Mo-B系耐磨堆焊焊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高性能的耐磨堆焊焊条,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获得了工艺性能良好的Fe-Cr-Mo-B系耐磨堆焊焊条。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Cr、B等合金元素对堆焊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在本次试验条件下,其常温耐磨性能是堆667的2~3倍。该系焊条还具有良好的红硬性,700℃时硬度可达HV306.4。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力学性能测定、SEM和TEM分析发现,碳化物在α相晶界析出降低晶界结合强度,使Fe-(15~25)Cr-(4~5)Al合金严重脆化。在475℃时效时,此过程在100~300h前起主导作用,时效时间超过100~300h后,从α相均匀析出α'相的作用增强,两个阶段的脆化特征不同。高温下晶粒长大通过降低晶粒间的协调变形能力减小合金的均匀应变。冷却过程中碳的偏聚和析出对高温脆化有更重要的贡献。Y-Fe相微粒通过俘获α相中的碳消除碳的偏聚和析出、抑制475℃脆化和高温脆化。钇延缓α'相析出和阻止晶粒长大的作用对抑制脆化也有贡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形变加工和长期时效热处理,研究了(C+N)复合强化的Fe-13Cr-17Mn(M,V)奥氏体合金的稳定性和相平衡特点,结果表明:在500℃以下合金奥氏体稳定,不发生γ→α转变。采用(C+N)复合添加晶粒细化,可有效抑制ε马氏体形成和σ相析出。500~700℃长期时效后形变诱发大量碳化物析出,Ms点提高,加快形变诱发α马氏体分解和再结晶,促使γ→α转变和σ相析出,合金奥氏体变得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