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7月5~8日,黄河志编纂委员会在郑州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议。除编委外,参加会议的还有黄委所属各单位,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省(区)水利厅(局)和长办、海委的代表,共计70多人。会议一致认为,编纂黄河志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通过商研,初步拟定全志分14篇67章,约计200万字左右。除了介绍黄河流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黄河在我国的重要地位,流域内的名山大川、文化古迹外,还将对黄河水资源利用、流域综合规划、农田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等作系统地全面叙述。同时,对历代治河机构,古今治河人物,重要治河文献,咏赞黄河的著名诗词,治河法令,治黄大事记等等,也要加以选辑和记述,使其成为人们认识黄河、了解黄河的一部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2.
也谈贾鲁治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自金代夺淮入海后,成为整个元代黄河下游的基本流势,河患频繁。元统治者建都大都(今北京),政治中心远离黄河流域,对河患长时期持消极态度。直到白茅决口威胁到国家经济动脉大运河的安全时,才不得不对河患采取较大规模的整治活动,委任贾鲁治河。贾鲁,河东高平县(今山西高平)人。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贾鲁奉诏以工部尚书为总治河防使,进秩二品,授以银印,带领20万军民,治河堵决。使河复故道,汇淮入海。功成后被破格提升为荣禄大夫、集贤殿大学士。贾鲁治河是我国治黄史上一次著名工役,对后世治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总结历代治黄的经验和教训,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编写了《黄河水利史述要》一书,供广大水利、历史、地理等专业的工作者学习参考。作者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翔实的史料,按照时代先后,系统地阐述了黄河流域发生的水旱灾害,黄河河道变迁,历代治河经过、治理方策及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黄河流域经济开发中的害与利,防与治、治河与致富、工业与农业、区段与整体、开发与改革等方面的关系,并与长江流域比较优劣,指出应从全国和全流域的角度出发,研究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实施步骤,以更好地开发黄河经济,更新黄河文化。  相似文献   

5.
金元两代的黄河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元两代是黄河南下夺淮,河患严重的一个时期。在二百四十多年间,河道摆动频繁,决溢连年不断,虽然文字记载有不少遗漏,但从仅有史料看,黄河灾害是超越前代的。在治河方面也有新的进展,并出现了贾鲁这一著名的治河人物。本文拟就金、元河道变迁和贾鲁治河等方面,作一概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山西水利》2012,(11):49
两汉时期,黄河堤防颇受重视,不仅设置有专职人员负责治河,而且还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各种治河思想也比较活跃。著名的“贾让三策”就是在这时诞生的。汉哀帝初期,要求“部刺史、三辅、三河、弘农太守”举荐能治河者。贾让应诏上书,提出了自己的治河见解。由于它包含有三种治河方案,后世称之为“贾让三策”。  相似文献   

7.
正贾让(生卒年不详),西汉末年人,官居侍诏。曾应诏提出治理黄河的规划性意见,即著名的"贾让治河三策"。作为中国水利史上最早系统提出治河策略的人,其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历史上黄河下游经常决口和改道,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汉哀帝初年,"河从魏郡以东、北多溢决",以至于"水迹难以分明"。面对险情,哀帝刘欣下诏书"博求能浚川疏河者",贾让应诏上书,他基于对黄河水患来源的实地考察和论证,提出了著名的"治河三  相似文献   

8.
正潘季驯(1521-1595年),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4次出任总理河道(明代主持治河的最高官员),在明代治河诸臣中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他负责治理黄河、运河达10年之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建树,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治河专家。嘉靖44年(1565年),潘季驯首次治河。当年7月,黄河在江苏沛县决口,沛县南北的大运河被泥沙淤塞200余里,灾害空前。潘季驯提出了"开导上源,疏浚下流"的治河方案。此役共开新河140里,修复旧河52里,建筑大堤3万多丈、石堤30里,治河工程取得很大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水沙关系不协调导致黄河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导致黄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发展缓慢。为使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发挥流域内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富集的优势,推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科学治理黄河。其治理对策主要为:①"两道防线"与生态治河方案相结合,即以"第一道防线"保障"二滩"和"嫩滩"区域的相对稳定性,通过技术研发,达到黄河下游宽河段中水河势稳定控制与特殊洪水行洪相适应的良性治理局面;②尽快上马黄河中游古贤枢纽工程与上游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构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核心构架,真正使全河建立起水沙调控机制,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增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③实施"川水济黄(南水北调西线)""藏水补川"乃至"藏水济黄"工程,破解水资源这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支撑黄河治理和流域生态保护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潘季驯是明代的治河理论家和实践家,我国治河史上享有盛名的治河人物之一。从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起,到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止,他曾四次主持治河工作将近十年之久,使东奔西突、紊乱已极的黄河,一度出现了河患较少、河道相对稳定的小安局面。特别是他认真总结了前人治河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束水攻沙”和“蓄清刷黄”的治河方略,对清代以来的黄河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论王景治河     
在几千年的治黄史上,治黄专家享有盛誉,受到人民称赞而没有受到批评责难的,大禹以后只有王景一人。这是为什么?确实有研究的必要。一、对王景治河效果的评价一九七九年《人民黄河》第二期《王景治河辨》一文中说:“王景治河以后黄河并非千年无恙”“王景一次治河,就能使黄河千年无恙,显然是过于夸大了。”我们认为还有商榷的地方。文中虽对王景治河的“千年  相似文献   

12.
黄河泥沙是利还是害,不同的认识,会产生不同的治河决策和治理效果。作者系统地研究了历史上黄河泥沙利害观的演变,分析了不同观点指导下治河实践的成败得失,指出历代治河的主要缺点是将黄河泥沙当做害物,总想远远送之入海,其结果,达不到目的反导致更多的溃决。从利用泥沙的观点出发规划治理黄河,黄河终将会成为造福人类并为人们所控制的河流。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黄河是一条著名的灾害性河流。从前,黄河流域的水灾、旱灾和水土流失灾害,在反动统治阶级黑暗统治的漫长岁月里,长期地给广大人民带来悲惨的命运。黄河的水灾,由于它的规模巨大、次数频繁、危害  相似文献   

14.
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以黄河为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李国英 《人民黄河》2005,27(11):1-4
通过对河流与人类文明发展相互关系的阐述,确立了河流的价值主体地位,提出了河流治理的终极目标,即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以黄河为例,论述了21世纪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方略,从理论体系、生产体系和伦理体系3个不同的视角,阐述了这一治河理念的内涵、目标及实现战略。认为应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1493”治河体系,构建人类和河流问的和谐关系,从而使黄河的健康生命得以恢复及维持。  相似文献   

15.
《人民黄河》2013,(10):1-4
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特点,决定了治黄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持治河为民、人水和谐的理念,明确了2020年、2030年治黄的任务、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控制性指标和"红线",谋划了治黄的总体部署,描绘了新时期治黄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的纲领性文件,要加强规划的实施,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实和各项治黄工作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6.
潘季驯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治河专家之一,400多年来,以他的治河思想为代表的束水攻沙理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拟对潘季驯束水攻沙理论的演进、实施效果以及21世纪治黄措施等问题做初步探讨,认为以水土保持为基础,建立在水库群调控下的水沙分离、高效输沙机制是解决目前黄河下游河道严重淤积问题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治理黄河与国家共命运、同成长,谱写了崭新的历史篇章。从"一手拿枪,一手拿锨"进行不屈不挠的治河斗争,到新中国成立后探索开辟新的治河道路,揭开"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的历史新篇章;从世纪之交研究解决黄河缺水断流等新矛盾,到进入21世纪调整转变治河理念,维护黄河健康生命,谋求人与河流和谐相处,推进黄河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  相似文献   

18.
郭涛 《水利学报》2022,53(12):1433-1444
本文全面分析了明代治河专家潘季驯四次主持治理黄河、淮河、运河的历史经过、历史挑战、治河主张和工程措施。总结了潘季驯在治河思想上的四大理论贡献:(1)提出了黄河治理必须抓住水少沙多、暴涨暴落的基本特征;(2)提出了解决黄河泥沙问题的三个理论(束水攻沙、蓄清刷黄、淤滩固堤)及其相应工程措施;(3)提出了治理清口为中心,建设洪泽湖水利枢纽,全面治理黄、淮、运的跨流域规划思想及相应工程措施;(4)提出了建设系统堤防的思想及其相应工程措施和管理制度。指出了潘季驯治河四个历史贡献:(1)推动治河工程从分流杀势到筑堤束水、固定河槽的根本转变;(2)推动了持续近200年的黄河下游堤防工程和洪泽湖枢纽的大建设;(3)基本保证了京杭运河的畅通;(4)相对减少了黄淮平原的洪水灾害破坏。同时指出,潘季驯治河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  相似文献   

19.
黄河治理在元朝并未获得重视,治河也没有任何显著成效,仅元末至正十一年(1351年),由贾鲁领导的一次治河活动获得了巨大成功,影响深远。通过对贾鲁治河的背景、工程过程及对工程效果的初步研究,更加全面、客观地理解那次治河活动的意义,可为今日治河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人民黄河》2014,(2):143-144
<正>刘生云现任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参与黄河流域防洪规划、黄河流域综合规划、黄河下游滩区洪水淹没补偿政策研究、黄河下游长远防洪形势和对策研究等多项重大规划、研究工作;主持黄河流域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黄河下游滩区综合治理规划、黄河下游近期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