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佃亮  高之栋 《江苏水利》2013,(11):41-42,44
分析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内涵,以赣榆县为例,介绍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目标,积极探索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成功地将生态效益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微观经济效益相结合,既调动了广大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建设新农村、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目的,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要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建设;以村为基本单位进行建设有利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以项目为依托,在保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立足群众建设,工程项目做到经济实用;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加强质量监督;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流域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分析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小流域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通过对小流域的治理,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将水土流失治理与村镇绿化、生态园林建设等相结合,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居住、休闲、观光、旅游场所,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4.
史桂珍 《内蒙古水利》2003,(1):50-51,86
在对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杭州是一个景色秀美的旅游胜地,也是一个水土流失相对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7.4%。近些年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3.8km^2,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洪旱灾害减少,促进和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实施针对对小流域坡面和沟道整治的各项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秀美山川,并探索寻求更好的治理模式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丹南小流域余地利用和水土流失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提出对丹南小流域坡面和沟道实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综合治理,缓解流域内水土流失危害,保护水土资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调水水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长山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严格工程后期管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9.
李春林 《吉林水利》1994,(10):29-29
辽源市地处东辽河和辉发河的上游,属于低山丘陵区,是全省水土流失重点地区之一。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9.5万公顷,占总幅员面积的38.1%。据有关部门提供资料,年流人二龙山水库表土高达303吨;1985、1986两年洪水,仅渭津河、梨树河29.2公里长的河道,两岸被洪水兑掉耕地27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4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0.
11.
湖南水土流失广泛分布于坡耕地、裸露荒地、易蚀地和生产建设用地。水土流失是劣质地增加、环境恶化、塘库河湖淤积、水旱灾害加剧的根源。治理水土流失必须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合理配置,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照有关规定,以全省50条取得综合治理效益的小流域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浙江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践,探讨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各项效益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对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及效益分析,反映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一)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70%。山区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文明。但是,由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自然规律,对长期栖息的土地进行掠夺性经营,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经济贫穷落后的严重后果。人口剧增、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物种灭绝、水质污染、水源危机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出现,使人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4.
按照小流域治理的思路,应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意愿,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布设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各项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主要为坡地改梯田、经济林建设、水保林建设、小型水保水利工程和封禁治理等。  相似文献   

15.
太平山小流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北段、唐县县城东北部浅山区4km处,辖10个行政村,流域总面积15.16km^2,水土流失面积9.83km^2,规划治理面积12-65km^2(包括退耕还林2.82km^2)。该流域于1998年被列入河北省重点治理小流域,1999年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工程示范小流域,其治理模式和经验已辐射到县内12条小流域,使全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北京水务》1996,(4):44-45
苇甸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门头沟区水土保持工作站苇甸沟小流域处在太行山脉的北端,北京西山的深处,是一扇形小流域,东西宽7.2km,南北长6.2km,面积30.19km2,是永定河在官厅山峡的一级支流。该流域北高南低,最高峰妙峰山海拔1290.8m,最低点海...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从80年代恢复水土保持机构以来,开始小流域治理,先后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治理开发示范点,总结出一套符合四川实际,具有四川特色的治理开发模式,取得了成效,治理区内群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多数小流域治理措施偏重于蓄水保土,属防护型,不但存在着高投入,低效益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治理开发项目单一,档次偏低,经营管理差,技术力量薄弱,资金短缺等问题。为此,笔者系统地总结了全省各地成功治理开发的经验和教  相似文献   

18.
19.
岭西河小流域位于铁岭县南部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2017年铁岭县开展了岭西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分析了小流域自然概况、社会经济情况、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情况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措施总体布置及保土耕作、作业路、蓄水池、林草措施、封育治理等典型治理措施设计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将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及封育治理有机...  相似文献   

20.
实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更高追求,正是现阶段生态清洁小流域所能发挥的功能和实现的目标,相较之下,传统小流域治理模式已经远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选取某小流域生态建设实践案例,分析探讨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强调以小流域为单元,水源保护为核心,采取工程、林草和耕作等三大综合措施,形成生态修复保护防线,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一步梳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点,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上探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技术路线及其可行途径,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