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导电力装置中连接低温磁体与室温电源的电流引线是整个系统漏热的主要来源。为减少系统漏热,有必要对电流引线进行热损耗分析。本文应用有限元法对超导储能系统中的35kV/2kA电流引线进行漏热分析和优化设计,并研究了对引线采用氮气迫流冷却时的传热问题。在利用传统方法得到电流引线初始取值范围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对自冷条件下的电流引线进行电热耦合分析,得到最小漏热目标下电流引线的长横比。接着分析了氮气迫流冷却条件下电流引线与氮气的共轭传热问题,得到铜引线的温度分布及氮气流速、换热系数与出口压强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为确定真空泵的运行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简述并分析了超导磁体系统中高温超导电流引线的冷却结构、国内外电流引线研究现状以及铜引线传热优化设计,其中,优化设计过程中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承载电流为150 A,截流温度为70 K,铜引线高温端温度为290 K,通过最佳尺寸经验公式法与MATLAB优化工具分别对铜段电流引线进行传热优化设计,最后确定铜引线最小漏热为9.95 W,铜引线直径为6.4 mm,横截面积为32 mm^(2),长度为712 mm,并展望了高温超导电流引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前电流引线大多采用挤包型绝缘结构,为改进引线绝缘性能,提出对35kV超导电缆终端电流引线采用绕包型绝缘结构设计。选择了一种在低温条件下仍具有较好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的聚丙烯层压纸(LPP)对电流引线进行绕包,并等间距地加入铝箔作为电容屏以改善电流引线的电场分布。通过计算和仿真分析可知,加入4层铝箔对绝缘层电场分布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电气性能测试表明该35kV电流引线完全符合电气性能要求。该绕包型绝缘设计的特点为:绝缘层可以骤冷,且不会遇低温开裂;改善了轴向与径向电场和绝缘层的抗电老化性能,提高了绝缘层的击穿电压。  相似文献   

4.
高温超导电流引线作为减少漏热的有效途径,在超导磁体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大型超导磁体用高温超导电流引线的结构和材料.此外,还描述了高温超导电流引线的热特性.为了研究高温超导电流引线在正常运行和故障运行条件下绝缘结构对其电强度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法对16 kV高温超导电流引线进行了电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高温超导...  相似文献   

5.
黄勇  马韬 《电工技术》2020,(3):121-123
220kV电阻型超导限流器的高压套管用于实现超导线圈与外部电网的电气连接,与此同时满足从液氮温区(77K)至室温环境的温度过渡。设计的高压套管额定传输电流为交流1.5kA,额定电压为220kV;套管采用电容式复合绝缘结构,包含30层电容屏;设计的低温端运行温度为70K,运行工作压力为0.5 MPa。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套管满足395kV/1min短时工频耐压、950kV雷电冲击耐压和750kV操作冲击耐压。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通过合理接线实现220kV金属氧化锌避雷器(MOA)不拆高压引线预防性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将实测容城2#变220kV桥MOA的绝缘电阻、直流1mA电压U1mA及75%U1mA电压下泄漏电流的结果与拆高压引线试验数据对比,证明该法准确、高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针对蒙西电网部分500 kV变电站220 kV侧单相短路电流超过三相短路电流,甚至接近断路器的额定开断电流,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以吉兰太500 kV变电站为例,首次进行了内蒙古电网500 kV自耦变压器中性点加装小电抗降低220 kV电网单相接地短路电流的研究。分析了吉兰太500 kV变电站主变压器经不同数值小电抗接地时对220 kV电网单相接地短路电流的影响,推荐选用ZJKK-240-15型电抗器,即每组主变压器经15Ω小电抗接地,可以将220 kV母线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值从48.733 kA降为43.032 kA,满足电网安全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魏春林 《电力建设》2009,30(8):133-133
电流法能够有效检查电流互感器的变比情况。以下几例变比异常现象就是采用升电流的试验方法有效地找出了故障的原因。 对如下试品作变比核定试验。试品型号:LB6-110W2;额定电压:110kV;额定频率:50Hz;额定电流比:2×600/5A;额定绝缘水平:126/230/550kV:额定短时热电流:50kM3s:额定动稳定电流:125kA:一次联结:并联。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起220 kV电缆终端故障造成220 kV变电所全停事故,进行了故障终端解体检查和事故原因分析,指出220 kV故障电缆终端尾管与电缆金属护套的铅封施工工艺存在缺陷.电缆终端尾管与铝护套处于完全分离状态,致使电缆金属护套电位悬浮,长期运行下出现发热和灼烧,最终导致电缆绝缘击穿.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GW4-220 kV高压隔离开关热稳定性,在建立矩形和W形截面触指触点静态接触下接触系统稳、瞬态数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从理论和仿真两方面研究了隔离开关在50 kA/3 s下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导电回路发热主要出现在接触系统,而接触处发热又主要为接触电阻发热,最高温度出现在接触线处;在承受短路电流50 kA/3 s时,热稳定性较差;W形截面触指系统最大温升明显小于矩形截面触指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