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铁盐对绢纺污泥进行调质,解决其脱水问题,试验研究表明在不同的pH条件下,有机高分子混凝剂和铁盐的混凝效果不同,直接影响污泥脱水性能;不同强酸强碱的使用,对污泥调质的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2.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调质用絮凝剂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浓缩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一般是通过投加絮凝剂调质后进行机械脱水处理。絮凝剂品种选择、投加量多少都直接影响污泥的脱水效果,絮凝剂的费用也是污泥处理运行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镇江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产生、浓缩处理、脱水形式过程的生产实践,针对污泥的调质用絮凝剂的种类、用量等着手,进行絮凝剂的分析选择。提出了絮凝剂的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确定污泥处理中药剂费的简易方法,同时建议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运行中应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絮凝剂用量。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pH值工况下,对脱硫废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了pH值对污泥产量、组成、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的影响。基于污泥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优化实验,对华能南通电厂脱硫废水"三联箱"工艺进行调试。结果表明:pH值越高,污泥产量就越高,污泥沉降比也越高。脱水性能的改变是由于污泥中各成分占比发生了改变,脱水性能在pH值为8.5时最优。投加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能显著改善污泥的沉降和脱水性能。现场"三联箱"工艺运行pH值为8.5,将非离子型PAM更换为阴离子型PAM,泥饼含水率和出水浊度分别降低至25.2%和12.6 NTU。  相似文献   

4.
两性聚丙烯酰胺在污泥脱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丙烯酸-丙烯酰胺人聚物进行曼尼兹反应,制备出两性高分子絮凝剂CPMA,研究了它在污泥脱水中的絮凝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向生化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中投加相当于污泥量0.8%的CPMA,在5×10^-2Pa真空度下过滤,污泥含水率由99.3%下降为69%,污泥体积降为原体积的1/44,燃烧热值提高44.3倍,污泥比阻下降,且滤液澄清,透光性好。  相似文献   

5.
pH值对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溶出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温条件下(25℃),采用批量实验,研究了pH值在4.0~12.0变化时污泥水解酸化效率情况以及水解过程中溶出的可溶性有机物(SCOD)、挥发性有机酸(VFAs)和氮、磷的质量浓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水解酸化效率递减顺序为碱性>酸性>中性.ρSCODρVFAsρ(NH4+-N)和ρ(PO43--P)随时间延续而增大,并且都随pH值升高(4.0~11.0)而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pH=11.0时,ρSCODρVFAs值最大,分别为2 599 mg/L和749 mg/L;pH=4.0时,ρ(NH4+-N)和ρ(PO43--P)值最大,分别为208.1 mg/L和193.4 mg/L.通过调整pH值能改变污泥水解酸化效率,并且选择pH值在10.0~11.0时,可以协调水解酸化效率与后续脱氮除磷系统N、P负荷之间的关系,既为脱氮除磷系统提供SCOD和VFAs,又可以实现剩余污泥减量.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了加温调质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加温调质对小麦粉水分含量、出粉率、湿面筋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随润麦时间的延长,出粉率整体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出粉率最大为65.54%,相比常温润麦增加了3.11个百分点。随着润麦时间的延长,破损淀粉含量先降低后升高;面粉的峰值黏度、糊化温度先增加后降低;面团形成时间基本上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润麦温度相同的条件下,拉伸特性的大部分数据均随着润麦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润麦条件的改变对小麦粉的流变学特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加温调质的方法,润麦温度为40、50、60℃,润麦时间为2、5、8、11、14、19、24 h,研究不同调质温度和时间对小麦粉馒头比容、白度、感官评价及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11h的润麦条件下,馒头的比容为2.47,L*值为88.32,感官评价得分为70.25,咀嚼性为3 092.81,回复性为0.421,硬度为3 743.80,弹性为0.919。在此润麦条件下,馒头比容较大,颜色较白,内部结构松软均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中原油田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在不同表面的接触角以及在污泥中加入化学剂后接触角的变化,应用热力学粘附功和内聚功的概念,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在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pH值对微生物种群的影响及两种颗粒污泥的特性.方法 采用实验室动态小试的方法,以葡萄糖为碳源,在两个SBR反应器(R1、R2)中通过调节pH值,使R1有机负荷率7(kg · m-3 · d-1)、pH=3.0~6.0;R2有机负荷率7(kg · m-3 · d-1)、pH=7.0~8.5.结果 R1在5 d后形成好氧颗粒污泥,R2在25 d后形成好氧颗粒污泥.pH值在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起菌种选择作用,不同pH值条件下均可形成好氧颗粒污泥.结论 丝状菌好氧颗粒污泥结构松散但易于形成;非丝状菌类好氧颗粒污泥结构紧密、稳定性好但形成时间长;非丝状菌类好氧颗粒污泥的污泥质量浓度最高达10.162 g · L-1,明显高于丝状菌好氧颗粒污泥5.85 g · L-1,两种好氧颗粒污泥均具有良好的有机物降解能力,平均COD去除率高达9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低pH值、低有机负荷引起的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对MBR工艺运行效果的影响,控制污泥膨胀,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试验以增加反应器内的碱度和污泥负荷来提供适应菌胶团生长的微生物环境为主,同时投加次氯酸钠杀菌剂和硫酸亚铁絮凝剂来辅助控制污泥膨胀.结果污泥膨胀期间,上清液CODcr平均去除率比未发生污泥膨胀时提高了6.31%;为保持恒定出水量,膜两侧压差在7 d内由10 kPa迅速增加到65 kPa.控制反应器内pH值7.2~8.0,BOD污泥负荷在0.292~0.323,调整十余天后,成功控制住了污泥膨胀.结论丝状菌比表面积大,在低底物浓度的条件下对基质的亲和能力比菌胶团强,污泥膨胀使膜污染急剧增加.创造有利于菌胶团生长的微生物环境可有效地恢复由丝状菌引起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11.
根据某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性质及现有工艺流程,通过固定几个参数进行正交试验,找出污泥脱水运行的最佳控制参数。结果表明,当加药比为2.4‰,滤带张力为0.45MPa,滤带走速为2.5m/min、药液浓度为2.0‰时,污泥脱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用氧化还原体系在水溶液中聚合加入辅助还原剂,首先制得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的阴离子聚体,再用二甲胺和甲醛进行曼尼希反应改性制得叔胺型两性聚丙酰胺,再用硫酸二甲酯季铵化制得季铵型性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混纺比对天然彩色棉/绢丝混纺织物风格的影响,制备了系列天然彩色棉(棕)/绢丝混纺机织物,并采用FAST对混纺织物的风格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表明,随着绢丝含量的增加,天然彩色棉/绢丝混纺织物的强伸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织物的风格变得相对滑爽,柔软,但造型性有所变差.少量绢丝的加入(<10%)对织物柔软性的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熟化发酵污泥的性能及挖掘其剩余有机碳源和能源,向熟化发酵污泥中投加NaCl与NaOH对熟化发酵污泥再发酵。通过投加0g/L、5g/L、15g/L、20g/LNaCl,分别考察不同盐度对熟化发酵污泥再发酵性、内碳源再提取情况及脱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初期,5g/L、15g/L及20g/LNaCl试验组与0g/LNaCl试验组相比均可以促进熟化发酵污泥EPS释放且生成挥发性脂肪酸,其中熟化发酵污泥再发酵与原熟化发酵污泥相比水解率可提高36%,酸化率可提高34%,氨化率可提高40%。发酵后期5g/L试验组与0g/L、15g/L及20g/LNaCl试验组相比加速EPS和可挥发性脂肪酸分解,同时发现,NH4-N含量随着盐度提高而增加,PO43--P含量随着盐度浓度的增大而降低。熟化发酵污泥再发酵后5g/LNaCl条件下可改善发酵污泥脱水性,15g/L及20g/L条件下恶化了发酵污泥脱水性。  相似文献   

15.
航道疏浚土与日俱增,利用疏浚土配制喷播基质用于坡面绿化,可以实现疏浚土的资源化利用。以疏浚土为主要试验材料,采用L25(53)正交试验设计,在疏浚土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聚丙烯酰胺(PAM)、高分子吸水性树脂(SAP)、稻草秸秆进行改良,并种植高羊茅进行盆栽试验,测定各试验组的物理结构特征、水分特征、化学性质、高羊茅出苗率等指标,分析PAM、SAP、稻草秸秆对疏浚土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得到基于疏浚土配制绿化喷播基质的配比。结果表明:在疏浚土中加入SAP能显著改善疏浚土的孔隙特性,降低土壤容重,提高疏浚土的持水能力;适量的PAM可以提高疏浚土中铵态氮的保留量,促进高羊茅种子的发芽,过量的PAM会抑制高羊茅种子的发芽;秸秆能显著提高疏浚土的养分含量,降低疏浚土的p H值;基质的最佳配比为每kg疏浚土内添加SAP 6 g、PAM 0.5 g、秸秆35 g。  相似文献   

16.
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污泥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所以污泥在土地利用时存在卫生安全问题,因此对于污泥中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污水污泥中主要含肠道病毒、细菌、原生动物和寄生虫四类病原微生物,其性质、特点以及在污泥中的含量有所差异.本文概述了病原微生物在污水污泥中的性质及危害,并对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ozonation on minimizing the excess sludge and enhancing the nitrogen removal in an effluent,batch and continuous experiments in two MBRs with and without sludge ozonation (namely combined and reference run) were carried out. Through ozonation at a dose of 0.16 mg O3/mg MLVSS,53.1% of the treated MLVSS was solubilized,and soluble SCOD/TN ratio of ozonized sludge (OS) was about 8.6 due to the release of cellular nitrogen-contained materials and SCOD loss by ozone mineralization. In addition,the results of batch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ests with OS supernatant indicated that solubilized sludge could act as a reducing power for denitrification and a nitrogen source for nitrification. 40-day operation of two MBR system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circulation of OS into a bioreactor enabled the combined system have two advantages over the control one. The observed sludge yield (Yobs) was decreased from 0.13 to 0.06g MLSS/g COD,while the nitrogen removal was increased from 64.6% to 72.3%. And sludge ozonation elevated the inorganic fraction of MLSS,but did not impact sludge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8.
主要针对贫营养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污泥减量化进行研究,在封闭条件下对MBR污泥进行为期16 d的监测。实验期间主要针对污泥浓度及污泥活性进行了定期取样分析,采用修正的污染指数(modified fouling index,MFI)对污泥混合液可滤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长时间的内源呼吸过程将加速降低污泥活性及强化污泥混合液可滤性的恶化;短时间内源呼吸过程将改善污泥混合液可滤性,有利于MBR工艺实现污泥减量化。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 of salt solutions(NaCl,Na2SO4 and CaCl2) on the conformational properties of partially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HPAM)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static laser light scattering(SLLS).The special interaction between CaCl2 solution and HPAM was also researched.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in structure of HPAM is interrelated with the charge density,the kind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salt solutions.The mean-square radius of gyration(Rz) and the second virial coefficient(A2) of HPAM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salt solutions,and the salt effect tends towards the maximum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salt solution is increased to some amou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