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深部巷道与浅部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和特征具有较大差异。为分析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特征,以永兴矿二水平-960 m水平,埋深约1 000 m的巷道为例,采用实测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实测数据得到:围岩的两帮位移量、顶板位移量和底板位移量大约都是在80~85 d后稳定,位移量都稳定时大约在85~105 mm;围岩的位移速度大约在85~105 d后趋于稳定,围岩的位移速度稳定后都降低到0.2 mm/d以下;锚杆和锚索的受力大约在90~100 d后趋于稳定,锚杆受到的载荷大约为13.5 t,锚索受到的载荷约20 t。可以得出永兴矿深部巷道围岩变形大约在掘支后的100 d内围岩位移量、围岩变形速度和围岩应力都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
深部煤巷刚柔二次耦合支护围岩控制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深部煤层巷道的围岩变形特点及采用刚柔二次耦合支护的理论依据 ,据此进行了锚杆与锚索支护参数确定 ,通过现场实测 ,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深部煤巷刚柔二次耦合支护围岩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深部煤层巷道的围岩变形特点及采用刚柔二次耦合支护的理论依据,据此进行了锚杆与锚索支护参数确定,通过现场实测,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深部煤巷锚网索耦合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南屯煤矿 93 上 0 2面上巷的具体工程地质条件 ,详细分析了巷道支护破坏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支护对策。通过对支护效果的分析 ,指出锚网索耦合支护技术在深部煤巷支护中的应用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深部松软破碎煤层巷道锚网索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锚网索耦合支护设计步序,对南屯煤矿93上01工作面巷道支护变形破坏比较严重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巷道围岩为高应力节理化复合型软岩(HJ型),并提出了具体白乜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转化对策设计,在对该巷道掘进位置及断面形状进行过程优化设计后,确定了具体的耦合支护参数。现场实际施工观测及回采期间巷道使用情况表明,锚网索耦合支护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该类巷道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济宁二矿深部回采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济宁二矿现场实际工程地质条件调查与分析,研究了深部回采巷道的变形破坏机理。深部巷道由于地应力大、地质构造复杂、膨胀性围岩、支护体与围岩不耦合造成巷道出现非线性大变形力学现象。对回采巷道断面、支护参数以及施工过程分别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合理的支护方案。用数值模拟对新支护方案进行了分析,巷道变形量明显减少。新方案在现场实施后,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兴安煤矿深部返修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场工程调查、岩体矿物分析实验的基础之上,分析并指出了巷道失稳破坏的原因是软化难度系数大、地应力水平高、围岩性质差,原支护设计不当。确认巷道围岩类型为高应力节理化膨胀性(HJS)复合型软岩。并确定了其变形力学机制及支护对策,进而对巷道返修提出了新的锚网索耦合支护设计。  相似文献   

8.
深部煤巷锚网索耦合支护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部围岩处于高应力环境下,表现出很大的流变性,特别是深部煤巷的支护问题变得越来越困难,淮南望峰岗矿5121B10工作面上风巷支护就面临这一难题。为此,本文就5121B10煤层上风巷进行耦合支护参数设计,针对关键部位进行加强支护,以减少局部的有害变形。实践表明:从巷道深部不同基点的位移来看,锚网索带联合支护巷道能够适应软岩的大变形,巷道变形稳定,为无煤柱留巷成功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平煤股份十一矿已进入了深井开采,工作面埋深超过800 m,地应力高,围岩破碎,采用普通锚网支护的回采巷道围岩变形量大,返修率高,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结合十一矿丁5-6-26071回风巷的工程地质条件,以锚固体强度强化理论为指导,提出了预留断面强力锚杆锚索协调支护理念(即合理布置锚索位置和安装硬木托板),并对该矿丁5-6-26071回风巷支护进行了初步设计.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预应力高强锚杆支护技术使巷道围岩得到有效控制,满足巷道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巷所处的地质条件比浅部要复杂,煤巷的支护也愈加困难.采用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室内及现场试验等手段,对夹河矿2442工作面上材料道的变形破坏原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的支护设计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1.
针对正通煤业小煤柱沿空掘巷原有支护设计不能满足生产要求,顶板和两帮出现较大变形等问题,分析了原有支护设计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巷道支护的关键点,提出巷道整体耦合让压支护技术,实现锚杆锚索和围岩的变形耦合、锚杆锚索变形耦合、锚杆锚索的让压协调受力,设计出耦合让压锚杆+耦合让压锚索+焊接网+W钢带联合支护系统,数值模拟与巷道监测结果表明,采用耦合让压支护的顶板与两帮位移稳定值分别为90、70 mm,有效地控制了围岩变形,满足了安全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深井三软煤巷的支护面临着地压大、维护难等问题。文章结合唐口煤矿实际生产条件,采用高强度的锚网索支护加大对巷道围岩的支护强度,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保证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锚网索耦合支护在深部软岩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峰 《煤炭技术》2012,31(8):116-118
以某矿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预应力锚网喷、锚索耦合支护机理,确定了深部复杂条件下合理的锚网喷+锚索耦合支护结构,并优化了支护参数及施工过程。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案可充分保护巷道浅部围岩,调动深部岩体强度,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有效控制巷道变形,支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矿井采掘接续紧张局面,以新元煤矿3108工作面辅助进风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和工业性试验的方法,提出了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方案,包括基本支护与补强支护及巷旁充填支护与顶板加强支护,设计了相关参数,留巷围岩稳定,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孔翔  高瑞  邓小勇 《煤矿安全》2013,44(6):139-141
基于"采前加固"和"采后治理"的"两阶段"留巷原则,分析了留巷围岩控制的主控因素,制定了潘一东轨顺沿空留巷围岩支护对策,进行了沿空留巷工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两阶段"支护方案后,留巷表面位移量较小,围岩稳定,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加大,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现已成为深井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这是深井煤矿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95206材料道深部沿空掘巷段,根据其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及深部沿空掘巷围岩控制原理,提出了高强锚网索耦合支护方案。现场试验表明,高强耦合支护体系能有效控制深部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新桥煤矿留小煤柱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203胶带巷是新桥矿第1个留小煤柱的沿空巷道,依据新桥矿2203工作面的地质资料及井下实际调研,分析巷道围岩结构及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并运用离散元数值计算软件FLAC5.0,分析了不同煤柱宽度下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位移情况,确定该巷道合理煤柱宽度为5.5 m;结合煤柱宽度,并运用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位移情况,确定了该巷道最优锚杆支护参数.同时提出了一套强调附件整体支护强度、刚度和高预紧力的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巷道采用高强锚杆、长锚索及高刚度的M型钢带加沿空帮桁架联合支护形式,有效控制了巷道在不同时期的变形.通过矿压观测,巷道维护效果良好,实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回采率、节约掘巷成本,薛虎沟煤矿2-106A工作面运输顺槽设计留小煤柱护巷掘进.通过理论计算初步确定窄煤柱护巷的合理宽度为5 m,为验证其合理性,建立模型对不同煤柱宽度条件下的巷围岩变形情况进行分析.现场应用过程中进行围岩位移监测,顶底板的最大移近量为156.8 mm,煤柱帮的最大移近量为80.5 mm,实体煤帮...  相似文献   

19.
济阳煤矿为了使2709N工作面回采时的材料巷得以保留下来作为2710N工作面开采时的材料巷,采用粉碎的煤矸石、粉煤灰和胶结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的膏体材料对2709N工作面材料巷一侧的采空区进行充填形成巷旁支护体,巷旁支护体宽度为9 m。留巷后巷道稳定,满足使用要求,不仅减少了巷道掘进量,而且消耗了大量煤矸石并多回收资源6 226.5 t,取得了重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0.
深井软岩巷道顶板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谷满  姜光 《煤炭工程》2011,(9):29-30
 软岩巷道围岩具有强度低、易扰动、可塑性与流变性较强等特点,因此对其支护技术要求较高,而深部矿井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更为复杂。本文以中平能化集团六矿丁5-6-22170工作面运输平巷为例,采用钻孔探视法对软岩巷道围岩破坏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支护方案,并成功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章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以为同类巷道支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