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归纳了国外产业创新的4种主要模式,即技术推动模式、政策拉动模式、企业联动模式和环境驱动模式;分析了我国产业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产业创新的模式,提出了我国产业的技术创新是根本,需要多维主体协同推进;产业的制度创新是保证,需要上下协调系统实施;产业的环境创新是有力保障,需要全面配套综合推进的产业创新观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部五省产业现状分析 ,提出产业创新战略必须通过政府政策的有效支持以及各产业界的协同发展 ,采取多维协同的主体创新战略、聚类突破的龙头拉动战略、借势扩张的集群创新战略、重点倾斜的项目支撑战略 ,推进中部区域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从而从整体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快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进程 ,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品-产业-区域集成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围绕从产品创新到产业创新、从产业创新到区域创新的纵向集成问题,提出了产品-产业-区域集成创新的点线面原理;研究了产品组合创新与产业纵横集成、区域网络化集成的集成对象;探讨了创新能力、创新投入、创新过程和创新绩效的集成评价。  相似文献   

4.
产业融合蕴涵着新产业的诞生,是一个新产业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融合式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从产业融合的内涵、动因、测度拓展到融合效应、模式和体系构建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发现融合式创新对我国产业融合具有驱动作用,制造业中融合式创新的表现形式具有协同化、体系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有效途径,积极培育和推进地方产业集群已成为目前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本文对产业集群创新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针对武汉光电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促进武汉市光电子产业集群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及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实证分析了包括FDI、进出口和公共R&D等国内外不同技术溢出渠道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专利创新和新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自身的研发投入是产业创新的基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公共研发是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关键因素;通过出口学习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提升产业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FDI流入和技术引进没有给产业带来模仿创新和技术泄露。  相似文献   

7.
温州近年来出现了企业家“跑路风波”和部分企业外迁等产业升级难的现象。本地创新资源不能满足企业升级的需要是温州产业升级难的重要原因。在丰富本地创新资源和建设创新基础设施方面,要形成基于创新的新优势,地方政府具有重要作用。地方政府要坚持长期的高强度的创新投入,积极塑造有利创新的软硬件环境。国家创新政策应注重鼓励传统产业对高新技术的吸收和利用;提升行业技术和质量标准,发挥市场淘汰机制,激励和倒逼企业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8.
为了摆脱衰退困境,企业必须重视战略创新。首先,企业应当识别衰退。而技术替代和需求的变化是衰退产业的主要成因;其次,要认识到以产业转型为核心的战略创新是衰退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企业只有依靠战略创新才能克服衰退陷阱,进而获取衰退企业长远发展的竞争力;同时,应根据衰退企业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战略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页岩气开发不断取得突破,部分省市谋划发展页岩气产业的融合创新,但如何实现融合创新发展是受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研究美国页岩气产业的融合创新方式,提出了中国页岩气产业与现有产业融合创新的建议:第一,初始阶段,政府引导技术融合创新;第二,核心技术研究成功阶段,推进与传统油气产业融合创新;第三,针对下游产业,实施产业链延伸融合创新;第四,针对资金需求与风险,可实行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10.
以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为基础,采用构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系统指标体系及Z-score对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测算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协同度。通过对产业内部创新主体子系统和产业外部创新环境子系统有序度和协同度的测算,得出两个子系统的有序度都呈一定上升趋势,但并不协调,创新系统整体协同度较低;产业集群创新主体子系统对整个系统协同度的演进起主要作用,外部创新环境系统起辅助作用的结论。需从调整创新主体资源投入结构、加强金融环境建设以及促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着力提升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适度垄断下建筑业技术创新效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缺乏生机,通过适度垄断来激励建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失为一种较优选择。文中先假设建筑行业内,超级大企业可以全面地参与行业竞争,运用企业产出模型证明了建筑业适度垄断企业数目确定性问题。其次,以国有大型施工企业为主体,进一步假设在适度垄断下建筑企业连续增加R&D费用可以提高生产力,并且在建筑企业的生产阶段均有研发(R&D)投资,运用LaGrange函数建立了适度规模下建筑业技术创新效用模型,模型解揭示我国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用不明显,同期的建筑业技术创新障碍性因素调查研究和1991-2004建筑业的增长率曲线支持此结论。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基于行业标准的高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行业企业参与产学研的动力不足、缺乏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的协同合作机制、科学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有待完善等核心问题,本文提出了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长效运行的策略:以教学方法为突破口推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创新,以高职院校联合行业企业开发科技项目为支撑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有竞争力的聚集是区域长期经济增长和繁荣的源泉,从区域产业聚集效应的总体性、规模性和动态性3个角度,建立了FDI区域产业聚集效应定量分析的指标体系。并应用此指标体系对辽宁省各产业外商直接投资聚集效应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辽宁省各产业FDI区位熵及辽宁省各产业FDI聚集指数,分析得到FDI产业聚集强化部分产业、形成部分产业、衰退部分产业、劣势部分产业,对各部分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汽车工业 ① 是重庆三大支柱产业中第一支柱产业。在国内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和汽车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重庆汽车工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从汽车工业在重庆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其发展的优劣势的分析 ,谈点对重庆汽车工业发展的看法。考虑到汽车工业的未来走向 ,将以汽车行业为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能力是我国汽车产业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了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以及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环境因素 ,认为我国汽车产业惟有实行技术创新的合作 (融入 )战略、平台战略和集群战略 ,才能有效利用国际、国内及地区的创新资源 ,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中国轿车工业的起步、发展历史,概括了中国轿车制造业目前的水平、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中,中国轿车制造业要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必须采取如下对策: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国家创新体系;制定有利于轿车制造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坚持消化吸收与技术创新相结合;面向全球市场,加快轿车零部件工业重组;借小康东风,推动家庭轿车消费.  相似文献   

17.
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药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药品专利保护是医药产业创新能力的基础制度和重要保障。以1998年至2010年的中国数据为样本,采用灰色关联法对药品专利保护与医药产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药品专利保护对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的影响都比较显著。基于此,提出培养具有专利意识的创新人才队伍、完善药品专利保护制度和构建药品专利利益平衡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创新投入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版权保护是文化产业的基础制度和重要保障.以2005年的中国数据为研究样本,对版权保护与文化产业创新投入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版权保护对文化产业创新投入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其弹性系数为5.384.基于此,提出完善版权立法体系和优化版权执法保护环...  相似文献   

19.
产业创新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从中部六省的三大产业结构、农轻重产值结构、农业行业结构、工业产业结构和高新技术产业5个方面,分析了中部产业发展的概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中部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四大机遇与四大挑战;提出了中部地区产业创新的4个基本途径,即通过产业链延伸、产业创新平台搭建、产业信息化提升和产业集群化发展来实现中部产业的创新与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职责和作用的阐述,着重分析了技术创新过程中高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主要界面障碍和成因,提出了改善界面管理的几种新模式,即合作创新、动态联盟、高技术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