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吴攀 《发电技术》2020,41(3):231
为解决光伏发电系统发电功率在不同条件下误差较大问题,提出光伏发电系统发电功率预测新方法。通过分析光伏发电系统结构,研究光伏发电系统发电功率影响因素;以季节和天气类型作为历史样本选取样本源,针对气象部门提供的预测日分时气象数据在历史数据库中寻找相似数据点作为历史样本;依据历史样本构建离线参数寻优数据总集,使用核函数极限学习机算法构建发电系统发电功率预测模型,通过粒子群算法优化模型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同条件下预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发电功率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1.47%和6.39%,光伏组件在综合异常条件下发电功率预测误差相对变化均低于1%,证明所提方法满足实际预测要求。  相似文献   

2.
韩玉争 《硅谷》2013,(9):105-105,57
在光伏发电系统里,为了能充分利用光伏发电功率,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叙述了两种在光伏发电系统中最常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指出了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总结并展望最大功率点跟踪在光伏系统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将双面光伏组件安装在不同材质地面上,研究了双面光伏组件在户外环境下的发电性能。结果表明:在当前组件安装方式下,沙土地面上相同标称功率的双面光伏组件的年平均发电量比常规单面光伏组件的增益18.21%;水泥白漆地面上相同标称功率的双面光伏组件的年平均发电量比常规单面光伏组件的增益24.33%;碎石地面上相同标称功率的双面光伏组件的年平均发电量比常规单面光伏组件的增益18.72%。  相似文献   

4.
新型宽带动力吸振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导纳功率流理论建立了变截面阻尼复合梁式新型宽带吸振器吸振分析理论模型,以输入被控制结构净功率峰值最小为目标函数,运用混沌粒子群算法对吸振器参数进行了优化,并给出了吸振效果较好的参数分布范围。结合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混沌粒子群算法优化后的得到的变截面阻尼复合梁式新型宽带吸振器具有好的吸振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丹阳 《硅谷》2014,(6):31-31,29
为了提高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文章着重对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单个光伏电池的建模、仿真来认识光伏电池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曲线,选取扰动观测法进行研究,并选用BOOST电路的DC/DC功率变换器,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光伏系统的仿真模型,并通过脉宽调制(PWM)占空比的变化来改变电路的输出电压来实现对最大功率点的跟踪。  相似文献   

6.
《中国测试》2017,(11):108-111
为验证基于FPGA的光伏最大功率跟踪系统的应用效果,采用SOPC和FPGA技术,设计一款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系统。采用Altera公司的Quartus II软件开发SOPC光伏控制系统,通过三点比较MPPT控制算法提高最大功率跟踪稳定性。根据Avalon总线IP核的设计方法,利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设计光伏MPPT控制IP核,通过带有EP4CE6F17C8开发板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基于FPGA设计的光伏MPPT控制系统工作稳定,能动态地跟踪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的变化,具有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和易于升级等优点,可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  相似文献   

7.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提出运用最大功率跟踪方式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acking),实现光伏电池方阵输出功率向电能的最大程度的转化。并通过matlab中simunlink建立相关模型进行验证。以此改善光伏发电效率,减少光伏太阳能板的面积,降低引入光伏系统的成本与门槛,从而对普通计量技术机构采用光伏系统为小功率计量器具供电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光伏并网后容易引起系统的不安全运行,传统的备用配置方法经济性较差的情况,为保证系统在弃光最小化情况下安全运行的同时提高经济性,引入失负荷及弃光风险指标,建立了光伏并网后不同场景下的备用优化模型。该模型以最小化发电成本和备用成本为目标函数,功率平衡、机组特性及可中断负荷等为约束条件,利用线路保护反时限特性将线路潮流约束转化为对应时间尺度的热稳定极限值,综合求解含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场景下,线路保护反时限特性所对应的不同响应速度备用优化调度模型。含光伏系统的IEEE 6机30节点系统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及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有源控制解耦中压电作动器位置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基于声辐射模态理论进行有源控制解耦中压电作动器的位置优化问题。以往的研究得出:只要四组作动器满足某种对称形式布置,就可以实现声辐射模态的有源控制解耦,但是满足对称性布置的四组作动器位置有无数个。在主动控制中,压电作动器的位置如何布置一直是个难题。论文以输入控制功率最小化为目标,对四组压电作动器的位置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测试》2019,(11):14-20
针对现有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技术存在的未能充分考虑气象因素、提取特征不充分等导致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LSTM网络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根据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特点,从循环神经网络(RNN)推导出其一般计算过程,阐述该预测方法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提出基于改进型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光伏发电率预测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并优化神经网络带来的过拟合问题,且引入RMSProp算法获取模型最佳的损失函数值,确保得到最佳的预测结果。综合考虑对光伏发电功率产生影响的多种气象因素,并将气象因素做标准化处理后作为模型的初始输入量,在Spyder软件上对预测模型进行仿真验证。最后将上述模型与单一输入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的预测结果明显优于单一因素,仿真结果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光伏系统接入电网作为光伏发电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光伏发电对公用电网的影响。未来光伏并网多应用于110kV以下的输电线路,电网运行环境极为复杂,并网技术难点亦将倍增,光伏发电功率的波动性、随机性、高渗透率给中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双面光伏组件由于正反两面均能发电而受到关注,如何测试其功率是当下研究的热点。对目前行业内最新的3项标准草案和1项测试方案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并对其测试方法提出了参考建议。通过试验发现:在不同标准的指导下,同一块组件功率的测试结果差异较大,双面光伏组件的功率测试需要统一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的家用空调系统,本文设计了一种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为基础,与国家电网并网,共同驱动空调工作的系统,称为光伏并网式家用空调系统。利用光伏发电技术,通过逆变器将太阳能提供的电力转变为220 V、50 Hz家用电源,实现与市电电网的并网,来共同驱动空调运行。利用焓差实验室,对光伏并网式家用空调系统在连接100 W、135 W和185 W不同功率太阳能电池板进行空调系统的性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光伏并网式空调系统能稳定驱动运行。在标准工况下,与常规家用空调系统相比,制冷模式下,光伏并网式空调系统的制冷功率分别减少52 W、78 W和104 W,能效比分别提高4.2%、5.5%和10.2%。制热模式下,光伏并网式空调系统的制热功率分别减少68 W、84 W和116 W,性能系数分别提高6.4%、8%和11%。这表明光伏并网式家用空调系统是可行的,还可以有效节能。  相似文献   

14.
在遮阴、灰尘等光照不均匀的情况下,光伏电池输出特性P-V曲线呈多峰的特点,传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无法找到多峰状态下的全局最优解,一般的智能优化算法后期乏力,需要切换到传统的MPPT控制上去,在渐变的动态过程中可能导致跟踪失灵。为解决最大功率点追踪问题,避免控制过程陷入局部最优解,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优化的MPPT算法,该算法极大地保留了过程的连贯性,既增大了初始化的混乱程度,同时改善了遗传优化早熟和收敛慢的问题。通过MATLAB仿真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该算法能够在光照不均匀时快速的追踪到最大功率点,并且收敛性良好,为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是由太阳能电池和并网逆流器来实现供电的流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在如今的生活应用广泛,由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光能转换成电能,各种优势和功能都得到专业人士和国家政府的支持和研究,我们的研究方向也围绕着并网逆流器和光伏电池。他们的设备也已经在市场上十分火热,现在的太阳能产品已经普及到家用用户,所以讲解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性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恽旻  陈迪 《认证技术》2013,(11):48-49
太阳能光伏组件作为太阳能发电的最核心产品,其电性能参数(也称作标称功率或最大功率,单位为W)直接作为光伏组件产品贸易结算的单位。目前,国际上从事光伏组件检测的第三方实验室有数十家,电性能参数测试是各实验室最为核心的检测技术。由于各实验室使用的设备、测试手段不同,因此,对同一个样品测试出来的电性能参数有较大的差别,其核心指标——标称功率甚至  相似文献   

17.
运用导纳功率流法,建立了含集中质量负载的梁与板的耦合振动模型,分析了质量负载对耦合系统功率流传递的影响,并通过ANSYS的优化模块,对梁上附加集中质量的质量大小及在梁上的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表明:附加质量对耦合系统的功率流峰值有显著影响,影响的程度与梁板的结构参数有关;合理选择附加质量的质量大小及在梁上的位置,可以提高梁式动力吸振器的吸振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设计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器。该控制器采用升降压式DCDC变换电路,利用变步长占空比扰动法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设计以超级电容和蓄电池混合储能的充电方式,该方法在太阳光强较弱时用小电流继续对蓄电池充电,实现对蓄电池实时充电。对太阳能充电进行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器可以在任何光照条件下完成充电,超级电容与蓄电池混合充电比蓄电池单独充电时的充电电流增加了29.1%,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测试》2019,(12):126-131
该文提出一种新型光伏阵列等效串联电阻的简化计算模型,同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等效串联电阻的工程应用模型。该模型基于光伏电池的工程电路模型,通过推导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时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关系以求得光伏阵列运行在最大功率点时的等效串联电阻;基于光伏阵列实时运行参数与环境参数、标准情况下运行参数的关系,通过简化计算模型计算获取实时的光伏阵列等效串联电阻。现场实验结果表明:以上两种模型的计算值误差均在8%以下,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具有较高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由于昼夜交替和天气的影响,光伏发电不可能像传统以燃料为核心能源的发电厂一样具有比较平稳的功率输出,光伏发电具有不可控性和间歇性。将太阳能转化为电网可以接受能源的核心设备是光伏并网逆变器,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在开通和关断过程会引起电网中谐波、三相电流不平衡、电压波动、闪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