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支持动态联盟的多代理系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从联盟中获取最大利益,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参与多个联盟是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在分析了多联盟环境下企业的信息系统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持动态联盟的多代理企业信息模型。应用该模型构造的企业信息系统,能在完成单个联盟生产任务的同时,很好地对企业自身信息进行综合管理,较好地满足企业参与多个联盟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支持动态联盟的敏捷供应链体系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态联盟是现代企业合作的重要形式,而敏捷供应链是支持动态联盟优化运行的重要使能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理和 C O R B A 技术,支持动态联盟的敏捷供应链体系结构,可以很好的对联盟的动态重组进行支持。本文并给出了构造敏捷供应链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3.
支持动态联盟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岩  曹春平  王宁生 《控制工程》2003,10(3):201-204
敏捷制造正在成为21世纪制造企业的主导模式,而作为敏捷制造具体实现形式的动态联盟也将成为21世纪进行市场竞争的主要模式。这种环境必然对生产管理的核心-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通过分析动态联盟环境对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式的影响,提出了支持动态联盟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式,并从生产计划的制定、能力平衡、基于协商的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建立了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框架模型,为企业在先进制造模式下的运作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支持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与它紧密相关的概念是动态联盟。实际上供应链管理是动态联盟构想的一种实现。信息系统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必要工具,它理应围绕供应链管理所需的功能而设计。供应链管理因其具有独特的运作方式而必须运用并建立相应的Web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5.
1.背景随着国际贸易的形成和发展,市场竞争环境变得持续多变和不可预测,如何快速响应市场、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用户满意的新产品已成为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动态联盟正是应运这一需求而提出的提高企业敏捷性的一种有效途径。动态联盟是指为了响应已经或即将出现的市场机遇,由若干个优势互补的企  相似文献   

6.
面向动态联盟的企业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态联盟是企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方向,也是企业面临激烈竞争的应对之策。文章主要研究面向动态联盟的企业信息系统。首先分析了系统的复杂性,然后在系统抽象的基础上分析系统功能要求与性能要求,最后对实现技术进行了简介并给出一种实现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7.
陆地  陈有青  张小波 《计算机工程》2005,31(24):199-201
提出了一个支持动态联盟的工作流描述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Agent的分布式的软件体系结构,重点分析了基于多Agent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工作流的动态集成和工作流的执行。最后讨论了工作流的分布式协作监控。  相似文献   

8.
基于工作流管理的动态联盟企业信息系统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凯  白庆华 《计算机应用》1999,19(10):30-33
本文要用面向对象工作流管理技术,从对象定义,流程实现等方面阐述了本系统模型动态协作的设计思想,并从系统实施角度分析了CORBA对本系统模型分布性的支持,最后给出了包括 过程定义,过程执行,管理监控三部分的系统模型的构架。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代理的动态联盟基础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和客户需求的变化提出了组建企业动态联盟的要求,而企业信息系统的现状决定了需要新的技术来支持企业的信息集成。多代理系统的特征使它成为了构造动态联盟的有利工具。文章分析并介绍了多代理系统的结构特点,多代理间协同工作的方法,提出了基于代理的企业资源集成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刘巧勇  王卓琳 《微机发展》2005,15(10):33-34,38
在分析了企业动态联盟对工作流柔性的需求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活动分解的工作流模型。该模型采用了活动分解与分层递阶方法,使每一工作流系统的问题复杂度得到降低,并增强了系统的重构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柔性工作流的系统框架。该框架有效实现了动态联盟工作流系统的重构、软件重用和规模扩充。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weakness of the former production activity control (PAC)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mproved PAC architecture. The BIT-PAC architecture has been applied with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facilitates the information flow from Shop Floor to other areas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makes the organizations more integrated and productive. This architecture also facilitates the expansion of the Shop Floor functions without disturbing the basic infrastructure. Effectiveness of the BIT-PAC architecture was checked by developing and running application software on a network PC which has supported the dynamic flow of information from Sub-Producers and Sub-Movers to other areas of organization.  相似文献   

12.
    
Agile manufacturing (AM)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improving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Agility refers to the ability of an organization to adapt to changes within its environment and to utilize them for earning profit and constituting a major item of expense for any organization, having a palpable effect on its profitability. Manpower utilization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attributes affecting the organization's ability to be agile. In other words, an effective manpower utilization in any agile environment can reduce the workload and enhance the profitability of any organization. The efficiency of any agile organization lies in improved production, through the utilization of a smaller workforce without impacting on its work‐life balance. Thus, this research is focused on ensuring minimum manpower utilization on the machine shop floor of an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OEM) industry by implementing the Paired‐cell Overlapping Loops of Card with Authorization (POLCA) approach. Effective manpower ut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requiring focus in all areas relating to manufacture. However, POLCA, despite being a powerful and multiapplicative tool for AM, has still not been used by researchers for effective manpower utiliz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initiative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敏捷制造模式的数字化生产车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于敏捷制造的特点,分析了敏捷型数字化生产车间的内涵及特点。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敏捷型生产的体系结构和运行逻辑,并更深入地阐述了敏捷型数字化生产车间的信息通讯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制造资源业务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主要是通用的流程应用,它无法很好地解决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业务过程协同问题,本文在分析PLM业务协同过程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新一代开发技术.Net实现可嵌入的工作流引擎设计和工作流管理系统,提出面向PLM的过程模型和功能模型,解决了不同组织、部门、人员之间的跨地域协同工作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冬  孙瑞志  邹江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12):3750-3752
论述了分布式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其在企业高动态协作环境下应用时所展现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分布式动态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该模型在分布式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当的动态性,支持流程的分布式动态定义及流程的分布式动态执行,并能屏蔽掉建模语言的独立性,从而在工作流引擎的层次上集成已有的工作流系统。  相似文献   

16.
从协同的角度研究了制造业在分布式协同制造企业环境下所面临的相关技术问题,提出了基于工作流的分布式协同计划控制架构。该架构分为两层,在企业层对所有协同机构的生产任务进行动态的协同优化调度;在车间层对有限资源在需求约束下进行优化调度。应用扩展的工作流概念和功能去正确地管理活动序列,建立了资源管理、活动调度以及任务协同调度的优化模型。最后,提出了基于规则的更新处理组件用于提高系统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主动信息共享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亚奇  张树生  王健 《计算机应用》2002,22(1):18-19,23
主动信息共享技术是基于传统信息共享技术的发展方向。其内涵即在企业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的某一环节,当任务执行者需要某些相关信息时,主动信息共享系统会主动将完成任务所需信息及时地,有组织且准确近无冗余地传递给他,无需用户进行繁琐的查询检索工作,最终目的是实现“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形式传递给正确的人”。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企业流程所固有的多变性和灵活性,凸显了工作流在处理动态不确定因素方面的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ECA(event—condition—action)规则和活动选取一组合规则的动态工作流模型。该模型采用柔性活动对流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了封装,用活动选取一组合规则来约束柔性活动的具体化过程,并设计了一种高效的活动自动选取一组合算法,来实现柔性活动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制造型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等活动中涉及的产品信息的管理、集成与共享问题,建立基于工作流的制造型企业产品信息管理系统。提出4种制造型企业的工作流单元模型,并借助电子仓库技术,建立以文件签入/签出为核心的产品信息管理的通用模型,提出产品信息集成化管理系统架构。实践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制造型企业产品信息在企业内不同部门之间的集成和共享,同时能够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