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带有红外线数据传输(IrDA)口的移动通讯终端,像移动电话、PDA等,已经广泛普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数字终端使用者消费能力的提高是新的电子货币支付系统得以实现的基础,并势必改变传统的货币支付方式。红外线金融通信IrFM标准是一种利用标准IrDA端口进行室内红外线通信的规范,在未来电子货币支付系统的实现中具有广阔前景。全面分析了IrFM,并就该系统连接速度、安全性、可靠性、易操作性,互操作性等做了阐述,简要介绍目前该技术在各个国家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微型计算机》2004,(1):20-20
金河田创导7002B是一款具备红外线功能的机箱。机箱也能支持红外线?其实,只有搭配具备红外线接口的主板,机箱的红外线功能才能实现。创导7002B通过线缆和红外线适配器将主板红外线接口延伸至机箱面板上,使台式机能通过红外线与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及手机等其他支持红外线的设备进行无线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3.
无线局域网络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无线局域网简介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WLAN利用了无线多址信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并为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支持,使用无线电或红外线信号来处理数据传输,以替代传统线缆的同时,提供以太网或者令牌网络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通信厂商诺基亚最近向媒体正式介绍了其主张和开发的近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新技术——Wibree,无论它针对的应用领域、还是传输距离与速率峰值方面,都与当前的蓝牙技术有许多相同之处。例如Wibree的有效传输距离是10m,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1Mbps,应用目标是手机、手表、传感器等便携设备。不过,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技术,Wibree有超越蓝牙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工作所需的功耗较低,据称它通过简化数据传  相似文献   

5.
红外线是可见光谱中位于红色光之外的光线。尽管肉眼看不到这种光线,但利用红外线发送和接收装置却可以发送和接收红外线信号,实施红外线通讯。利用红外线通讯无需连线,只需将两设备的红外线装置对正即可传输数据。红外线通讯方向性很强,适用于近距离的无线传输。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不少带有红外线接口的打印机、扫描仪、数码像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它们均可与台式机进行无线连机通讯。虽然大多数主板均提供有红外线接口,能通过主板红外线接口与上述设备实现红外通讯,但由于市面上很少有红  相似文献   

6.
《微电脑世界》2006,(6):25-25
蓝牙作为近距离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案,近来在手机等便携设备上终于得到推广。不过,由于蓝牙自推出、炒作到推广的过程过于艰辛而漫长,使其是不久前推出的“蓝牙2.0+EDR“版本,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也只有10Mbps。  相似文献   

7.
秦天 《微型计算机》2007,(5S):96-98
如今蓝牙设备已经大量普及,笔记本电脑、PDA、手机、游戏控制器等都开始应用蓝牙技术进行近距离的通信和数据传输。但我们发现,当这些设备启动蓝牙时耗电量会大大增加,进一步缩短了本已捉襟见肘的电池航时间。而一种新的无线传输技术——Wibree,其耗电量仅有蓝牙的十分之一,它会在将来取代蓝牙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数据通讯中LZW算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串行通讯是计算机常用的通讯手段之一,但其通讯速率较低。为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响应速度,可采用数据压缩算法,无损数据压缩技术LZW算法就是较好的算法之一。本文把这种算法应用于无线数据通讯,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  相似文献   

9.
数据传输简单地分为有线(包括架设光缆、电缆或租用电信专线)和无线(分为建立专用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或借用CDPD、GSM、CDMA等公用网信息平台)二大方式。相比较,用无线电台建立专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比其它方式具有投资少、开通快和运行维护简单等优点,缺点是“不是那么稳定可靠”。 无线方式传输数据真的不稳定可靠吗?显然不是。我们生活越来越离不了的电视、卫星、手机等通讯工具中都有“无线传输”的方式,还是比较可靠的。无论无线通讯还是有线通讯,计算可靠不可靠有个量的尺度,就是误码率(BER)。一般要求通讯系统的误码率在10-6内,再结合传输差错控制协议,如反馈重传ARQ、KERMIT、XMODEM、ZMODEM等,就可保证绝对无误码,只是误码率大的系统需多次反馈重传,传输效率就降低。  相似文献   

10.
无线数传模块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本文通过介绍FE—SD430系列无线数传模块,使读者了解无线数传模块应用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王景景  宫琦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29):252-253
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SMS(手机短信)的无线家电控制系统,其主要思路是GSM MODEM和红外线遥控的结合应用。GSM MODEM收到短信后,通过SRWF-1无线模块,发送控制数据给单片机控制器,由单片机控制器发射红外线控制信号,完成对家电的控制。当需要控制家庭中的多个电器,可建立一个控制网络。由于本系统采用无线方式,不会破坏家庭已有的装修,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使用较广泛的近距无线通信技术是蓝牙(Bluetooth),无线局域网802.11(Wi-Fi)和红外数据传输(IrDA)。同时还有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近距离无线技术标准,它们分别是:Zigbee、超宽频(Ultra WideBand)、短距通信NFC、WiMedia、GPS、DECT、无线1394和专用无线系统等。  相似文献   

13.
基于ZigBee和GPRS的管道监测网络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管道监测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的应用背景、总体组成和特点,给出一种基于ZigBee网络与GPRS网络相结合实现管道监测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的应用设计,包括单片机、ZigBee和GPRS融合的硬件与软件设计,总结该设计方案的技术应用优势,分析其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明月 《电脑自做》2001,(8):79-80
红外线端口(又叫做IrDA资料,IrDA控制,或者IrDA Air)是红外线资料协会(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的规范。红外线控制埠是最常见的红外线接口形式。红外线信号沿视线方向传播,其传送光束的最大角度为30度,在5米范围内可以获得75kbps的双向资料传送速率(实际运用中会有所不同),最新的一项红外线数据传输标准是一种短距离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中传输的距离可达2米,同时得到9600bps到4Mbos的传输率。  相似文献   

15.
1 红外线接口的优点红外线端口通讯最大的优势就是方便 ,使用自己特殊的连接协议 ,数据传输速度能达到 4 MB/ s,而且在有效区域内 ,可以实现多机动态加入、动态退出连接 ,让多用户动态建立或终止连接 ,实现“断点续传”,有较好的保密功能。2 主板红外口的安装与设置首先要安装好红外线连接器。连接红外接口连接器和主板红外接口时要注意 5针插口的方向 ,方向插反可能会导致主板接口损坏。2 .1 正确设置主板 BIOS使用主板红外接口时需在 BIOS的“INTEGRATED PE-RIPHERAL S”子菜单中 ,将“Onboard Ir Da Port”或相关选项设…  相似文献   

16.
SCADA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及分析能力。设计了一种采用RTU采集子网内的各个传感器数据,通过Lonworks网络将各个RTU的数据传输到子网监测服务器上,然后各监测子网通过无线扩频通信系统,将数据传输到中心监测服务器。该SCADA系统应用在某油田输油管线上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单片机无线数据传输接口C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龚冬梅 《微机发展》2003,13(8):80-82,F003
介绍一种抗干扰能力强的单片机无线数据传输接口的工作原理与软件设计。主控芯片采用AT89C51单片机。通信方式采用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的DTMF信号和单工调频的无线通信方式。十六个DTMF信号码作为信息帧的十六种位码,以及采用校验码进行检错和纠错,使数据传输误码率几乎降到为零,极大地提高了无线数据传输质量。软件采用C51模块化设计,可方便地进行移植以实现各种数据的区域无线传输。本接口可应用于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无线通信自动登记和管理系统,也可应用于无线通信自动抄表系统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CDMA1X的无线数据传输业务广泛应用在移动办公、工业控制、远程遥测等多方面。文章简述了CDMA1X网络及其特点,并介绍了CDMA1X在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用PTR2000实现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无线数据通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应用领域要用到单片机和PC机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本文论述了利用PTR2000实现单片机和PC机之间无线数据传输的原理和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牨疚慕樯芰薌PRS无线数据传输在宜兴水务集团供水监测系统中的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供水监测系统的硬件组成、软件设计以及GPRS无线数据传输在供水监测系统中的应用和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