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光徽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9):191-194
为代替传统繁杂的汽车线束,汽车CAN总线应运而生。以CAN总线为基础,结合51系列单片机技术,研究开发了汽车前照灯的CAN总线多路传输系统。按照整体结构进行了CAN总线传输节点的软件设计,设计出并口CAN适配卡,通过编写动态链接库(DLL),向上层应用软件提供读/写函数接口,实现了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信。该设计使得传统线束大大简化,可靠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有效节约了线束安装空间。  相似文献   

2.
CAN总线智能检测仪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由于通信速率高,实时性好,可扩展性强,近年来CAN总线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通信网络中。为了满足CAN总线通信速率与故障检测的要求,设计了一款CAN总线智能检测仪。系统硬件平台以AT91sAM7A3为核心,包括CAN模块、CAN接口、时钟芯片、SD卡以及上位机。系统软件设计中进行了CAN总线自动位速率跟踪关键技术设计,并用C#设计了上位机人机界面。通过测试表明,该检测仪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了CAN总线技术在雷达整机操控及故障检测系统中应用。首先给出了CAN总线的特点以及协议,详细描述了系统的操控和故障检测的流程。本文的分布式监控系统采用总线型结构,其中上位机采用VxWorks系统,下位机采用单片机加上SJA1000控制器组成的系统,来收集各个节点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CAN总线以其简单的结构、灵活的通信方式,独特的短帧格式,高效的总线仲裁技术,为工业测控系统中高可靠性的数据传送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在电缆蠕变测量系统中上位机与下位机间CAN总线通信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2015,(10):49-52
针对CAN总线上节点模块的程序更新需求,研究了STM32从节点模块的应用编程(IAP)技术及设计方法。根据IAP技术的特点规划了STM32的Flash存储器分区,设计了用户Bootloader程序。另外采用Visual Studio C#设计了上位机用户界面程序,通过RS232转CAN接口实现了PC上位机与STM32节点模块的CAN通信。通过上位机和下位机的通信交互,论述了基于CAN总线的STM32节点模块应用编程技术及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43和CAN总线技术的锂电池化成系统。该系统由化成通道(下位机)和上位机组成。化成通道和上位机之间的通讯利用控制局域网(CAN)完成。本文介绍了这个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化成通道的通讯软件设计等。  相似文献   

7.
设计一款应用于桥梁健康检测的基于CAN总线2.0B协议的分布式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系统设计了带有CAN总线通信接口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底层模块以及具有实时监控与控制功能的上位机监控模块。底层模块的硬件设计以C8051F060高速型单片机为核心,内部集成A/D采集和D/A输出子模块以及CAN总线通讯模块。  相似文献   

8.
基于CAN总线的通信可靠性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现场总线,CAN总线通信相对于一般的串行通信总线,它的实时性、可靠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更加突出。本课题的目的就是验证基于CAN总线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通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张磊  李钟慎 《山东电子》2013,(5):156-158
为解决电机控制节点与上位机通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等问题,现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电机控制节点为例,采用CAN总线技术来实现远程测量电机转速、远程控制,搭配LCD模块,实现了远距离和强干扰环境下电机的可视化控制的系统。采用CAN总线技术有效地降低了通信成本,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一种微小型车辆和机器人的双处理器主从控制系统设计接口模块,控制系统以PC为上位机,DSP为下位机。该接口模块采用PCI总线通讯的方式,实现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通讯,上位机和下位机配合完成对某小型履带式车多个自由度的控制和车体姿态信息采集的功能。文中选用总线接口芯片CH365完成接口模块电路的硬件设计,并且选择驱动模型WDM,介绍驱动开发软件和调试工具,对接口模块进行驱动开发,完成驱动程序的编写。  相似文献   

11.
对于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自动找平控制系统来说,数字式控制系统的研制是目前的一个方向.介绍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数字式自动找平控制系统.该系统以CAN总线作为通信方式,PWM控制信号通过C8051F040单片机内部PCA可编程计数器阵列产生,并具有结构简单、信号稳定、实时性强、易扩展的特点.通过硬件实现和系统运行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控制效果,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CAN总线煤矿瓦斯智能节点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瓦斯气体监测的系统是保证煤矿生产安全的必备设备。分析国内外煤矿瓦斯气体监测系统特.羔.提出基于CAN总线煤矿瓦斯气体监测的网络系统。着重介绍以P80C592单片机作为CAN总线煤矿瓦斯智能节点.研究设计CAN总线通信接口电路、MAX306数据采集电路以及相应的软件设计等。通过研究设计表明智能节点具有简单明了、体积小、性能高、成本低廉、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能够满足煤矿瓦斯气体监测的网络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单片机C8051F040的CAN通讯程序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是一种使用CAN协议的串行通信网络。Cygnal公司的单片机C8051F040功能全面,而且内部集成了CAN控制器。文中简介了其CAN控制器及用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双单片机的数据通信模块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红红 《现代电子技术》2005,28(23):76-77,84
介绍一种基于双单片机技术的数据通信模块,他主要由2个AT89C2051单片机,调制解调芯片和RS 485总线接口芯片构成.该模块通过普通铁路电话线实现了车站信号的接力式传输,通过软件模拟SPI总线实现了两单片机之间的数据通信.该设计方法不仅简化了系统结构,分散了单片机的工作任务,而且增强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提高了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15.
罗诗途  张玘  罗飞路  王艳玲 《电子质量》2003,(10):J034-J036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Philips公司生产的SJA1000CAN控制器为核心,基于PC104总线的CAN2.0通讯卡的开发,并详细分析了该通讯卡的硬件结构和软件开发使用,该通讯卡实现了CAN2.0通讯协议的所有功能,并且各方面的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错误处理超载能力以及接收滤波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CAN总线是一种使用CAN协议的串行通信网络。Silicon Laboratories司的单片机C8051F040是完全集成的混合信号系统级芯片,而且内部集成了CAN控制器。文中详述了如何通过CAN总线实现对软件的升级,并给出具体的软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设计是基于带有CAN控制器的C8051F040单片机的CAN总线的数据控制系统,通过USB口,实现了两个CAN节点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CAN节点是基于C8051F040单片机设计而成的温度采集系统并且可以接收上位机传来的数据。上位机软件是基于VB语言设计而成的与CAN节点交互的接口,主要实现了接收温度数据并通过图表实时显示,与发送数据到CAN节点的功能。本设计对于研究和了解CAN多节点间的通信和控制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敏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22):142-144,147
叙述一种使用ARM7处理器实现USB接口与CAN总线的方案,通过其可以在PC实现对CAN总线上设备的监控。系统的主控制器为NXP公司的ARM处理器LPC2119,内部集成两路独立的CAN控制器。USB接口采用沁恒电子的CH375。描述了USB-CAN通信接口工作的基本原理及CAN总线与USB之间的硬件接口电路。同时,分析了固件编程及使用通用I/O模拟并口读写时序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TMS320F2812和USBI00的CAN—USB总线通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成  刘晓刚  刘春生 《现代电子技术》2011,34(2):176-178,181
介绍了一种基于DSP的CAN控制器和USB芯片的USB总线和CAN总线的通信模块的设计,提出了一种使用USB接口实现CAN总线网络与计算机连接的方案。利用USBl00芯片可在不了解任何USB协议的情况下,完成计算机RS232串口升级为USB接口,同时CAN接口采用DSP片上CAN控制器,硬件设计极为简单。在DSP的控制下,PC机与CAN节点可以双向通信,通信波特率可高达1Mb/s,传输数据稳定,可靠。实验证明,运用TMS320F2812片上eCAN模块来构成CAN总线通信系统更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20.
以CAN2.0A为基础,通过安装在PC机上的内置SJA1000 CAN(控制器局域网)控制器的CAN总线通信接口卡实现CAN总线与PC机的通信,通过CAN总线通信接口卡函数实现自己制定的应用层协议。该协议根据某通信系统需要及CAN滤波方式,确定了信息ID(标识符)的分配,定义了报文传输格式。文中分析了单双滤波对本系统报文接收的影响,验证了本协议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最后给出本协议多帧数据传输的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