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
<正>现有会计原则大都是历史成本计量时代的产物,随着公允价值计量的推广运用,历史成本计量下的会计原则会不会遭受巨大冲击?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对谨慎性原则、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公允价值计量导致谨慎性原则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虽弱化但并不完全排斥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一、公允价值计量对谨慎性原则的影响在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原则的影响中,谨慎性原则(Prudence Principle)首当其冲。以受托责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4)
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激烈讨论。本文对比IASB和F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对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是最相关的计量属性,对衍生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是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4)
成本与公允价值混合计量是当前我国会计的现实选择,但成本与公允价值具体如何结合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的问题。综合考虑会计目标的实现、我国会计的国际趋同、公司治理结构的均衡、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效应以及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会计计量应朝两个方向进行改革:其一,更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将第三级次的公允价值估价权力由企业内部转移至以外部资产评估机构,使公允价值的估价更"客观"、更专业;其二,扩大公允价值计量范围,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改为公允价值入账;存货改为成本入账,公允价值补充披露;投资性房地产改为全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5):66-68
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引入会计的准则体系。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势,以及我国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有利条件,并就如何实施好公允价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
<正>公允价值的引入一方面对会计计量模式造成冲击,形成了现有的混合计量模式,另一方面促进了收益观的变革,催生了综合收益(CI)这一新的业绩指标,加之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依然在现有会计实务中并存和混用,其他综合收益(OCI)应运而生。OCI既是混合计量模式的必然产物,也是对业绩报告(Performance Reporting)与业绩评价进行渐进式改革的衍生产品,但更多的是准则制定机构  相似文献   

6.
认为会计计量公允性在反倾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充分认识反倾销与会计计量公允性存在必然的联系,在反倾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计量的公允性是WTO公平贸易的延伸,而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在客观上存在一定差异,如何在反倾销中体现会计计量公允性,本文从会计计量公允性的认定,透明度,国际协调,客观公正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得出在反倾销中,会计计量的公允性的认定应该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以现值和历史价值加以认定;透明度是会计计量公允性的前提,在反倾销中的国际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会计计量公允性的应该充分考虑市场的客观环境,体现其统一性,层次性和用性及可靠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6)
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中有扩大运用的趋势,文章在分析公允价值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金融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的顺周期效应、股利分配、业绩评价、高管薪酬、纳税申报及债务人自身信用下降导致的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经济后果,以期为金融业更好地执行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4)
会计计量是会计信息准确性的关键,合适的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信息准确与可靠的保证。现阶段,会计计量属性正在由历史成本计量向公允价值计量转变,从公允价值的本质上来看,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中更准确、更可靠,因此,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郑璐 《中国建材》2013,(10):106-109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18项准则在计量中涉及到公允价值。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最大的亮点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目的主要是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也保持了一定的中国特色。实施新准则体系已6年,讨论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事务中的认可度、实施效果、产生的问题以及对策,对公允价值理论研究和事务指导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在逐步实现国际趋同,公允价值这一会计计量属性的引入和应用正体现了这一点。然而,我国的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推广也面临着制度和市场的挑战。为此,理论界和实务界在共同研究公允价值问题,本文也将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现实应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