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友人孩子结婚了,作为花艺之友的我,少不了要以花助庆,耍一把花艺的手艺来营造热烈活跃的气氛.于是我又找容器,又找花材,用个性的创意作品<爱心相拥>赠于他们.  相似文献   

2.
蔡俊清  曾清 《园林》2006,(7):8-9
驾车在流动的车水马龙之中,我感觉最为畅快要数急驶在忽高忽低、时而单线纵横如虹、时而交叠如织的上海的高架道路上,桥两边有着一晃而过鳞次栉比的建筑物。我想,这种快乐在于它的存在与我们热爱的花艺创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吧!同样是线的变化、交织和点的镶嵌,而这些正是现代花艺表现形式之所在。花艺的架构是插花表现的立体构成,也是工艺结构、图案、肌理等方面的综合构成。花艺用架构这种表现方式,改变了人们对花的观念,也创造了新的花文化。现代的社会生活环境,多见结  相似文献   

3.
许恩珠 《园林》1997,(6):7-7
现代社会送礼讲究的是体现送礼者的情趣和艺术品味,礼品花艺包装是包装与花艺的融合,巧妙地用花艺衬托礼品,令人有美的享受,富有艺术的情趣。  相似文献   

4.
天一 《园林》2007,(1):18-19
花艺的流行与服饰的流行一样,有着周期性的变化,同时又绝不等同于简单的重复,无论是花艺创作的形式、色彩,还是花材、容器,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所以,对摩登和流行花艺的诠释也永远是在不停地变化中。  相似文献   

5.
《园林》2004,(4)
刘飞鸣、邬帆伉俪是中国花艺界富有创新勇气颇具影响力的青年花艺家,在继承中国传统花艺博大精深、典雅蕴藉传统的同时,又深为西方现代花艺新的造型、手法、理念所吸引,制作出了一系列富有视觉冲击力、感动人心的花艺作品,曾多次在全国花艺大赛中获重奖。  相似文献   

6.
曹钧 《园林》2010,(10):74-77
艾相集,这是上海一家年轻得还来不及为众人所知的花艺和园艺公司。公司的创始人是一位70后的留法经济学硕士,在法国南部薰衣草的故乡留学、又在巴黎工作多年后,瞄准了国内蓬勃的花卉市场,推出了香草系列、居家型花艺作品,并在上海市世博会的法国馆、摩纳哥馆、德国馆花艺布置中崭露头角。他的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清新、淡雅而不带一丝杂质,没有西方式花艺作品大花、大色、大形的繁复。这种轻松的居家式花艺,简洁得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模拟创作,故而也可以常换常新。对我们多数的读者来说,让平日"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花艺亲密地进入家庭、顺手拈来,这恐怕是花艺欣赏过后最隆重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国画大师齐白石曾深刻地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艺术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地创新之中。王路昌老师的这几件花艺作品,用全新的方式诠释了花的美、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4)
<正>最近百味国出名了,我决定去那儿看看。甜甜街我来到了甜甜街。哇,甜甜街的房子又白又亮,还散发一股甜甜的味道。这里的房子是用冰糖建造的,我偷偷尝了一口,真甜!我来到宾馆,发现房间里的东西都是用布丁做的。我翻来找去,实在找不到床在哪  相似文献   

9.
在同一空间内。花艺设计从花材.色彩方面尽可能保持了一致性。张扬空间的个性。又不喧宾夺主。在不知不觉中使陈设.花艺设计成为一条线。贯穿整体。  相似文献   

10.
林惠理出生于台湾的花艺世家,在父母的熏陶下,从小就与花艺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成为世界级的花艺大师。现任中国台湾台北花苑艺术总监,美国花艺设计学院指导教授。1994年获得台湾杯花艺大赛冠军;1995年获得亚洲杯花艺大赛冠军;1997年获得世界杯花艺大赛第三名。曾多次赴德国、荷兰、美国、中国大陆、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地作花艺表演和花艺教学。  相似文献   

11.
汉普顿花艺     
Susan 《园林》2013,(10):86-89
每年吸引超过16万人前来观赏的汉普顿花展,是继切尔西花展后的又一个重要的全国性花展,其中花艺设计也是展出的一大亮点。今年这个区域主打乡村主题,展示玫瑰和花艺:这其中又包括葡萄酒和来自花园中生长的新鲜味觉体验,它们来自水果、蔬菜和各种香草。现场还可以购买到这些新鲜的产品,更还有即时的烹饪演示。  相似文献   

12.
水青 《园林》2005,(6):19
现代花艺既突破了传统,又继承了传统.中国的现代花艺,虽然起步略晚,但因花艺师们的热心努力,现在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传统插花讲究花材、器皿、几架的完美统一,脱离器皿的插花,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而现代花艺则是先考虑装饰位置,再考虑固定与供水;花艺所处的空间位置可随人的需要来设定.在造型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花艺不再拘泥传统的规则与手法,取而代之的是绑扎、串联、粘贴、编结等多种方式的采用,给了花艺师空前自由的想像空间和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3.
生活创造美     
《园林》2006,(9)
花艺世界真是千奇百变,许多想象的、具象的、写意的、写景的……都可以表现出来。这或许印证了一句俗话,"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艺术在于创新、在于捕捉。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能找到许多美的灵感。有一次与花友结伴而行,来到嘉定的古漪园,在河边见到一片丛生的苇草,如湿地再现,又似水面上出现了青纱帐。于是我们就把这个场景用花艺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再看一下成名的花艺作品,有许多都来源于生活。由于我们东方的插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12)
<正>这个暑假着实令我难以忘怀,这是我和柳杰同学用泪水和汗水编织成的故事。找工作——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假期找工作最早的主人公是我和同班的黄鸿斌同学,因为我俩住得较近,所以相约一起去找工作。其实早在放假之前,我们就和状元楼的厨师长约定去状元楼打工,过一个愉快而又充实的假期。但当我们到了状元楼后,发现情况与我们想的不一样。也怪我们想得太简单,忘  相似文献   

15.
曹钧 《园林》2010,(10)
编者按:艾相集,这是上海一家年轻得还来不及为众人所知的花艺和园艺公司.公司的创始人是一位70后的留法经济学硕士,在法国南部薰衣草的故乡留学、又在巴黎工作多年后,瞄准了国内蓬勃的花卉市场,推出了香草系列、居家型花艺作品,并在上海市世博会的法国馆、摩纳哥馆、德国馆花艺布置中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花艺软装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通过介绍花艺软装,明确软装方式的几种类型、特点与优势,肯定花艺软装的价值,从室内空间布局、花材种类、花艺配色、设计要求、装修风格、花艺材质6个方面,介绍花艺软装的运用,以期能够突出花艺软装优势,提高室内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丁稳林,1951年12月生,1981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曾任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副秘书长,现任亚太地区插花花艺联合会副会长、上海插花花艺协会副会长。从1985年开始接触艺术插花,丁稳林多次参加重大活动的环境花艺布置,屡屡在国内外插花花艺大赛中获得金奖。1987年,他和他的同事  相似文献   

18.
《园林》2006,(2)
在任何艺术语言中,花的表述最具生命力,也最具浪漫气息。我们创造现代生活,运用现代花艺美化生活,不必都采用严谨的构成方式,也可以轻松的心情对待,以开放自由的个性化花艺表达情感。个性花艺是一种文化的综合体现,是作者所思所想的表述。如果一个人在从众心理的的影响下进行花艺创作,作品可能十分优美,也极为精致,但却往往留有匠气,难觅其精神内含的个性所在。因此,在家庭花艺制作中大可不必太过循规蹈矩,将自己的个性抹杀。一件在家里摆放的花艺作品,就是取悦自我的精神食粮,亦可作为自我心灵的写照。若用"孤芳自赏"、"自得其乐"来形容才最为贴切。  相似文献   

19.
林惠理出生于台湾的花艺世家,在父母的熏陶下,从小就与花艺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成为世界级的花艺大师。现任中国台湾台北花苑艺术总监、美国花艺设计学院指导教授。1994年获得台湾杯花艺大赛冠军;1995年获得亚洲杯花艺大赛  相似文献   

20.
陈佳瀛 《园林》2010,(12):82-84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内,大大小小的花艺工程无计其数,如开幕式等重大活动、展馆布置、外国婚礼展等。但是,作为以"世博花艺秀"为正题,台上表演插花花艺,台后大屏幕宣传插花花艺的"世博花艺秀",是世博会内唯一的专场插花表演。在这里,插花花艺在世博舞台上作为主角呈现,让观众把插花艺术作为世博内容来观赏,堪称为中国花艺界的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