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充分发育烟叶失水特性及烘烤失水调控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成熟烟叶采收后失水基本规律及烘烤过程失水与品质研究表明,烟叶失水干燥特征曲线表现出“近等速—减速—再减速”特征,烟叶失水明显减慢的临界含水率在300%~350%区域。烘烤过程失水环境不同,烟叶失水速度可在4.3~26.8g.kg-1.h-1之间变异。在皖北烟区若依靠自然通风进行排湿烘烤充分发育烟叶,绑竿密度以每标准竿60~80片为宜,而且采用低温低湿烘烤利于烤房内不同棚次烟叶协调失水。在变黄期,烤房底棚烟叶失水量下、中、上三个部位分别以占鲜烟重40%、30%、27%为宜,失水速度平均值下、中、上三个部位可按11.0、7.5、6.8g.kg-1.h-1左右调控。若变黄期烟叶失水适宜,定色期失水速度调控的关键是在升温适宜条件下将湿球温度控制在37~38℃。  相似文献   

2.
EB-1型气流下降式烤房烘烤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1型气流下降式烤房的炉灶及重叠排列成三层的火管装置在烤房内的一侧,进风洞开设在安装炉灶及火管的侧面墙角,由设置在地平下的排湿沟及包围烟囱的直立套筒进行排湿,靠排湿套筒顶部的墙壁上开设回气窗,热气能进行部分内循环和外循环,具有节能效果。烤房内湿热空气随温度降低比重增大,从上往下流经烟层,不会在烟叶周围长期停留,能有效的防止烟叶“倒汗”,减少“挂灰”,提高烟叶烘烤质量。  相似文献   

3.
散叶密集烘烤烟叶外观与主要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散叶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外观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散叶密集烘烤因装烟方式与常规挂竿烘烤不同,烤房内温湿度环境及烟叶的外观形态特征发生了改变,影响烟叶质量形成的主要变化因素为变黄后期烟叶失水速度较快,定色阶段烟叶失水速度较慢,所需定色时间相应较长.采用变黄后期提前少量排湿、适当延长定色阶段烘烤时间的烘烤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因高温高湿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此外,散叶密集烘烤与常规挂竿烘烤烟叶化学成分变化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用密集烤房烤烟能节省劳力和降低劳动强度,安全性能好,节省燃料,与旧式烤房相比,更重要的是它能保证和提高烟叶烘烤质量。这些优点已被国内外的研究工作和生产实践所证明。因此,越来越受到烟区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广大烟农的欢迎。无论是用旧式烤房还是用密集烤房进行烘烤作业,都需要通过空气的流动把火炉的热量传给烟叶,并把烟叶所含的水分排除掉。旧式烤房中气流的运动是依靠自然通风方式进行的。而密集烤房则装有机械通风设备,在烘烤  相似文献   

5.
前言在烘烤过程中,除了使烟叶进行适当的生理生化变化之外,还需要排除烟叶内的水分,直至烟叶干燥.烟叶内的水分是通过受热汽化成水蒸汽,与进入烤房内的空气混合,然后排出烤房.因此,进风与排气在烟叶烘烤过程中极为重要.进风与排气量的大小、快慢和方法都将直接影响到烟叶烘烤的质量.我国各烟区现有烤房的进风排气设备(即天窗与进风洞)的大小和装置多凭习惯开设,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具体说来,黄淮烟区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研究烤烟晾制变黄时间对烟叶烘烤效果的影响,试验设置了24、48、72和96 h等4个晾制时间梯度,与采收后直接烘烤相对比,对烘烤过程中烟叶变化情况、能耗及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感官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烤烟晾制变黄可缩短烤房内变黄时间,降低烘烤能耗,对烤后烟叶的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化学成分、评吸质量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效果随晾制变黄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综合比较,烤烟晾制变黄48 h效果最好,可节省烤房内变黄时间20 h,有效缩短烤房使用周期,节约烘烤能耗15%,外观质量好,上中等烟比例提高5%,化学成分协调。  相似文献   

7.
针对茶叶粗加工中杀青等工艺存在的失水机理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观流体的水分散失模型。利用FLUENT软件构建了茶叶单细胞和多细胞的失水模型,对其失水过程做了仿真研究。结合热风滚筒杀青设备,将热风滚筒杀青机的进风口风帽由内凹改成外凸。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对细胞内部的水流速度有略微的影响,但流动速度加快不显著;优化后的进风口结构有利于杀青质量的提高。从微观角度对茶叶鲜叶中水分的流动进行分析,可为茶叶杀青等相关干燥失水设备的研发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软包装凹印过程中,为保证印品表面墨层完全干透且溶剂残留量不超标,在设计凹印机干燥系统时应关注以下三大要素:①基材在烘箱内的停留时间;②基材表面形成的涡流;③烘箱内的溶剂浓度差。在凹印机常规干燥系统(如图1所示)中,新鲜风通过进风箱到达换热器,将风温提高至设定温度,再利用进风机将热风吹到烘箱内对印品进行干燥。其中,进风口与排风口尺寸比例接近1:1,故基材表面形成的涡流不会太大,而烘箱内溶剂浓度差是靠风  相似文献   

9.
烘烤过程中温湿度对烤烟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烘烤过程中温湿度对烤烟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烘烤过程中,鲜烟状态下烟叶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呈双峰曲线,36℃时出现一个峰值,此时鲜烟的淀粉酶活性最高,38℃出现另一个高峰。凋萎状态下38℃时淀粉酶活性最高。小卷筒状态下,在37~40℃范围内,烟叶淀粉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②在干球温度38℃条件下,干湿差3℃(相对湿度79%)至1.5℃(相对湿度89%)范围内,鲜烟叶保持较高的淀粉酶活性,之后随着干湿差的减小,鲜烟叶淀粉酶活性迅速降低。在干球温度40℃条件下,干湿差3℃(相对湿度80%)至2℃(相对湿度86%)范围内,凋萎烟叶淀粉酶活性较高,干湿差小于1.5℃时,凋萎烟叶的淀粉酶活性有所降低。小卷筒状态下,烟叶淀粉酶活性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0.
烤烟气流平移式密集烤房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气流平移式密集烤房是在现有密集烤房结构的基础上,对装烟室、供热室、循环送风道进行重新布局改进后形成的烤房.同现有密集烤房相比,风机运行环境得到了优化,烤房内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装烟量增加,热能利用率得到了提高,烘烤成本有所降低.试验结果表明,气流平移式密集烤房空载条件下烤房内同层及两侧风速均匀稳定,烤房升温速度比较快,平均为7.04 ℃/h.同密集烤房相比,烟叶外观质量与等级质量没有明显差异,但装烟量增加685.5 kg;干烟叶耗煤1.26 kg/kg,较对照减少0.25 kg,总耗能减少0.49元/kg,节能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烟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烟叶在不同烘烤方式、不同烘烤条件下,烟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NR活性随烟叶的失水干燥而下降,失水干燥快,NR活性下降也快。在不同品种间,红花大金元的NR活性下降比K326的下降稍快。不同烘烤方式、不同变黄温湿度对NR活性变化也有影响,在密集烘烤和较高的变黄湿度条件下,NR活性下降最慢,酶活性保持的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2.
热风循环烤房试验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结果表明,热风循环烤房比对照烤房纵向温差平均减少1.34℃(平面温差基本相近),进风速增加1.7m/s,排风速增加1.0m/s,叶间风速增加0.1m/s,平均湿球温度减少0.55℃,上等烟提高13.4个百分点,均价提高0.71元/kg,每千克干烟耗煤减少0.47kg,每炉烘烤时间缩短8.75h,整炉烟变黄均匀一致,烤后烟叶颜色更加鲜亮。  相似文献   

13.
烘烤方式及烘烤条件对烤烟烘烤中细菌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烤烟烘烤过程中微生物的活动对烟叶质量有重要影响.为了解烘烤条件对细菌活动的影响,试验观察了不同烘烤方式和烘烤条件下细菌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细菌种类随烘烤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烘烤方式和烘烤条件对细菌种类的变化无明显影响.细菌数量则是在变黄期逐渐增加,烟叶变黄时达最大,以后逐渐减少.在密集烘烤中和高温高湿条件下,细菌量高于普通烘烤和低温低湿烘烤,说明采用低温低湿变黄有可能抑制细菌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不同烘烤条件下烟叶色素降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烤烟品种NC89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烘烤条件下烟叶的变黄指数和叶片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烟叶变黄时间的延长,烟叶的变黄指数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则趋于稳定;烟叶中叶绿素降解速度呈现出变黄前期降解缓慢,中期加快,后期又变慢的规律性。不同处理相比,以三段式烘烤工艺烟叶中的叶绿素降解最为充分,烤后烟叶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
烤烟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活性变化及色素降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制造的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烟箱,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淀粉酶和淀粉同工酶的变化,及对色素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叶变黄阶段,淀粉急剧降解,48 h后基本趋于稳定;淀粉酶活性从烘烤开始逐渐升高,并于36 h前后达到一高峰,随后降低,在叶片水分40%~45%和环境相对湿度70%以上时,淀粉酶活性高,淀粉降解快,淀粉酶活性升高和淀粉相对降解量呈动态正相关(rNC89=0.7517*,r云烟85=0.4479),在叶片水分含量降至10%左右时,淀粉酶仍保持较高的活性,但降解量很小,含量几乎趋于稳定。淀粉同工酶电泳胶板上明显可见3条酶带A、B、C,初步确定为α-淀粉酶、β-淀粉酶、R-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最高,且同工酶活性和生理生化酶活性测定结果相一致。烘烤过程中淀粉和色素降解规律相同,数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rNC89=0.9649**,r云烟85=0.9428*。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箱,研究了不同烘烤条件下烤烟叶片中主要化学组成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失水速度呈变黄期小,定色期大,干筋期小的规律性,干物质的烘烤的前半段损失多,中后期烤时间延长,烟叶内淀粉、蛋白质、不溶性氮、烟碱含量下降,还原糖、总氨基酸和Amadori氨基酸含量上升;低温变黄快速定色条件下,烟叶失水速度较慢,干物质损失量较多,淀粉、蛋白质等降解充分,还原糖、总氨基酸、Amadori氨基酸含量较高,而且变黄温度对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效应比定色期升温速度对其影响效应大。  相似文献   

17.
烘烤环境条件对烟叶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烟箱,研究了烘烤温湿度条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变黄阶段的温度和湿度对烟叶内在物质的转化和质量形成影响最大,其中湿度的影响更大。以36~38℃的温度、34~36℃的湿球温度使烟叶变黄,然后升温到54℃,并控制湿球温度38~39℃定色,干筋温度67℃,淀粉降解彻底,还原糖、Amadori有关的氨基酸含量较高,评吸结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紧张,烘烤设备分散,烘烤指导困难,烤房容量小,土地利用率低,能耗量大,烟叶烘烤质量难于保证等问题,采用微电脑编程控制进煤、升温、排湿、稳温、稳湿自控系统,确定了最佳容量为2 800~3 000 kg鲜烟叶,散煤燃烧供热式自控供给参数与装烟室内温湿度,使烟叶变化较为协调,烘烤1 kg干烟叶平均耗煤1 kg,平均耗电0.41度,烤后烟叶外观品质和内在化学成分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9.
施氮水平和烘烤条件对烤后烟叶品质及含氮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烤后烟叶主要含氮化合物之间及含氮化合物与评吸结果之间所作的统计分析表明,总氮、烟碱、蛋白质、氨基酸相互间均达1%的极显著相关,亚硝酸盐与总氮、烟碱、蛋白质分别达显著相关水平。评吸的各单项指标与含氮化合物之间大多数达到显著相关水平。香气、刺激性、吃味、劲头、甜度、总体质量与主要含氮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在10%的显著水平上成立。低温或高温变黄使各种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活性状态,使物质转化和积累更充分,有利于烟叶香味特征的形成,烤后烟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0.
影响烟叶烘烤质量的因素很多,本文根据在福建省三明烟区的实践和调查,主要从烤房结构、通风排湿设备及烧煤方法进行改革和试验,改变了过去的一些习惯作法,使烟叶的烘烤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