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光导纤维通信就是利用光导纤维传输信号,以实现信息传递的一种通信方式.光导纤维通信简称光纤通信.可以把光纤通信看成是以光导纤维为传输媒介的"有线"光通信.实际上光纤通信系统使用的不是单根的光纤,而是许多光纤聚集在一起的组成的光缆.光纤通信不仅可以应用在通信的主干线路中,还可以应用在电力通信控制系统中,进行工业监测、控制,在用途也越来越为广泛.本文对光纤通信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光纤通信在数字化经纬仪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纤通信作为一种新兴的通信技术,具有传输损耗低、传输带宽大、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传输质量好、保密性好等特点,拟在数字化光电经纬仪中引入光纤通信技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质量和速度.本文主要介绍单路信息的光纤通信实验的全过程,为在数字化经纬仪中引入光纤通信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现代通信技术中国,光纤通信作为其中重要的新技术,是现代化通信技术的基础性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在进行传输中,传输量较大,并且其抗干扰能力较强,这对于之后的电力通讯进步具有较为中重要的作用,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对光纤的传输特性进行介绍,然后在传输特性的基础上对其具体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纤来传输携带信息的光波以达到通信的目的.光纤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速率高、使用寿命长等诸多特点.本文介绍了掺铒光纤放大器的相关理论,并用OptiSystem系统对EDFA相关特征参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电子信息     
我国创光通信单波超长距离传输新纪录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单光源1Tbps LDPC码相干光OFDM1040km传输技术与系统实验"通过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测试及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  相似文献   

6.
光纤通信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这段历史也就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和光纤光缆的发展史。光纤通信因其具有的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备受业内人士青睐,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本文主要综述我国电力光纤通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电力变电站现行通信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电力系统越来越复杂的通信需求,电力通信已向着网格化、宽带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论述了电力通信的方式、变电站传输业务的种类和接口及传输设备的接入方式.指出了光纤通信因其通信质量稳定、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扩容简单、二次投资低等优点而成为现今变电站通信的主流方式;光缆接入的同步数字体系方式具有灵活的组网潜力和强大的维护管理功能成为新一代理想的传输网体制.光纤通信方式可为新的光传输网络的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按照现行电力调度通信技术标准中有关保护信号传输通道传输误码和延时的规定,对SDH通信系统的传输误码特性以及传输延时进行分析、计算和讨论,列举了一些实例,并以一些厂家SDH设备的实测数据为根据,证明SDH光纤通信系统完全可以满足保护信号的传输质量和传输延时的要求,可以作为继电保护信号可靠的传输通道。同时建议今后在规划电力专用通信网时,应该同时考虑复用保护信号,以提高通道的利用率,减少其投资。  相似文献   

9.
通信网的光交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信网的两大组成部分是传输和交换,随着通信容量的要求和光纤通信的发展,电交换中由于电子转移速度的限制成为信息通信的瓶颈,因而由光交换组成的全光通信网将成为今后通信网的主流。本文对光交换元件和光交换技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传播媒介来分类,现代通信技术可分为无线电通信、微波中继通信、同轴电缆通信、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 无线电通信 它是利用无线波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可划分为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通信。长期以来,我国的广播电台主要在中波段,其频率在300千赫——3兆赫之间。但这种通信方式由于容量小、抗干扰能力差,故只用于局部领域。 微波中继通信 虽然微波也是一种无线电波,但由于其波长比短波短(30厘米以下)、频率高(1000兆赫以上),整个微波波段的宽度达29千兆,因而其通信容量是短波的700倍,且传播性稳定。目前被广泛地用于长途干线的通信传输中。  相似文献   

11.
光通信技术因其通信容量大、保密性好等优点成为星间通信的未来趋势。光功率放大技术是解决光学星间链路的技术之一,以满足星间远距离通信需求。提出一种两级光放大技术,第一级采用掺钕(Nd3+)光纤放大器,获得1W输出功率,第二级采用固态Nd:YAG放大器,是基于两个掺杂浓度为1%的Nd:YAG晶体构成的放大器。经过优化设计后,总输出功率增加到3.5W。采用晶体放大器,可有效提高放大器空间抗幅照能力,可应用于相干星间光空间通信。  相似文献   

12.
啁啾光纤光栅的色散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光纤传输系统中,容量的扩大、速率的提高、距离的延长都与光纤的损耗、非线性效应、色散效应密切相关。随着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广泛使用,损耗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由于光纤色散能够有效地抑制四波混频、自相位调制等非线性效应,对光纤通信系统进行升级扩容的关键是解决色散问题。根据耦合模理论对均匀光纤光栅和啁啾光纤光栅的反射谱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啁啾光纤光栅的色散补偿性能优于均匀光纤光栅。设计了用啁啾光纤光栅对10Gbps光信号传输300km进行色散补偿的仿真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应用啁啾光纤光栅进行色散补偿能使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得到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因色度色散和偏振模色散引起的符号间干扰,引入一种新的光调制技术。通过将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应用于光纤通信中,构造出高速率、大容量、低成本的光传输系统。该方法与传统的光通信技术相比,具有更强的系统抗色散能力。利用OptiSystem软件构建仿真系统,分析了光正交频分复用(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OFDM)技术的抗色散性能。根据仿真结果可得出,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在高速超长距离的光纤通信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卫星通信以其不受地理条件限制、性能稳定可靠、覆盖能力强、容量大、成本与传输距离无关等优点,在民航通信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卫生通信在民航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光缆区别于传统的电缆,具有传输损耗低、传输距离长、原材料丰富、成本低廉等特点。早先光缆在传输网络中应用,主要存在于干线。而随着应用技术越来越成熟,人们对高速率、高带宽的网络需求,本地网也开始大规模的光缆网络建设来替换传统的电缆网络。随着光纤到户的技术应用,光缆在本地网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规模越来越大。其建设速度也可谓是“大跃进”式发展。因此给后期的维护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文章就本地网光缆线路在建设中的问题、维护的难点,以及如何提高本地网光缆线路维护质量提出合理化见解。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互联网和通信网是全球两大网络,目前这两大网络正朝着共同组成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方向发展,而光纤传输网是连接用户和网络、网络和网络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简述了国际互联网和光纤传输网的发展概况,并讨论了两大网络共同组成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优越性及互补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光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和降低网络阻塞率,利用光纤中受激拉曼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SRS)效应,对全光多路波长转换器提出一种改进。通过SRS效应的耦合波方程解析解,设计实现一路转四路的全光多路波长转换器,再结合拉曼光纤放大器(Raman Fiber Amplifier,RFA)增益平坦化方法,在多路波长转换器的基础上级联一段补偿光纤,前增益后补偿,实现输出信号光功率的平稳。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8.
面向航空电子应用的FC网络是一种具有确定性和实时性的通信网络。由于WDM具有轻质、高容量、多协议透明传输等多种优点,以波分复用为特征的先进光网络已经成为未来航空机载网络的技术选择目标。针对航空电子网络发展趋势,提出一种基于FC over WDM的航电光纤网络架构。该架构兼容了航电系统对延迟确定性和带宽可扩展性的需求,可实现对现有FC航电光纤网络的平滑升级。通过采用自主研制的FC仿真卡建立地面仿真环境对该架构进行实验仿真,从功能和系统性能两个方面验证了在航电光纤网络中引入WDM和光交换技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星上多路整体解跳处理的高增益抗干扰卫星通信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卫星通信中干扰和抗干扰的特点,研究了其抗干扰体制和技术,提出了一种采用星上信号处理和扩频等多种技术实现的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的卫星通信系统方案,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实验和仿真,该系统在通常情况下都具有35dB的最低抗干扰容限,其最高抗干扰能力可达60dB以上。  相似文献   

20.
分布式网络管理在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通信网络中作用日趋明显.Internet Communications Engine是一种准的,独立于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的分布式中间件平台.该文介绍了ICE通信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ICE动态调用与分发机制的方案,结合Java IO技术,实现跨平台参数及文件传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