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断裂控烃理论实现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大突破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罗群  庞雄奇 《石油学报》2003,24(2):24-29
断裂控烃理论指出:“断裂是陆相盆地控制油气生、运、聚、散和分布的根本原因;断裂与油气藏的关系是枝与果、藤与瓜的关系;科学的勘探思路是以断裂为基本线索,沿枝(断裂)摘果(油气藏),顺藤(断裂)摸瓜(油气藏)。对柴达木盆地的断裂控烃特征研究表明,断裂对油气的生、运、聚、散和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盆地腹地控烃断裂发育,资源潜力巨大,具备形成大型、特大型油气藏的地质条件,是最有利取得油气勘探大突破的重要地区,其中牛东—一里坪凹陷的鄂博梁Ⅲ号—伊克雅乌汝—鸭湖—台吉乃尔构造带、中南隆起区的碱石山—落雁山—船形丘、大风山—红三旱三—四号构造带应成为取得油气勘探大突破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热成因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勘探逐步深化,三湖地区热成因气正在成为新的勘探方向。阐述了热成因气的发现过程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指出三湖地区存在一个新的含气系统——新近系含气系统,对其主要地质条件开展研究后认为,勘探潜力巨大,其天然气资源量约1.5×1012m3,碱山—鄂博山—落雁山以西是下步浅层勘探的有利区带,鸭湖—台南构造以东是下步中深层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3.
通过高分辨、高精度古地磁测年剖面和地震生长层序分析,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地区新生代以来至少发生了10次构造运动、3期构造幕,反映了阿尔金地区经历了3次加速隆升的过程。该区整体具准前陆特征,下第三系以逆冲作用为主,沉积、沉降中心相对稳定,是柴西主要烃源岩发育区;上第三系以走滑挠曲为主,沉积、沉降中心沿阿尔金断裂带由西南向东北明显迁移。垂直阿尔金造山带向盆内区可划分为山前高断鼻带、中部低断鼻带、盆内下第三系冲断前锋和反冲带。柴西阿尔金斜坡地区现今构造圈闭是多期冲断、走滑、掀斜隆升叠加作用的结果,发育构造圈闭、地层不整合圈闭、岩性圈闭,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4.
综合勘探在柴达木盆地山前带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的勘探实践证明,柴达木盆地的山前带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场所之一。但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地震勘探困难,柴达木盆地山前带大部分还是地震的空白区。近几年开展了重磁电综合勘探,通过综合解释进一步明确了柴达木盆地与周围山系的关系,在山前带发现了一些沉积凹陷和逆掩推覆构造,为地震勘探提供了有利地区,拓宽了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柴达木盆地勘探新层系,测试并分析了该盆地5个油气田的8个天然气样品的氦、氩同位素比值,探讨了其在大地构造背景、大地热流和气源方面的示踪意义。研究结果如下:①柴达木盆地8个天然气样品3He/4He值分布在2.0×10-8~5.48×10-8的范围,总体平均为3.7×10-8,均在10-8量级,体现了典型的壳源成因氦同位素的特征。②据3He/4He计算的大地热流值较低,分布于41.2~48.2 mW/m2之间,平均44.9 mW/m2,低于东部地区大地热流平均值73 mW/m2,表明该盆地具有较稳定的构造背景。③根据天然气40Ar/36Ar的年代积累效应,结合烃源岩分布特征推测,柴达木盆地东部凹陷区伊克雅乌汝构造伊深1井天然气应源于上第三系;西部坳陷区尕斯油田尕斯8-6井和尕斯475井天然气应源于下第三系;碱山构造碱1井天然气应源于侏罗系,碱山构造碱2井的天然气应源于上第三系;北缘块断带南八仙油气田仙试1井的天然气应源于侏罗系;南八仙油气田仙试8井和马北构造马北1井的天然气可能主要源于侏罗系。  相似文献   

6.
冷湖0—5号构造是柴达木盆地以下侏罗统为烃源岩的一个含油气构造带,目前已发现油田除冷湖3号油田为侏罗系原生油气藏外,其他均为第三系次生油气藏。对该构造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钻井分析、区域地质特征及具体成藏条件的研究表明,冷湖0-5号具备形成侏罗系原生油气藏的石油地质条件,“下断阶找油”是冷湖0~5号构造的正确勘探思路及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中深层裂缝性油藏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狮子沟构造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坳限,毗邻阿尔金斜坡,属于狮子沟-油砂山构造带,走向北北西-北西西(见图1),地面构造为南陡北缓的背斜,轴线长25km,宽7.8km,构造面积164.3km^2。1957-1977年探明狮子沟构造浅层(N2^1-N1 ,即下油砂山组-上干柴沟组)细-含砾砂岩油藏;1977-1985年发现中深层(N1-E1+2,即上干柴沟组-路乐河组)裂缝性油气藏;1985年以后进入滚动勘探开发阶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50多年勘探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主要存在第三系、侏罗系两套烃源岩,第三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偏低,烃转化率较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低,主要分布在柴西地区。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Ⅱ—Ⅲ2型,主要分布在柴北缘地区。盆地内具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类储层,碎屑岩储层是主要储油层,在纵向上分布于侏罗系、古新统、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下段、油砂山组,在区域上分布广泛,以河流三角洲、滩坝以及水下扇等不同沉积成因的砂岩类储层为主。盆地石油总资源量为21.5×108t,石油的探明率为15.3%,具有较大的资源发现潜力,综合分析提出了下步勘探的重点预探区带有3个,即柴西南构造岩性区、狮子沟—油砂山深层构造带、柴北缘的潜伏构造带。  相似文献   

9.
马西洼槽中南部区带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西洼槽是饶阳凹陷的主力生油洼槽,它为任丘潜山构造带、南马庄构造带、八里庄构造带提供油源。马西中南部剩余资源量较大,勘探目的层系多、勘探领域广,有较大勘探潜力。通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构造精细解释和地质综合评价认为,马西断裂构造带为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发育带,南马庄构造带为地层—岩性圈闭发育带。下第三系Es3段为最有潜力的勘探层系。通过多种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技术的应用以及地震相分析,落实了一批构造、岩性—地层圈闭,为老油田的勘探找到了接替战场。  相似文献   

10.
浅谈柴北缘西段构造样式及成因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尔杰 《勘探家》2000,5(4):38-42
柴达木盆地是在第三纪是一泛河湖盆地。在上新世晚期以前,柴北缘地区西段一直处于较稳定沉积阶段,没有大的构造活动。冷湖-鄂博梁构造带第三系构造为上新世中期(N2^2)之后一次形成,此前第三系不存在有石油地质意义的构造。地震反射特征及地质分析支持这一结论。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层已引起勘探界的普遍注意,烃源岩演化研究及油气资源评价应结合本区上覆地层构造演化进行。柴北缘地区油气藏均为上新世晚期开始形成的原生油气藏,油气勘探中选区及圈闭评价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1.
顾树松  徐旺 《石油学报》2003,24(6):107-112
石油大学罗群、庞雄奇教授运用“断裂控烃理论”,论述了实现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大突破方向,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认识。但文章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如断裂控烃理论应该是20世纪 60年代以来众多专家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1998年新提出来的;中南隆起做为大突破方向,地质论据不足;鄂博梁Ⅲ号和鸭湖构造带能否作为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重大突破目标尚须重新评价。但罗文提出的包括依克雅乌汝、鸭湖等构造范围内的柴达木盆地东北斜坡带,上第三系中上部为一套浅湖、滨湖相沉积,有机质丰度虽低,但大部达到了盆地生气层标准,储层相对较好,伊深1井已发现低产工业气流,这是一个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的层系,配合采用平衡钻井技术,有可能获得上第三系的气藏。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的天然气勘探以前主要围绕第四系来进行,目前已发现了四个气田和两个含气构造,伊克雅乌汝构造上的伊深1井完钻之后,在上第三系N2%3地层内,发现了六个气层,标志着一个新层系气田的诞生。与该构造同处于北斜坡的构造还有台吉乃尔、鸭湖、南陵丘和驼峰山,为了扩大勘探领域,有必要对伊深1井及周边地区各构造进行解释和综合评价,本文在伊深1井单井评价的基础上,对各构造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希望对今后的天然气勘探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以垦东地区的勘探开发为例,介绍胜利滩海地区上第三系勘探开发技术。该区上第三系为河流相沉积,是主要含油层系;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构造、构造—岩性和岩性类,其分布与构造带和储层发育情况有关。运用相干数据体和正交切线等方法落实断层延展方向及断裂系统组合问题;采取微构造成图方法有效地反映了起伏较小的低幅度构造;利用测井约束反演并配合地震多参数等技术精细描述了储层空间展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勘探开发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勘探和开发目标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4.
昆特依凹陷中生界、新生界发育特征及构造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昆特依凹陷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断块带西段,紧邻冷湖和鄂博梁-葫芦山构造带,是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重要的油气勘探潜力区域。通过对昆特依凹陷内部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分布特征的分析,结合地震资料地质解释,认为在中生代末造山后的陆内调整时期,昆特依凹陷内分割性断块发育,形成压陷型分隔性断块坳陷;新生代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对柴达木盆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压扭性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伴随阿尔金走滑断裂的活动,昆特依凹陷受其影响和制约,发育形成压陷型沉降坳陷。昆特依凹陷内的潜伏背斜构造在新生代早期开始发育,第四纪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湖相藻灰岩油气藏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藻灰岩储层分布较广,是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碳酸盐岩储层中最重要的油气储层。目前柴达木盆地第三系藻灰岩储层主要见于西部地区的跃西、跃东、七个泉、狮子沟、花土沟、尖顶山、南翼山和大风山等地区,层位上从下干柴沟组上段(E3)至上油砂山组(N2)均有分布。E3和N1的藻灰岩主要分布于英雄岭222凹陷以西(西南)地区,N2和N2的藻灰岩主要分布于英雄岭凹陷以东(东北)地区,这与柴达木盆地的湖水进退、12沉积中心的迁移及盆地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湖相藻灰岩储层的成因类型主要包括两类滨湖亚相的藻坪灰岩和浅湖亚相的藻丘灰岩。滨湖亚相的藻坪灰岩和浅湖亚相的藻丘灰岩具有完全不同的沉积特征、岩石类型和储层特征。滨湖亚相藻坪灰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和溶缝为主,溶孔和溶缝的形成与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有关。浅湖亚相藻丘灰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和溶缝为主,同时也发育原生枝管状钙藻(绿藻门的松藻科)的藻管孔,溶孔和溶缝的形成与晚期沿断裂带大气淡水的溶解作用及有机酸的溶解作用有关。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是青海油田近期的重点勘探目标区,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近几年发现的藻灰岩是其中一个值得重视的勘探目标,已知地区的藻灰岩储集性质较优,并  相似文献   

16.
连续电磁剖面法在山前带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柴达木盆勘探地西缘阿尔金山前带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勘探困难,为此在该地区开展了连续电磁剖面法(CEMP)勘探研究。采用波数域低通滤波技术、阻抗张量重构技术、远磁参考处理技术等,利用CEMP技术不受高陡构造及推覆构造屏蔽的优点,采取地震资料与CEMP资料联合建模解决地质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柴达木盆地西缘电性特征表明,该地区存在4个明显的电性层:第四系,狮子沟组,上、下油砂山组及上干柴沟组为低阻;下干柴沟组-侏罗系为第1次高阻层;古生界基底为第2次高阻层;结晶基底电阻率最高,在1000Ω·m以上,是电性基底的反映。利用CEMP勘探方法,在山前复杂构造区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代瑜  齐兴国  张元  郭翔 《吐哈油气》2007,12(1):29-31
吐哈盆地大墩构造为一完整的背斜构造,在实施YX三维的基础上,通过精细构造解释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的分析,结合地震属性研究,论证了大墩构造第三系具备成藏条件,上钻D2井获得成功,带动了该区及其周边地区勘探开发。为进一步评价该构造含油气规模,对油藏地震信息进行了研究,该区第三系油藏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宽波谷”特征。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采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达木盆地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 ,这是由于自中生代以来 ,盆地沉积了巨厚的陆相碎屑岩地层。其中 ,东部以第四系天然气为主 ,西部为第三系油区 ,而北缘是侏罗系油区。柴西是青海油田的主要油区 ,但构造不落实 ,地表和地下都相当复杂。柴北缘油层以侏罗系为主 ,其构造样式分为深层基底卷入压扭型和浅层滑脱褶皱型 ,中、浅层油气分布于断层下盘的断鼻或断背斜之中 ,深层为较完整的背斜和断背斜。柴东地区为第四系的天然气气藏 ,以岩性圈闭为主 ,构造相对简单。柴达木盆地地质条件相当复杂 ,地震勘探困难很大 ,因此 ,对柴达木盆地进行综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自“九·五”攻关以来 ,地震勘探重点是对柴北缘山地、狮子沟、环英雄岭等地区进行采集、处理方法攻关 ,通过攻关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该盆地各种地表条件下的地震勘探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黄瓜峁—黄石高陡构造区,近年来采用高密度二维采集,资料品质有所提升,但在一些区域资料仍无法满足地质任务需求。分析以往地震资料,运用模型正演分析了影响柴达木盆地高陡构造区地震资料品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适合该区的二维宽线高密度采集技术及一系列提高地震资料品质的措施,包括单点低频激发、小道距接收、合理选择线距等。这些技术措施为柴达木盆地高陡构造带地震勘探带来了新的技术思路,解决了该区资料品质多年来一直较差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济阳坳陷下第三系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和层序体系域的构成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受构造坡折带控制的层序低位域砂体,如下切水道充填、低位楔和低位扇砂体以及湖扩展体系域砂体,其成藏条件良好,最有利于形成隐蔽油气藏。受构造坡折带控制的隐蔽油气藏在地震剖面上反射特征明显,易于识别,可在地震剖面上预测这类油气藏。结合济阳坳陷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实例,讨论了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和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