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易碧金 《物探装备》2013,23(4):211-214,231
为了满足地球物理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需求,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一如既往地朝着大道数的方向发展。随着采集道数(节点)的成倍增加,野外勘探作业产生的海量数据的回收和管理正面临空前的挑战。本文从目前地震仪器结构分析出发,描述了地球物理勘探开发中实时地震数据采集的定义,实时地震数据采集对各种类型地震仪器的基本要求。并且阐述了提高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性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地震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将成为衡量或评估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2.
地震数据采集记录系统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数据采集记录系统是地球物理勘探的核心装备之一。随着物探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发展,这一系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文章从未来地球物理勘探开发的需求出发,分析了目前世界主要地球物理装备制造市场仪器现状以及在用或强力推出的几种不同结构、不同数据回收方式的仪器的优缺点,阐述了未来仪器将朝着超大道数、混合型方向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地震仪器作为油气地震勘探的核心设备,其性能指标,特别是地震信号响应指标直接关系到地球物理勘探的精细程度。随着新型产品(特别是节点地震仪器)的不断推出,如何及时跟进与之配套的量值溯源方法、开发地震仪器校准装置、对地震仪器进行参数校准、有效地评价地震仪器的技术性能就成为业内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从地震仪器原理、地震数据采集基本要求与参数校准技术出发,论述了地震仪器的校准原理;给出了地震仪器的地震信号响应参数、工作参数、观测能力指标、常规物理性能指标的校准方法和建议;提出了地震仪器校准装置、校准程序的关键技术难点和注意事项;对校准信号的输入、低畸变信号源与同步的选择、校准值与地震仪器自检值差异的验证给出了具体而实用的方法。为有效解决地震仪器的参数溯源,满足地震信号高保真、一致性采集的质量控制需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震仪器应用技术是保障地球物理勘探项目成效的重要支撑,直接关系到野外地震数据采集工程提速、提效、提质和降本的能力。从地震仪器应用技术的起源、作用、现状出发,系统地介绍了地震仪器应用技术发展的历程、面临的挑战和当前的制约因素。然后站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的角度,从多个方面展望了地震仪器应用技术的前景和特点,希望以此唤起油气勘探行业对地震仪器应用技术的关注,并为实现全球地震仪器相关技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已全面进入"两宽一高"勘探时期,来自于宽频带、宽方位、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记录,全地表、低成本、健康与安全环保的更高要求以及短作业周期的野外施工作业等多方面需求的升级,对地球物理勘探开发核心装备——地震数据采集记录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社会发展、物探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地震仪器技术现状、发展方向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6.
易碧金 《物探装备》2007,17(3):157-162
随着地球物理勘探的发展,野外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各种工频干扰、天电干扰对采集的地震数据的影响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干扰的来源及其传播途径,提出了抗干扰的实际解决方法,阐述了在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和施工中抑制干扰的具雄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精度、低成本、高效地球物理勘探的快速发展,以及地震数据采集作业向山地、城市等复杂地区扩展的无缝勘探技术要求,都凸显了对地球物理勘探装备技术新的需求,特别是适用于山地等复杂地区进行采集作业的节点地震仪器需求倍增.本文从地球物理勘探的设备需求出发,详细阐述了节点地震仪器一体化采集单元的设计要点,并且分析了当前节点地震仪器...  相似文献   

8.
高精度、低成本、高效地球物理勘探的快速发展,以及地震数据采集作业向山地、城市等复杂地区扩展的无缝勘探技术要求,都凸显了对地球物理勘探装备技术新的需求,特别是适用于山地等复杂地区进行采集作业的节点地震仪器需求倍增.本文从地球物理勘探的设备需求出发,详细阐述了节点地震仪器一体化采集单元的设计要点,并且分析了当前节点地震仪器...  相似文献   

9.
易碧金 《物探装备》2012,22(2):71-74
本文基于同步采集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仪器间的同步采集方法——定时采集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多台(同类型或不同类型)地震仪器的同步采集,而且可以利用地震仪器对地震数据的后处理功能实现仪器道数的扩展和资源的共享,是一种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方法上的创新。文中详细分析了地震仪器不能联合同时采集的原因,阐述了定时采集的定义和采用定时采集方法使多台地震仪器同步采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地震数据存储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数据是地球物理勘探的核心内容,地震数据存储是地震数据采集必不可少的手段.野外地震数据的存储由地震勘探仪器来实现,且地震数据存储技术直接关系到地震数据的安全和质量,因此地震数据存储技术也是地震勘探仪器关键技术的重要组成.文章从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历史简要地介绍了地震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过程,并通过介绍当代主流的数字存储技术来说明计算机存储技术和地震数据存储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当前主流数字存储技术的发展空间为参考,通过分析地震勘探采集规模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存储技术的要求,探讨了未来地震数据存储技术的基本格局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地震子波频率概念的合理选择与准确应用对于地震采集设计、地震模拟研究、地震资料处理、地震属性分析以及质量评价等是非常重要的。针对目前地震子波频率由于定义方式出现的各种概念(视频率、主频、峰值频率、中心频率等)以及理解上出现的偏差等问题,首先从时间域定义和频率域定义2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3种常用地震子波(Ricker子波,Zinc子波,正弦指数衰减子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视频率与主频概念一致,但不同地震子波的峰值频率、中心频率和视频率(或主频)之间并不完全一致的结论;而对于实际地震资料,将峰值频率近似看作地震子波的主频是可以的,但在地震子波已知的情形下这样做是不恰当的,甚至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挖掘叠前地震数据中反映地震相类别的细微信息,充分利用钻井、地质等先验知识,提出基于叠前地震纹理属性的半监督地震相分析算法。该算法首先引入叠前地震纹理属性,以突出地震反射信息中的微小空间、振幅随方位角/炮检距等的变异性;然后采用自组织映射,对训练样本对进行训练;最后在钻井先验知识的约束下,对自组织映射输出层的神经元进行半监督聚类,得到神经元与地震相类别的映射关系。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证实该方法可提高地震相图的准确度及地震微相的识别能力,是一种性能优越的地震相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3.
辨别和消除虚反射及气泡效应的影响是提高海洋地震资料分辨率和解释精度的重要环节。研究了压制海洋地震资料虚反射和气泡效应的震源子波反褶积方法,根据震源子波处理的原理及反滤波因子的求取过程,给出了实际生产中常用的震源子波处理流程。首先通过确定性子波反褶积消除虚反射、气泡震荡的影响,然后对震源子波进行整形处理,使其满足后续的反褶积处理所需的最小相位假设条件。将上述方法应用于南黄海盆地某工区实际资料处理,使地震剖面上反射波的续至相位得到有效抑制,子波的形态得到了很好的恢复,证明方法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14.
地震分辨率问题一直引领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分析地震分辨率与信噪比关系基础上,明确了地震资料品质定量表征方法。在剖析地震资料解释极限基础上,定义了地震地质解释能力作为地震资料实际可解释地质细节的能力。厘定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和高精度地震勘探的概念及差异。分析了影响地震分辨率的各种因素,并将其划分为地震子波内在因素和外在(地震、地质)因素两类。从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分辨率的技术途径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火山岩地震储层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的不断发现,有必要建立火山岩地震储层学来满足勘探开发的迫切需要。火山岩地震储层学是地震储层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盆地构造环境及火山岩储层的岩性和岩相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外观形态特征和所含流体特征等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实现火山岩的储层建模。地质、地震、测井等多学科协同研究是火山岩地震储层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岩矿测试分析技术、测井岩性识别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技术、流体预测技术、储层建模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是火山岩地震储层学研究的六大关键技术。火山岩地震储层学适用于油气勘探到开发的各个阶段。由于受现有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对火山岩优质薄储层仅能识别到10m左右,对储层物性、储层流体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半定量化阶段。  相似文献   

16.
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是地震储层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该文对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的特殊性、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针对性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论述,并提出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是碳酸盐岩储层油气勘探与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将推动碳酸盐岩地区油气勘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与常规地震勘探的对比研究认为,由于宽方位角勘探具有较大的纵横比、均匀的炮检距和方位角分布,因而纵横向能获得均等的地震波场信息和覆盖次数,突出了叠加各方向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保真处理,可以最大可能地提炼有效信息.因此,在相同的解释技术条件下,具有更强的识别断裂和储层的能力,可以清晰地再现河道沉积特征,解决了岩性圈闭识别难度大的问题.较大地提高钻探成功率的能力必将使之成为未来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选择适当的地震几何参数,能更有效识别地震相的几何形态。本文阐述了基于瞬时相位及其衍生的各类地震几何属性,并运用这几种属性及其衍生的各类参数来识别地震相的几何形态。并综合评价了这些参数,综合使用本文给出的地震几何参数将有利于地震相形态的识别。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震照明、面向勘探目标的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水平层状介质假设的常规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方法难以适应复杂构造区。本文利用地震照明技术,参考前人对二维问题的研究成果,发展了面向勘探目标成像的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三维单程傅里叶有限差分波场传播算子将勘探目的层的平面源延拓到地表,通过分析从目的层延拓到地表的地震照明能量分布,确定面向勘探目标的最佳激发范围。利用该方法可明显提高照明阴影区的照明强度,进而改善地下阴影区的成像质量。基于三维SEG-EAGE盐丘模型的地震照明与偏移成像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文面向勘探目标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从常规地震原始数据切除区获取被动地震数据,对通常认为是噪音的被动地震信息加以分析和处 理.研究被动地震信息频率域叠加剖面和分频段能量曲线的异常特征,发现被动地震信息在频率域的能 量异常与地下油气藏存在一定联系。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的实际应用表明,被动地震频率域能量异 常范围与产气井位置一致.因此,利用被动地震频率域能量异常分析作为识别油气藏的补充手段,并在 常规地震资料处理和反演过程中重点关注异常区域,可以提高油气勘探的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