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G59-10断块水驱开发状况,提高水驱效果,对G59-7井组进行了微地震注水前缘监测。基于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在现场的实际应用,确定了注入水的优势渗流方向及波及范围。实例分析表明,根据水驱前缘波及面形状及扫油面积,可以从平面上直观地显示监测层位的剩余油分布状况,其实质为油藏平面非均质性的直观反映;微地震水驱前缘监测结果与井组的生产状况吻合,该技术可对复杂断块油藏不规则井网注水状况起到有效的监测作用,实现了对水驱开发效果的实时评价,为下步挖潜措施及注采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改善低渗透油藏非均质储层的注水开发效果,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研究了渗透率非均质性与注水开发井网几何形式的耦合作用,引入了渗流因子及渗流因子变异系数,提出了低渗透油藏非均质储层注水井偏移的井网调整新方法,并应用黑油模型数值模拟技术对其进行了适应性评价。将注水井沿井排方向偏移一定距离,井组内渗流因子变异系数降低,且随着砂体渗透率级差的增大、井网内横切比的减小,注水井向低渗砂体方向的偏移距离逐渐增大。注水井偏移最佳距离后,井组产油能力提高了5.6%,含水率下降了3.7%,明显提高了水驱开发效果。提出的非均质性评价方法及注水井最佳偏移量计算式,为低渗透非均质储层注水开发时的井网调整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注水受效分析优化油井产液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层的平面非均质是影响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据注水后油井见效、见水的时间和特征,计算出两井间非均质系数,并据此调整油井产液量,使井组内不同井距、不同油层厚度的油井,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见注入水,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平面非均质性给油藏注水开发造成的影响。将此方法用于渤中25-1 南油田的动态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徐晓会 《石油仪器》2009,23(6):69-72
微地震法水驱前缘监测技术时间推移监测试验通过监测选定区块内注水井不同注水阶段的水驱前缘,了解区块内各注水井的优势注水方向、推进距离等监测参数的变化情况,与地质资料相结合,最终给出随时间推移的水驱前缘展布图。文章重点介绍了微地震法水驱前缘监测原理以及时间推移监测试验测试实例,分析此项技术在大庆油田生产中的作用,及时掌握井组的水驱波及动用状况,加强注采井组调控,为区块开发方案制定及调整注水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定量评价储层纵向非均质性对驱替效率的影响,以恒定注采压差为边界条件,推导出油井见水前后水驱前缘位置、采出端含水饱和度等随时间变化的理论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层油藏总驱替效率计算方法,并应用于玉门鸭儿峡油田,计算结果由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同时对比分析了笼统注水和分层注水因非均质性强弱不同而导致开采效果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多层油藏分层注水驱替效率明显高于笼统注水方式,可用于非均质油藏储层精细划分和重组的定量分析。该研究成果可为油田开发中后期调整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中东地区薄层碳酸盐油藏主要采用水平井井网进行注水开发,目前水平井水淹程度高、注水效率低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提出基于Pollock流线追踪技术的油藏高效水驱管理方法.根据流线模拟结果确定动态井组,计算井的分配因子,分析油藏注采连通状况并评价注水效率,通过优化注采政策改善水驱开发效果.K1油藏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井组注水分配...  相似文献   

7.
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在北16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水开发油田水驱前缘是油藏工程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注入水朝哪个方向推进?水驱前缘位于何处?目前大部分依靠油藏工程师的工作经验进行分析判断,示踪剂监测也只能进行粗略分析判断。注水井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对注水井进行监测,从而得到该井的水驱前缘、注入水的波及范围、优势注水方向,从而为后期注采井网调正,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依据,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目的。注水井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在北16油田的5口注水井应用,解释结果和油藏动态分析结果接近,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改善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提高水驱采收率,通过大量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开采特征研究,揭示了特低渗透油藏的水驱规律: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特低渗透油藏会首先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注、采井间开启注水动态裂缝,随着注水压力的升高,或将开启与之成最小角度的注采井连线方向裂缝,导致注入水沿裂缝方向注采井无效循环,造成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很差。等值渗流阻力法计算结果也证明了面积驱替径向渗流转为裂缝线性侧向驱替平行流后可大大降低渗流阻力。由此提出了“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注水动态裂缝线性注水、侧向基质驱替”的井网转换模式。井网模式的转换避免了注水动态裂缝导致的注入水无效循环,消除了动态裂缝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减小了渗流阻力,扩大了水驱波及程度。现场应用效果显著,单井产能增加了一倍,平面波及系数提高了43.2%,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9.3%。  相似文献   

9.
针对平面非均质油藏注采不均衡的问题,运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提出了基于多参数定量计算的均衡水驱调整方法。研究表明,井距调整和驱替压差调整是实现平面非均质油藏均衡水驱的2种有效方式。根据储层平面非均质性、流体分布状况与注采井距、驱替压差之间的水驱平衡关系式,可定量调整不同方向注采井距和驱替压差的大小及比例。实际油藏应用表明,均衡水驱调整能够减小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对水驱开发的影响,提高注水利用率,有效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纵向非均质油层水驱波及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非均质油藏普遍存在层间矛盾,导致低渗透层动用程度、水驱波及程度及采收率低,纵向非均质性严重影响了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通过单岩心水驱油、岩心组合模型水驱油实验,结合多层非均质油层注水量劈分公式和水驱波及系数计算方法,研究了渗透率级差对水驱波及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心组合模型的吸水量分配符合多层非均质油藏吸水量劈分理论公式,岩心组合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非均质油藏的水驱波及规律;随着岩心组合模型渗透率级差的增大,高渗透层的吸水量比例逐渐增加,当渗透率级差大于9时,注入水几乎无法波及低渗透层.  相似文献   

11.
应用等值渗流阻力法全面考虑油水渗流阻力的影响,推导出了面积注水油藏见水前后油水井的单井产量公式。考虑水驱过程中油藏内各点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应用物质平衡方法推导出了油井见水的开发时间的计算公式。在开发时间的计算公式中同时引入了面积修正系数并给出了五点井网和反七点井网面积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使油井见水的开发时间的计算精度大大提高——反七点井网的见水时间可减小偏差21%、五点井网的见水时间可减小偏差57%.计算实例表明,应用改进后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符合水驱油藏的开发规律。  相似文献   

12.
胡尖山油田H区长4+5油藏为鄂尔多斯盆地典型低渗透油藏,低孔、低渗、低压。长4+5油藏为多期河道叠加复合砂体储层,隔夹层发育、非均质性强,多层合采、多层分层注水。经多年开发及井网加密调整后,注水沿高渗带及诱导缝突进,油井多方向见水,水驱开发矛盾突出,水驱开发效率低。通过梳理影响H区长4+5油藏水驱效率提高的关键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对策,达到提高低渗油藏水驱效率的目的。结果表明,影响研究区油藏水驱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为储层砂体连通程度、储层非均质性、水驱后诱导裂缝及高深渗带发育、水驱后储层物性变化及分注井分层注水有效性等。通过采取油水井补孔、单层增注、深部调剖调驱、均衡平面采液、优化分注工艺等治理技术对策,油藏水驱效果得到改善,油藏最终采收率提高,油藏向良性开发转变。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王集油田东区油藏地质特征,根据油藏特征进行调驱工艺及段塞设计,开展了1个井组的矿场试验,结合油藏特征分析了试验井组凝胶微球调驱效果。矿场试验结果表明:注入凝胶微球后,注水井注水压力升高,地层充满度增加,吸水剖面改善,低渗透层有效启动,水窜优势通道得到有效封堵,井组平面上实现了注水受效方向改变,对应油井见到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是非均质油藏高含水开发后期进一步挖潜剩余油的一项有效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油藏的开发效果。试验井采用凝胶微球调驱后,井组累计增油860多吨,累计降水1.2×104 m3。  相似文献   

14.
针对窄条带状油藏平面水驱不均衡问题,运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基于平面均衡驱替的产液量调整方法,提出利用注采连通值表征注水井各注采方向驱替效果,利用不均衡系数表征水驱不均衡程度;综合考虑窄条带状油藏河道宽度、储层厚度、注采井距、注水量等多种因素,推导得到平面产液量调整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使各注采方向的采出程度趋于一致,实现平面均衡驱替;对于不均衡系数大于0.6,驱替较不均衡的井组,利用该方法对生产井产液量进行优化,井组采收率可以提高1.5%以上。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水驱开发油藏实现均衡驱替,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A1油田长8长9油藏受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高压注不进、平面多方向见水等因素影响,常规注水开发已难以建立有效的驱替系统.本文以B1、B2、B3长8、长9特低渗透油藏为例,结合各类测试资料,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的见水特征及原因,从注采两端观察人工压裂后的生产变化.注水井体积压裂能够有效提高单砂体水驱动用程度,人...  相似文献   

16.
王岚 《吐哈油气》2005,10(3):248-250
温米油田1994年实施注水,目前综合含水64.2%。前期对注入水推进、优势注水方向、注水前缘所在位置等的研究与评价,更多地依靠油藏工程师根据动静态资料和经验分析进行判断。利用注水井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对其进行监测,可以直接得到该井的水驱前缘、注入水波及范围、优势注水方向,经综合验证准确度达85%。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可为正确认识砂体展布、油水分布、合理部署注采井网、挖掘剩余油以及提高最终采收率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依据。  相似文献   

17.
优势渗流通道导致注入水在注采井间低效甚至无效循环,严重影响水驱开发效果,是中高渗透砂岩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油田生产实际,最大限度挖掘油田生产动态资料,利用渗流理论和数学手段,对优势渗流通道进行识别和描述。根据取心井资料,确定渗流场分区,结合数值模拟技术,识别出注采井间的优势渗流通道;依据无效循环量模型、高速非达西渗流公式和Carman-Kozeny公式,定量描述注采井间优势渗流通道的参数;采用模糊数学理论计算井组内注采井间优势渗流通道参数。以杏六中区P23三角洲前缘厚油层典型井组为例,识别出X21井与X11井、X24井与X13井、X26井与X14井之间存在优势渗流通道,并计算出优势渗流通道的无效循环量、平均孔隙半径和渗透率,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特低渗透多层油藏在注水开发时由于各储层物性和流体特征存在差异,会引起各储层注水推进速度不同.利用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建立理论模型,推导了多层油藏考虑油相和水相启动压力梯度的水驱前缘计算公式,分析了渗透率级差、注采压差、注采井距、地层原油粘度对注水推进速度的影响.并针对注采井距的影响,首次提出了无因次水驱前缘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越大,渗透率相对较小储层的水驱前缘推进越慢;随着注采压差的增大,渗透率相对较小储层的水驱前缘推进速度逐渐增大,但增幅逐渐变缓;随着注采井距的增大,渗透率相对较小储层的水驱前缘推进速度逐渐变快,但无因次水驱前缘却逐渐变小;随着地层原油粘度的降低,渗透率相对较小储层的水驱前缘推进速度逐渐变快,且增幅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伊拉克Ahdeb油田高渗带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差、注采井间连通性不明确、驱油规律复杂等问题,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物质平衡理论分析Ahdeb油田注水开发中高渗带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建立了井间连通系数计算模型,同时结合水驱特征曲线和含油率模型对未来注水开发进行预测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渗带的影响下,AD1-11-2H井与4口相邻注水井的连通系数分别为0.21、0.14、0.12、0.31,通过不同的连通系数计算并提出了有效注水速度的概念。根据注采井组之间不同的有效注水量并结合水驱特征曲线和含油率模型对井组进行优化配注。AD1-11-2H井组优化配注1a后,采出程度达12.5%,年采油速度为2%,综合含水率为57%,完成了开发方案目标。研究成果对非均质性较强的高渗带油藏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A油藏由于储层物性差,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强,压裂投产后,注水导致平面及剖面矛盾进一步加剧.由于裂缝、大孔道的形成,注采井间形成优势水流通道,注入水沿着裂缝及大孔道突进,导致油井多方向见水,部分井或井组出现暴性水淹的状况.本文在A油藏储层特性、水驱规律、裂缝特征认识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堵水调剖、调驱及深部调驱机理,并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