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使悬架减振器在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同时完成振动能量的回收,首先以某品牌减振器为原型设计一种实用新型液压式馈能减振器的原理及结构,依据工作原理构建该减振器的油液流动中流量与压降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然后在AMESim中建立等效参数化仿真模型分析所设计的液压式馈能减振器的外特性及能量回收特性能否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最后在Simulink中进行液压式馈能悬架总成AMESim模型与路面时域输入模型的联合仿真,分析此减振器装车后在实际路面激励下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及能量回收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此液压式馈能减振器压缩/复原行程阻尼力符合减振器阻尼力允差的国标要求;示功图形状饱满无明显畸变,体现出良好的外特性,满足减振器的设计要求;馈能特性符合最初设计的只在压缩行程回收能量的思想;馈能特性曲线呈现出显著的峰值特性并受到减振器高频响应特性的影响;悬架平顺性满足行驶要求,实际行驶中具有一定的能量回收潜力.本文所设计的液压式馈能减振器基本能达到预期目标,对节能减排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馈能悬架阻尼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MATLAB/SIMULINK和CARSIM,建立了馈能悬架模型,研究了馈能悬架的空载电压特性。分析了馈能悬架阻尼系数与充电电容和悬架压缩速度的关系。最终得到馈能悬架阻尼特性曲线。结果证明,馈能悬架的阻尼特性可以满足普通乘用车的需要,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回收振动能量。  相似文献   

3.
惯性质量对馈能悬架阻尼特性和幅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包括馈能电机及其控制模型在内的馈能减振器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分析了惯性力对馈能悬架阻尼特性的影响。利用结构振动分析方法,推导出馈能悬架固有频率的计算公式及对路面激励的传递特性。通过改变惯量比,分析了惯性质量对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车轮相对动载荷的幅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惯性质量使馈能悬架的共振频率较传统悬架提前;性能方面,低频共振区特性有一定的改善,而对高频共振区传递特性产生不利影响;更高激励频率对平顺性不利,而对安全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滚珠丝杠式馈能型减振器的结构设计及参数匹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前期研究对滚珠丝杠式馈能减振器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从所匹配的传统减振器速度-力特性出发,利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对1/4悬架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馈能效率为目标,对馈能电机的峰值功率、转速以及基速比进行了匹配。从结构和效率两方面对丝杠参数进行了匹配和校核。结果表明,所设计和匹配的馈能减振器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并且能够高效地回收悬架振动能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电流变流体新材料,建立了电流变减振器动力学模型及结构设计思想,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电流变减振器的可调阻尼特性  相似文献   

6.
双超越离合器式电磁馈能阻尼器原型机试验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对双超越离合器式电磁馈能阻尼器的前期研究基础上,试制了该阻尼器的原型机,并对谐波激励下原型机的频谱响应特性和阻尼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原型机的测试,证明了该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同时还证实了利用转动惯量分力,在被动模式下实现"high-low"半主动阻尼方法的正确性,并为展开对双超越离合器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混合动力车辆馈能式悬架的节能潜力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传统车辆悬架系统中阻尼元件以摩擦的形式将振动能量转变成热能,最终将这部分热能散发到大气中。阻尼器耗散能量的多少不仅与其摩擦因数有关,还与路面不平度、车速及整车质量密切相关。为了对这部分能量进行回收利用,使用CARSIM仿真软件完成了车辆以不同车速行驶在不同路面上时悬架系统阻尼器的能耗计算。结果证明,在城市工况和路面条件下馈能式悬架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行程相关减振器的建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和阀系特性,应用ADAMS/Hydraulics建立了行程相关减振器的数学模型。行程相关减振器的阻尼力不仅与速度有关,而且受行程影响。该模型使用能描述阀系特性的参数建立减振器动力学特性与内部结构的关系,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该模型可用于研究减振器结构参数及外特性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双筒液力减振器的内部阀系结构,借助于ADAMS/Hydraulics模块,搭建其参数化和功能化的虚拟样机,进行了阻尼特性的仿真计算与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使之能够通过操作界面方便地设置阀系设计参数,快速自动地完成减振器建模、仿真与调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缩短开发周期,减少样件试制和试验成本,提高产品的系统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以单自由度1/4车辆模型为研究对象,对其地面激励和外力激励幅频特性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天棚控制方法设计了开关阻尼控制算法,定义了9种控制模式。最后,以正弦激励和随机激励作为输入,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性能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个阻尼器都是on-off状态对应的工作模式,可以使悬架系统表现出良好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复杂应用场景下实现对模型阻尼力的分析求解,需充分了解电涡流阻尼器的阻尼特性.以一单阵列板式电涡流阻尼器为计算模型,推导了阻尼系数的数学模型,通过三维磁场有限元分析法分析了各设计参数对阻尼系数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板式电涡流阻尼器电涡流耗能密度大、可控性高;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磁体及导体厚度、降低气隙高度、适当选取磁体间距均可以显著提高电涡流阻尼器的阻尼特性;对于单阵列板式电涡流阻尼器而言,在控制方向交替布置多块永磁体阻尼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悬架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件,是保证车辆行驶平顺、操纵稳定的重要装置。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传统悬架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车辆更高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需求,主动悬架、馈能悬架技术日趋成熟,其中尤以电磁式馈能悬架为代表的悬架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分别梳理了3类电磁式馈能悬架的发展历程,总结概述了3类悬架的性能优劣,在此基础之上,探究了电磁式馈能悬架目前存在的技术难点,结合当前汽车技术发展趋势指出了电磁式馈能悬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电磁式馈能悬架技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电流变阀外置的汽车减振器阻尼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以电流变技术为基础的电流变阀外置的双筒液力汽车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它的理论模型。提出了以国产电流变液体为基础,利用电流变阀的机械结构设计,来获得满足汽车工程实际需要的电致阻尼力变化范围的观点。对新型电流变液体汽车减振器进行了示功试验,对其阻尼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新型电流变液体汽车减振器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德国SCHENCK电液伺服激振台上对两级可控式减振器的执行机构进行了阻尼切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实际两级可控式减振器阻尼切换时,明显带有延迟、惯性、振荡特性。本文基于1/4车辆模型讨论了实际减振器参数的变化对于控制律实施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合理匹配实际减振器参数有利于协调车辆舒适性和轮胎着地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液压减振器阻力特性的非线性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考虑了影响液压减振器特性的多种因素,提出了数值模拟其阻力特性的物理模型及非线性计算方法,从理论上揭示了其减抓机理,分析讨论了油液温度、激励对其阻尼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计算机控制的电液伺服扭转激振器对汽车离合器扭振减振器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试验分析,主要研究了减振器工作特性在不同激振频率和不同工作载荷下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提高飞机起落架系统的减振效果和分析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即SMA)的阻尼特性对飞机起落架减振的影响,将SMA应用于某型飞机起落架系统进行阻尼特性分析及振动数值计算.首先,将某型号飞机起落架系统简化为两自由度的系统;然后将SMA加入到此系统中,通过仿真分析,研究SMA的阻尼特性对...  相似文献   

19.
车用吸能部件吸能特性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改进汽车上吸能部件的吸能特性,提高汽车正面抗撞性,对常用的圆形截面和矩形截面吸能部件的变形模式和轴向压皱刚度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拓扑优化的方法,从调整吸能部件轴向压皱刚度观点出发,建立拓扑优化模型进行优化分析。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碰撞吸能部件,该吸能部件侧壁上沿轴向方向布置了中凹凹槽。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增加部件质量、不占用更大空间的条件下,该新型吸能部件具有良好的变形模式,在变形吸能的过程中能够提供较为平稳的轴向反作用力;与圆形截面和矩形截面吸能部件相比,新吸能部件吸收冲击能量的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塔梁固结、墩梁分离的预应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桥为对象,通过桥梁的振动试验分析这类结构的阻尼特性,在此基础上应用非正交阻尼理论研究构件阻尼与振型阻尼比之间的关系,验证在小阻尼条件下结构振型阻尼比可以通过构件阻尼效果线性叠加得到的假定.讨论应变能比例阻尼理论计算结构振型阻尼比的特性,并利用实测和理论结果的对比探讨这类结构的构件阻尼比.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桥的竖弯和扭转振型的阻尼比约为1%,小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应变能比例阻尼理论可近似估算结构的振型阻尼比,预应力混凝土主梁、混凝土墩塔、钢拉索和场地的材料阻尼比建议分别在1.0%、1.2%、0.1%、4.0%附近取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