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实现黑体辐射源实时控制温度的目的,采用纯硬件闭环设计的方法,利用PT100铂电阻温度属性优势,将其转化为电压信号,运用DAC技术将其逆向转换为数据信号,实时反馈黑体辐射源温度,再与温度设置数据信号进行比较,控制黑体辐射源升温或降温,实现黑体辐射源温度的控制。通过对黑体辐射源设置温度、上升时间、调节时间、最终稳定温度等参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黑体辐射源在100~600℃范围内实时控制精度达到0.5℃,升温时间小于150 s。  相似文献   

2.
黑体辐射源作为通用红外目标,主要用于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性能测试、校准和标定,其温度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产品的最终性能.为实现黑体辐射面温度的高精度测量与控制,提升红外热成像系统整体性能,提出了基于ATmega128单片机的黑体辐射源温度测控系统方案设计;利用MAX1402芯片和PT100完成温度的高精度测量;采用四线制恒压源驱动电路,简化硬件电路设计;基于μC/OS-Ⅱ操作系统平台和PID控制算法完成系统软件设计.详细阐述了MAX1402的校准和PT100标定过程,分析了影响温度测量和控制精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温度测量绝对误差小于0.01℃,控制稳态绝对误差小于0.004℃.满足红外热成像系统性能提升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黑体辐射源(黑体炉)广泛用于分度各种辐射温度计和作为测量各种物质发射率的标准辐射源。本文结合作者近期的实验和计算介绍了陶瓷圆筒形腔体中温黑体炉和不锈钢圆筒形腔体红外标准辐射源的结构及其特性,并提供了这两种圆筒形黑体空腔有效发射率分布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叙述第二类黑体辐射源简单历史的基础上,给出了第二类黑体辐射源的物理基础、物理模型及其有效发射率表达式。具体讲述真温度测量原理、发射率测量原理与方法、全热流测量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叙述第二类黑体辐射源简单历史的基础上,给出了第二类黑体辐射源的物理基础、物理模型及其有效发射率表达式。具体讲述真温度测量原理、发射率测量原理与方法、全热流测量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黑体定义的一般概念,基尔霍夫黑体的物理模型,黑体辐射源的分类及光纤黑体传感器。同时介绍了实验室用黑体辐射源和在线黑体辐射源的主要特征,黑体空腔有效发射率分布及黑体空腔精度等级的计算。  相似文献   

7.
周玮  谢植 《基础自动化》1995,2(2):46-50
介绍了黑体定义的一般概念,基尔霍夫黑体的物理模型,黑体辐射源的分类及光纤黑体传感器。同时介绍了实验室用黑体辐射源和在线黑体辐射源的主要特征,黑体空腔有效发射率分布及黑体空腔精度等级的计算。  相似文献   

8.
随着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探测领域应用的不断创新,对设备使用的面源黑体的有效辐射面积、控温精确性、辐射均匀性、调变温速率等方面均提出了较高的使用要求。为了优化提升红外辐射源的关键技术指标,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红外辐射源得到有效应用,围绕该红外辐射源配套使用的温控系统中的温度采集精度以及模拟电路搭建的恒压驱动等关键设计过程进行主要介绍,实验室环境下利用选取的有效辐射面积为300mm*300mm的红外辐射源进行温度精确性、辐射稳定性、变温速率等指标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红外辐射源的均匀性可达到(0.05+0.02|Δt|)℃,升温速率为8℃/min,降温速率为2℃/min,升温5℃并稳定时间为8min,能够实现预期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黑体辐射源广泛用于校热体空胶高魁明准各种红外辐射温度计和热象仪,也用于作为测量各种物质发射率的标准辐射源。黑体辐射源的研制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尚缺乏制作的统一标准,但黑体空腔的等温性和面黑体工作面温  相似文献   

10.
高性能黑体辐射源是高精度复现辐射温度的关键装置。采用有限体积法(FVM)模拟计算了黑体空腔积分发射率,其结果与Monte-Carlo法(MCM)计算结果吻合良好,且在高发射率时较MCM能更准确地模拟空腔积分发射率的变化趋势。基于响应面试验设计,模拟了圆锥—圆柱黑体空腔长径比L/D,光阑孔径与腔体直径比D_a/D,圆锥顶角θ和腔壁相对温差ΔT及其交互作用对空腔积分发射率ε_e及其在光阑出口处不均匀性分布系数η的影响。结果表明:ΔT对ε_e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D_a/D和L/D(p<0.05),但θ对ε_e的影响不显著。η随ε_e的增加而线性减小,即ε_e在光阑出口处的分布更加均匀。研究结果可为高性能黑体辐射源的研制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在温度检测系统中电路硬件和测量电路较为复杂、精度不高、易受外界干扰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以AT89C51单片机为微处理器和DS18820温度传感器为核心的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主要有温度信号采集电路、温度数码显示电路、键盘设置电路、报警电路、光耦合隔离输出电路和加热电路六部分。对每个硬件电路模块编程,然后进行系统的整合,最后输入到控制处理器中实现所有设计功能,利用Proteus软件实现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好,为温度的智能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一个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温度控制系统,给出了系统的单片机电路、控温输出电路、温度检测放大等电路的设计。实现了炉温的自动控制,并提高控温的精度,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基于能斯特方程的烟气含氧量检测系统。选用氧化锆传感器,以MSP430单片机为智能控制单元,设计了热电偶的测温补偿电路、控温电路以及氧化锆传感器的信号处理电路。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实现了传感器温度的恒温控制,简化了控制流程。实验证明:传感器温度可长期保持在(750±1)℃的范围内;氧含量修正方程有着良好的线性。  相似文献   

14.
温差发电技术研究的基础是搭建一套满足需求的测试平台,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温度控制系统。为此基于单片机建立了温度控制系统,主要对硬件电路,特别是传感器处理电路、加热电路、PID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实验数据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实验要求,温差发电片的开路电压与其两端的温差基本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介绍一种新型的智能控制加温系统。该系统硬件上以MCS-51系列STC89C52芯片为核心,利用Pt100电阻结合桥式电路和仪用放大电路对温度进行高精度感知作为系统输入信息,加温电路为多分枝自组织电路;通过构建模糊自组织模式的控制算法,系统将温度感知信息经智能控制算法分析处理后,选择加温电路的构成方式,实现对物体加温精度和速度优化的智能控制。研制系统的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这样的系统可获得高的温度控制精度,也能优化加热速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一种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可用于绝缘油介损测量系统的油杯恒温控制系统,以中频感应加热方式取代传统电阻炉加热方式,采用分段控制的积分分离式PID算法,结合高精度的测温电路,升温速度快,控温偏差小。详细介绍了它的测量原理、系统组成以及数据处理的有关算法,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阐述了重离子加速器相幅稳定系统的恒温子系统的硬件设计。首先介绍恒温子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其次介绍硬件电路设计及相关器件选型,包括热电制冷片的选择、温度传感器的选择、核心控制芯片的选择、风扇检测与控制电路的设计及相关器件选择、电流和电压的检测电路的设计及相关器件选择和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最后论述了恒温子系统的试验测试结果及其分析等。  相似文献   

18.
MEMS加速度计在温度环境变化剧烈的情况下,测量精度受到很大影响,产生漂移误差,难以满足高精度导航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恒温电路,使加速度计长期工作在稳定的工作环境中,研究了在恒温情况下加速度计的工作状态;针对恒温控制这一要求,设计了基于DSP2812的一种恒温控制电路,将传感器由加热电路和保温层包围,减少散热,提出了由DSP和高精度数字温度传感器TMP116相结合的软件控制系统,对PID控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控制方式;最终输出PWM占空比、控制温度和检测温度数据,经实验测试,-40℃工作环境下,PID控制后系统超调量为1%,在两分钟内温度从57℃升温至70℃并稳定,稳定后满足温度精确控制在70±0.06℃,能够有效维持系统恒温。  相似文献   

19.
针对煤矿对防爆锂离子电池的需求,设计了一种防爆锂离子电池电源电路,详细介绍了该电路的组成和功能。该电路采用隔爆分腔设计,当锂离子电池组或电池管理系统发生故障时,充电控制系统和放电控制系统可以快速可靠地断开与锂离子电池组的连接,确保了其他设备的安全;具有充放电保护、电压均衡保护、超温保护、实时显示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