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云南傣族小乘佛教建筑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山 《华中建筑》2002,20(4):93-97
该文在回顾了小乘佛教的缘起,传播及发展特点之后,从佛寺的选址,形制布局和佛殿,佛塔的外观造型等方面比较了云南傣族小乘佛教建筑和内地汉族地区的佛教建筑以及东南亚地区小乘佛教建筑的渊源关系,并据此认为云南傣族小乘佛教建筑乃是傣族群众在结合具体地域条件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后独具风格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2.
戴进 《建筑知识》2014,(9):75-75
从历史上傣族的迁徙与文化发展的脉络来讲述西双版纳傣族宗教建筑的塔、缅寺的形制、特点与原由。  相似文献   

3.
袁镜身 《建筑》2000,(11):39-40
  相似文献   

4.
佛教建筑     
中国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的同时,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文化性格,充满了宁静、平和的氛围。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  相似文献   

5.
施维琳 《华中建筑》1998,16(4):118-119
文章通过对傣族现阶段传统民居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出新民居中的居住文化变迁现象,同时也指出新民居在发展过程中仍然保留着适合傣族居住文化的传统特色。  相似文献   

6.
7.
《Planning》2017,(2):44-49
佛寺佛塔不仅是佛教的圣地,也是记载和传承佛教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在探访临沧市辖区内主要佛寺佛塔的基础上,从文化学、历史系的角度研究和探寻,从佛寺佛塔的建筑与文化勾画出了佛教传入临沧地区的历史,掘示了佛教文化对临沧历史的影响,展现了临沧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佛教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历史,从而掘示了临沧与周边国家源远流长友好往来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佛寺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大类型,自西汉末年传入,与中国文化交融,演化成中国式的佛教建筑.文中通过阐述佛教在我国及四川的发展概况,以成都市现存佛教寺院为例,总结了川西清代佛教建筑的总体布局,为今后修复或新建类似建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宗教建筑主要是以物质形态来表达宗教观念和宗教情感,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对当地的民族社会文化及日常生活一直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并构成了民族文化和心理素质的基本要素。文章从历史、文化及建筑技艺等多种角度进行论述,以期获得对南传上座部佛教建筑在云南的产生、发展演变、建筑特色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西双版纳地区文化特征和环境特征的分析,认为西双版纳地区具有神奇、秀丽、柔美的特点。这种特点也反映在当地建筑形态上,作者根据这一特点提出了西双版纳允景洪民族风情园中心馆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周静帆  裘鸿菲 《华中建筑》2011,29(9):198-203
傣族是个有着双重信仰的民族,全民信仰原始宗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世俗化的宗教信仰影响民族性格、道德伦理、审美意识及行为活动,也间接影响了村寨聚落形态的形成和演变。其中,主要表现在对村寨空间布局、绿地分布、建筑样式和设施景观的影响。该文以滇西德宏地区傣族传统聚落研究为例,浅谈傣族宗教信仰对村寨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双版纳部分傣族新建民居逐渐失去传统特色,人们企盼居居的更新,由课题组试验的几幢新民居保留了传统外观特色,改善了传统功能,更新了传统材料,采用了新的结构体系,对傣族的民居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佛塔的产生、作用、建造结构、材料等方面,探讨了佛塔的建造历史,从而介绍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曼荼罗(图1)是梵文Mandala的音译,原义是球体、圆轮等,是佛教密宗按一定仪制建立的修法的坛场。在方形或圆形的土坛上,安置诸佛、菩萨,加以供奉,“此坛中聚集请佛、菩萨功德成一大法门,如毂、辋、辐具是而成圆满之车轮”。曼荼罗旧译为“坛”或“道场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南传佛寺相对于汉传佛寺与藏传佛寺有其典型特点,同时屋顶形式又是其最为显著的要素特征,通过总结西双版纳南传佛寺屋顶的总体特征,根据上下檐的叠落形式将其分为"上一下一型","上一下三型","上三下三型","上五下三型","上五下五型"。又将屋顶最特别的叠落做法分为竖向叠落与横向叠落两种,并分析了屋顶上下檐曲线的不同特点,最后与西双版纳相邻地区的佛寺屋顶进行比较,在源流的层面对西双版纳屋顶形式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6.
作为宗教、生活、游览等多功能、多层次的重要场所,佛教建筑的外部空间与其内部空间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是佛教建筑场所精神的重要体现。参照佛教历史的发展脉络,结合厦门独特的文化、地貌等地域性特征,该文将厦门佛教建筑的外部空间梳理为"佛寺型"、"佛院型"、"佛堂型"和"岩洞型"四种基本类型,并在结合实地调研成果总平面图的基础上逐一分析其主要特征,虽不能概括全貌,却能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厦门佛教建筑的外部空间。  相似文献   

17.
郑涛 《现代装饰》2013,(9):128-129
西夏王朝曾大规模修建寺庙,境内塔寺林立,到明代仅贺兰山中还有西夏颓寺百余所。在极其佞佛的西夏王朝,佛教艺术成为当时的艺术主流。从不同角度去看,西夏佛教建筑的艺术表现则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方拥 《时代建筑》1993,(3):42-44
这个论题在中国建筑史研究中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原因有二:一、佛教内容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其他内容不可比拟的催化作用。二、佛教密宗所带来的第二次西方建筑文化冲击迄今未受到学术界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9.
李宏 《云南建筑》2006,(2):20-22
孟连傣族村落和传统建筑文化与环境特色鲜明:从城区格局、村落环境及民居三个方面阐述,深受土司文化、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