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莺歌海盆地泥岩压实特征与油气初次运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详细讨论了莺歌盆地第三系泥岩的压实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研究油气运移地球化学效应的基础上,划分了烃源岩排烃类型,充分排烃型,排烃型和具滞烃带型,莺歌海盆地烃源岩的生烃门限深度为3000m,排烃门限深度为3600m,烃源岩的最大有效排烃带厚度约为30m。  相似文献   

3.
4.
详细讨论了莺歌海盆地第三系泥岩的压实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研究油气运移地球化学效应的基础上,划分了烃源岩排烃类型:充分排烃型、排烃型和具滞烃带型.莺海盆地烃源岩的生烃门限深度为3000m,排烃门限深度为3600m,烃源岩的最大有效排烃带厚度约为30m.  相似文献   

5.
油气微运移的烃类相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运移机制是目前油气化探等非地震直接找油的理论基础,只有研究清楚油气微远移的相态,才可能进一步研究微运移的机制;含油气水相是油气发生微运移最普遍和优先起作用的相态;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不排除油气以其它相态发生渗漏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7.
莺歌海盆地输导系统及天然气主运移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迄今为止,在莺歌海盆地已发现4个气田和一些含气构造,但在莺东斜坡上的钻探效果却不理想,因而引起了勘探家们对该区天然气主运移途径及成藏规律的极大关注。鉴于此,以源运共控理论为指导,利用断裂和精细的层序地层学分析与沉积相的研究成果,对盆内输导体系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流体流动模拟分析技术,研究了油气运移方向。结果认为:底辟断裂系统为深成天然气向上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而异常高压则是流体压裂运移的关键动力并驱使梅山-三亚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上运移,形成了现今的底辟构造气藏;另一方面,一部分天然气在高压的驱动下,沿着T40不整合面和黄流组的骨架砂体向莺东斜坡运移。进而预测指出,处于垂向运移路径上的底辟中深层和侧向主运移方向上的莺东斜坡带中、南段是天然气运聚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8.
经地球化学研究查明莺歌海盆地油气苗及浅层运移烃是海相成因油气,其源岩是上第三系(梅山组和黄流组)海相沉积岩。独特的石油地质条件构成了生油岩短期、高温、快熟和油窗窄、气窗宽的热演化特点,对于油特别是气的生成极为有利。该盆地有巨厚的海相生油岩,藻类等原始有机质丰富,生烃潜力大,可生成巨量海相油气、有广阔的勘探领域和寻找大气田的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过程的物理本质为基础,给出了运移数值模拟系统的三个主要方程,即超压方程,传热方程,含水饱和度方程,阐述了模拟的原理及数学解算,运用所建立的二维二相运移模拟系统实际计算了塔北地区若干条地震测线剖面,获得了盆地中地层流体超压、含水饱和度及流速矢量的动态演化信息,结合实际地质情况讨论了烃类的运聚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特征及其伴生的温度和压力异常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流体底辟模式,并进一步讨论了流体底辟在石油地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地震速度、声波测井和中途测试等资料 ,研究了莺歌海盆地地层压力的特征及分布 ,分析了早期自源超压及其伴生的滞烃作用和它们对油气初次运移的影响。莺歌海盆地强烈超压主要是压实不均衡的结果 ,超压的分布受沉降 -沉积速率和盆地充填岩性的控制 ,超压界面明显起伏 ;超压层段异常低的热解峰温和高生成指数反映了超压的滞烃作用 ,超压及其滞烃作用是有机质热演化异常的主要原因 ,也是决定盆地天然气成藏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前言储层和圈闭中的石油只有用油井才能将它采出,而石油从烃源岩向储集层和圈闭运移是石油地质中长时期不明朗的问题。实际上,在烃源岩中生成的油气驱出(称初次运移),与多孔介质中流体运移向上到达圈闭(称二次运移)被认为是难以解决的难题。后者虽然主要受控于浮力,但多少有点与采油工程中流体的流动相类似.50年代受有机质沉积和保存条件认识的影响,认为有机碎屑沉积在正常厌氧环境中仅保存在某些细粒粘土或碳酸盐泥中.  相似文献   

13.
微运移机制是目前油气化探等非地震直接找油的理论基础,只有研究清楚油气微运移的相态,才可能进一步研究微运移的机制;含油气水相是油气发生微运移最普遍和优先起作用的相态;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不排除油气以其它相态发生渗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泥拱是莺歌海盆地的重要地质现象,它与油气聚集有密切关系。泥拱由泥拱房、泥拱颈和泥拱帽组成。在对莺歌海盆地泥拱分布规律和结构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泥拱的形成机制、发育过程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莺歌海盆地地震异常体成因机制管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莺歌海盆地是一个独特的盆地,盆地中发育了众多的地震异常性。在对其详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重磁资料、钻井资料探讨了其形成机制,认为莺歌海盆地的地震异常体是贯穿新生界古火山活动的遗迹。  相似文献   

16.
泥拱是莺歌海盆地的重要地质现象,它与油气聚集有密切关系。泥拱由泥拱房、泥拱预和泥拱帽组成。在对莺歌海盆地泥拱分布规律和结构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泥拱的形成机制、发育过程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莺歌海盆地地层压力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地震速度、声波测井和中途测试等资料,研究了莺歌海盆地地层压力的特征及分布,分析了早期自源超压及其伴生的滞烃作用和它们对油气初次运移的影响,莺歌海盆地强烈超压主要是压实不均衡的结果,超压的分布受沉降-沉积速率和盆地充填岩性的控制,超压界面明显起伏,超压层段异常低的热解峰温和高生成指数反映了超压的滞烃作用,超压及其滞烃作用是有机质热演化异常的主要原因,也是决定盆地天然气成藏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莺歌海盆地泥丘类型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莺歌海盆地中部坳陷区的泥丘构造可分为能量保存型和能量释放型。在地震反射剖面上,前者顶部和上覆地层呈隆起伏,后者顶部和上覆地层呈塌陷状。能量保存型泥丘顶部和其周围的岩性圈闭是形成油气藏最有利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LT9 1 1井钻于莺歌海盆地北部斜坡带 1号断裂带。从古生物、岩性、电性、连井地震测线解释、构造、层序界面成因、断陷性质、沉积规律、地震测井等多方面综合论证 ,指出LT9 1 1井 72 6~ 1 0 2 5m井段属于上渐新统陵水组地层 ,LT9 1地区存在下第三系断陷沉积 ,其上第三系为坳陷沉积。这一认识与研究区沉积发育基本规律相吻合。根据 94G3 50 0等地震测线所反映的地质特征 ,认为存在两个颇具规模的下第三系断陷 ,两个断陷的接合部位应是找油找气的新领域。在LT9 1地区发现了一批新的地层圈闭、构造圈闭、潜山圈闭 ,这些圈闭均邻近生油凹陷 ,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 ,优选这些目标实施钻探 ,无疑将加快莺东斜坡带的油气勘探进展。图 5参 2 (梁大新摘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