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有压管道中,由于某种原因使得水流速度发生突然变化,从而引起管内压强急剧升高或降低的交替变化,并以波的形式在管中往返传播,进而形成“水击”。因其发出的声音如锤敲击管道,所以也称之为“水锤”。一、水击的现象1.水击时会发出如锤击管道的“咔咔3声;2.管道强烈震动,严重时引起管道破坏,接头处螺纹损坏,阀门设备损坏。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2.
1.引言在有压力管路中,由于某种外界原因(如阀门突然关闭、水泵机组突然停车等)使水的流速突然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压强急剧升高和降低的交替变化,这种水力现象称为水击或水锤。在实际工程中后果较为严重的水锤类型为事故关阀水锤和事故停泵水锤,事故关阀会引起泵和管道内水流流速急剧变化,根据动  相似文献   

3.
1.概述取水泵是制水厂中由取水口将待处理的原水输送至净水设施的动力设备。由于各水厂的工艺情况不同,取水泵安装形式和运行要求也各不相同,为防止故障骤停时水泵遭受水锤的冲击,通常在水泵出水管段安装单向止回阀门,有些由于场地或者设计运行工况的原因没有安装单向阀门。水锤(水击)是指管路系统(包括泵)由于流量急剧变化而引起的较大的压力变动。水(或其他液体)输送过程中,由于阀门突然开启或关闭、水泵突然停  相似文献   

4.
1.水锤及其危害 在压力管流中因流速剧烈变化引起动量转换,从而在管路中产生一系列急骤的压力交替变化的水力撞击现象,称为水锤,也称水击。这时,液体(水)显示出它的惯性和可压缩性。 在安装有离心泵的水泵房中,因开、停水泵、事故断电或其它原因而突然(开阀)开、停水泵,则在给水管道内首先产生压力波动,随后视流速大小及管路系统情况产生程度不同的压力上升,即水锤。水锤的延续时间虽然短暂,但它会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轻则引起振动,产生巨大的水锤噪声,重则爆管漏水,造成供水中断事故,还有的因水锤事故造成淹没泵房、损坏设备、伤及操作人员等次生灾害。在建筑给水系统中,水锤在小区供水泵房或二次加压泵站常有  相似文献   

5.
浅析液体弹性波在管输系统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液体弹性波在管道中的传输特性 ,结合原油管输系统 ,提出并分析了利用其振荡和水击效应来降凝降粘、防蜡防垢、排污解堵 ,从而实现低耗节能安全输油的新见解以及该技术在其它重要领域应用发展趋势。针对水击压力波的产生及传播特性 ,指出该技术方案的本质含水锤反问题及水锤控制。介绍了这种有压瞬变流的研究国内外的有关动态及现状 ,以及它的广阔的应用前景。探讨并说明了尚待研究的理论及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在以热水为热媒的供热系统中,由于突然停电或其它原因的突然停泵,便使系统压力水管中的流体突然受阻而停止流动,这样原来一定流速的水所具有的动能即转变为压能,使得循环水泵吸水侧管路中之水压急剧增高,于是在整个系统管路中便产生水的压缩及管壁的胀大两种变形,出现全系统水流暂时的静止受压缩和整个管壁被胀大的状态,造成因水流速度与动量相继减少而必然引起压强相继升高的称为水击(亦称水锤)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在距离较长的输水管路中,单个阀门对水锤的控制效果会逐渐减弱。因此,通过在管路中增设阀门,将管路分解为两段进行管理,利用水锤波在传播过程中的独立性和叠加性,制造人工波源,对管路中的水锤情况进行有效控制。以MATLAB软件为工具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采用双阀协调方式和双阀动作方式控制水锤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阀协调操作有利于管路中水锤问题的改善;结合单阀连续两阶段调节的优势,将双阀也均进行连续两阶段的关闭,发现对管路中水锤的最大压强和最小压强均起到了更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型供热系统运行过程中,当由于某种原因(如阀门关闭、水泵停泵),引起管道内压力剧烈变化,产生水击问题,水击会对安全生产运行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中根据某电厂大型供热系统水击事故发生时关键点的历史运行记录,结合事故现场,分析了水击事件过程中首站、中继泵站的压力、温度、流量变化,从工程角度,提出了大型供热系统的水击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占峰 《四川建材》2012,38(4):223-224
在蒸汽管线和大口径管线上,经常会发生水击,对管道及相连设备的安全产生危害,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管道、阀门等设备的破裂损坏,影响装置的安全运行及平稳生产.本文分析了水击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水击压力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减轻水击危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建筑给水系统水锤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腾记 《山西建筑》2007,33(17):204-205
针对建筑给水系统的水锤危害,介绍了水锤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水锤增压值的理论计算,提出了避免停泵水锤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以提高建筑给水系统水锤防护功能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居业》2010,(2)
介绍了输水管道输送水的过程中引起水锤的几种原因,以及产生水锤的初步分析计算,以便进行泵壳、管道、支墩的强度计算,以及选配管道、阀件,复核管道的稳定性,选择水泵出口阀门型式、关阀程序。最后提出几种防护措施供选择,以消除输水过程中水锤造成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介绍水锤事故产生的原因及管道附件中常见的阀门,然后对现阶段研究的水锤防护有关的阀门结构设计、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进行了总结,并且对给出了两种非阀门防止水锤破坏的方式,力求对水锤防护中的一些措施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3.
以洛宁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为背景,介绍了钢丝网骨架聚乙烯复合管(简称SRTP)在长距离、多起伏山群里进行供水时产生水锤效应的原因和解决措施。当SRTP长距离输水管关闭水泵阀门时,SRTP管和阀门收到的水压力增大产生水锤效应;SRTP长距离输水管中产生气泡时,对SRTP管的压力也会增大,产生断流弥合水锤效应;采用安装超压阀门的方式,减缓SRTP管和阀门受到的水压力,并建立SRTP长距离运输管道水锤计算模型,分析超压阀门的安装效果;设置单向调压塔、双向调压塔和SRTP管减压调蓄池,预防SRTP长距离输水管中的断流弥合水锤应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船舶生活水管路的特点,分析影响水击压力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数据,建立相应的物理及数学模型进行模拟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船舶生活水管路水击现象的管道直径、流体波速、管道长度、管道粗糙度、阀门关闭时间等因素进行模拟分析。根据正交试验得出,阀门关闭时间对水击压力影响程度最大,管壁粗糙度对管道水击压力影响程度最小。因此船舶管路中为减少水击造成的影响,可以优先考虑增加阀门关闭时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斜拉桥上铺设的大型输水管道发生水锤效应时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以某独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根据水锤效应的基本理论和作用方式,将管道对桥梁的动力效应简化为一随时间变化的动力荷载。通过分别建立管道水锤计算模型和桥梁动力计算模型,得到水锤效应发生时阀门位置顺桥向冲击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再将此冲击力作为动力荷载施加到桥梁模型上。计算结果表明:水锤冲击力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阀门短时间关闭时将产生较大的冲击荷载;漂浮体系独塔斜拉桥各构件在水锤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以顺桥向方向为主,同时伴随有竖向的位移与应力。主梁上的应力变化可忽略不计,桥塔及斜拉索中应力变化分别可达0.7MPa和1.5MPa左右。单侧布置的管道还会产生偏心作用,使结构的动力响应呈现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6.
在长距离泵站输水工程中,水锤现象对管线安全危害极大,然而由于设计人员对水锤原理和管道运行时水锤变化规律认识不到位,导致泵站安全方面存在隐患。本文介绍了水锤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原理,并提出在泵站输水工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泵站规划设计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热水供热系统中,水锤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必须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小和防止水锤现象的发生。本文研究了热水供热系统的水锤防护问题,包括延长阀门关闭时间,合理选用阀门型式,改变阀门关闭曲线,设置旁通管路,以及供热系统几何形态设计等措施的分析,从中得出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在长距离泵站输水工程中,水锤现象对管线安全危害极大,然而由于设计人员对水锤原理和管道运行时水锤变化规律认识不到位,导致泵站安全方面存在隐患.本文介绍了水锤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原理,并提出在泵站输水工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泵站规划设计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现有消防管路系统中,利用截止阀作为通断阀对管道水流进行控制,具有结构简单,密封可靠,开启方便和易维护等优点,但由于其出口压力与进口压力基本接近,没有减压功能,满足不了特殊场合的需要,并且因开泵、停泵、开关阀门等过程,导致水流的突然变化,引起管路内的水压变化,引发水锤现象。本文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带减压功能消防阀的技术方案,详细阐述了结构原理和关键零部件的设计计算方法,并提供了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该阀主要应用于消防管路系统,能够降低出口压力、控制流量;该阀门还具有防止管路中的水倒流、能够消除水锤、防止破坏管道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一、给水输水干管中水锤压力的重要影响 在压力输水管道中,由于迅速关闸或水泵突然停车,就立刻产生高低压力交错出现的水力冲击现象即水锤现象。尽管这种水力冲击现象延续的时间一骰并不太长,但是它很可能导致损坏输水干管的严重后果。我国某些城市给水系统中就曾发生过水锤损坏输水干管的事故。所以在输水干管的设计方面和使用管理方面都应该重视水锤压力问题。 水锤压力有直接水锤和间接水锤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