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品危害,特别是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等化学危害,主要来自食品加工前的种植、养殖等过程,需要在初级阶段进行控制.认证认可是从制度和体系上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国非常重视在初级阶段的控制,目前已基本建立了与国际接轨并适应我国国情的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的食品、农产品认证体系.重点介绍了食品生产初级阶段的质量和安全控制的模式及其在农兽残中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县域食品企业产品质量及其安全扩散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食品安全扩散对县域经济稳定和转型作用重大。如何加强对这些县域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安全的监管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食品是一种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出口食品还涉及国家的信誉。食品质量的涵义广泛,包括品质、规格、数量、重量、包装、安全卫生等内容。其中,食品安全(包含卫生,下同)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由于中小型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条件、加工设备、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加上国外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这类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日益突出,顾客的投诉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4.
进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工作是我国对进出口食品实施检验检疫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全过程控制管理和监督,保证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保证进口食品安全,保护人民健康和动物植物健康,维护国家利益起着重要作用。食品、农产品认证是国际通行的规范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保证食品安全,增强企业及其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7年,国家认监委注册管理部将继续致力于提高我国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扩大出口,把好国门,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农作物赤霉病的主要病原真菌,其产生的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广泛分布于小麦、玉米及其制品中,影响食品的安全性。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等方面对禾谷镰刀菌DON毒素的生物合成调控机理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禾谷镰刀菌DON毒素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HACCP管理体系强调识别和预防食品污染和食品危害的风险,它克服了传统的食品安全卫生控制的局限,但它不是零风险的体系。在HACCP的实施中,部分监管人员和食品企业对HACCP体系有些误解,操作过程涉及的部分概念、原则和方法等仍然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本身风味很弱,但是它能够通过结合或吸附风味成分而影响食品的风味,风味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温度,食品蛋白质的解离状态,结构及其加工状况决定着蛋白质和食品风味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程度,本文旨在论述蛋白质变性剂(尿素),热变性,化学改性等因素对食品蛋白质与风味物质结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生产的需要,对于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证食品供应,繁荣食品市场,满足人们对食品营养、质量以及色、香、味的追求起到了重要作用。GB2760-2011《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了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定义、范畴、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使用量和使用原则等。GB2760-2011标准将食品添加剂按功能分为23个类别,包括2314个食品添加剂品种。此外,我国还制定了GB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勘,对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定义、使用范围、用量等内容进行了规定。2009年6月1日发布的《食品安全法》已明确规定了食品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要求,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产品要具备可追溯信息几乎是所有食品安全认证标准的要求。针对食品加工环节的可追溯体系研究比较多,食品加工企业的可追溯体系也相对完善。但针对初级农产品,有许多农场直接套用食品加工企业的可追溯体系,忽略了农场初级生产的特点,忽略了对投人品的可追溯性管理,因而也不能追溯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国内针对农场的食品安全管理研究不多,农场中的可追溯体系往往缺乏系统性,信息混乱不全。  相似文献   

10.
《商品与质量》2010,(26):10-10
第一,通过分析2010年一季度食品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状况看食品安全加工总体趋势。2010年一季度,质检总局对全国食品生产加工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和苗头,向大家作一汇报。2010年,质检总局根据新的食品安全法和实施里的规定,制定发布实施了一系列法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了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之道:ISO22000和HACC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专家们坚信,美国的食品供应安全性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但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估算,每年大约有7600万人患染食品相关疾病,其中30万人住院治疗,4000人死亡。最近发生了几起典型的食品召回案例,其中包括3起全国性召回案例:受病原性大肠杆菌污染的菠菜、受沙门氏菌污染的花生酱和受污染的宠物食品。  相似文献   

12.
食品召回保险可以转移企业召回的成本,激励企业召回缺陷食品,净化市场,在欧美国家成效斐然。本文从学术争议、法制环境、经济基础角度入手,剖析阻碍食品召回保险在我国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我国实际对建立该保险配套制度提出建议,达到开发并使用食品召回保险的目的,以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3.
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机理和风险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阐述了食品中丙烯酰胺产生的机理。丙烯酰胺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它主要由游离的天门冬酰胺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通过美拉德反应形成,天门冬酰胺和碳水化合物是形成丙烯酰胺必需的物质基础,高温(高于120℃)则是丙烯酰胺形成的关键条件,加工方式、水活度、pH值等因素也影响其形成。目前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分析主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LC—MS/MS)。作者对丙烯酰胺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讨并对丙烯酰胺的毒理学和食用含有丙烯酰胺食品的风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HACCP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将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应用在食品质量控制中可以有效地预防由微生物、化学和物理危害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旨在阐述其系统的特征、原理、操作及案例,为更好地研究该系统在各类食品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奶业的食品链结合比较紧密,食品链中的任一环节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污染,严重的会引起食物中毒。如何把握好奶业发展和市场信誉的风险因素是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而良好的HACCP体系可以使企业具备敏锐的食品安全风险的处理能力,可以有效控制和防范食品危害。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食品领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在众多食品安全问题中,非法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我市,因过量使用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而产生二氧化硫高残留食品的现象比较多,为了增加、增强大家对食品安全方面的了解,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加大对市城区二氧化硫高残留食品的监管力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其中包括政府与食品加工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与食品加工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食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严重的会引发"道德风险"。应通过明确各职能部门责任、加强惩罚力度、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建立食品溯源追溯体系来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问题是全世界食品工业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而微生物污染是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子之一。微生物抗菌肽具有高效、广谱、不易产生抗药性、体内可降解、易于规模化发酵生产等诸多突出优点,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食品工业和食品安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国内外微生物抗菌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具体综述了微生物抗菌肽及其在食品原料安全控制、食品加工环节、食品防腐保鲜、食品活性包装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真菌毒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危害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毒素污染是当前国际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议题,简要回顾了人类历史上由真菌毒素污染产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介绍了真菌毒素污染对于人类健康的危害;并对真菌毒素防毒去毒技术现状进行介绍,概述食品产业各环节应对真菌毒素污染的基本方案.  相似文献   

20.
蛋白质本身风味很弱 ,但是它能够通过结合或吸附风味成分而影响食品的风味 .风味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温度 ,食品蛋白质的解离状态、结构及其加工状况决定着蛋白质和食品风味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程度 .本文旨在论述蛋白质变性剂 (尿素 )、热变性、化学改性等因素对食品蛋白质与风味物质结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