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共沉淀法制备纳米ITO粉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ITO粉末并对其进行表征 :用X射线衍射 (XRD)分析其晶型、透射电镜 (TEM)观察ITO粉末的大小和形貌、自动吸附仪测量ITO粉体的比表面积。讨论了反应介质、pH值的选择、分散剂的添加、煅烧温度等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 :以Na2 SiO3 为分散剂 ,共沉淀前驱体在 70 0℃下煅烧 2h ,可以得到粒度小 (约 2 0nm)、比表面积大 (130~ 15 0m2 ·g-1)、颗粒分布均匀、结晶性好的ITO超细粉末。  相似文献   

2.
以六水合氯化铁和四水合氯化锰为原料,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出了纳米级铁酸锰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证实了该产物的主要成分为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铁酸锰颗粒;通过HRTEM研究表明,由该法所制备得到的纳米铁酸锰粒子主要呈椭球形,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在5-10nm。  相似文献   

3.
液相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四氧化三铁颗粒,通过X-Ray谱图证实了该粒子的组成结构。通过能谱图(EDS)研究表明样品中含有氯元素,这是因为在纳米级四氧化三铁颗粒表面处理过程中,其表面层与盐酸反应,表面生成氢氧化铁带电颗粒,Cl^-吸附在该颗粒表面,从而有效防止纳米粒子团聚,提高其分散效果。通过HRTEM研究表明,由该法所制得的四氧化三铁粒子主要为球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在10nm左右。  相似文献   

4.
氧化铟纳米粉制备及表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铟粉体。研究了沉淀反应条件及沉淀后处理等对纳米氧化铟粉体质量的影响,利用TG-DSC、FT-IR、XRD、SEM和EDS等分析手段对所制纳米氧化铟粉体的结构、粒度、形貌、成分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氧化铟纳米粉具有立方晶系结构、纯度较高、颗粒均匀呈球形、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50nm左右。  相似文献   

5.
何玉林  边占喜 《化学试剂》2011,33(10):925-928
在醇-水体系中采用共沉淀表面修饰法制备了硫代磷酸烷基酯修饰的Sm2(CO3)3纳米微粒.利用多种分析手段表征了表面修饰Sm2(CO3)3纳米微粒的结构和润滑性能,结果表明形成了以Sm2( CO3)3为纳米核、有机硫磷化合物为表面修饰层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分散性的Sm2( CO3)3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具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6.
以乙二胺为溶剂和沉淀剂,采用室温和水/溶剂热法,通过控制乙二胺和水的比例、温度,制备尺寸可控的系列超细单分散氧化铈纳米颗粒,通过XRD来研究超细单分散氧化铈纳米颗粒的物相。采用聚丙烯酸和葡聚糖两种有机小分子材料进行表面修饰,使氧化铈纳米粒子表面具有功能基团羧基、羟基,同时兼具良好的稳定性、水溶性、生物兼容性,通过细胞毒性测试等手段检测氧化铈表面的生物兼容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储氢合金的表面处理方法研究,简要综述了几种表面处理技术的进展,同时对新型的表面修饰方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8.
纳米石墨的制备、应用和表面修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纳米石墨的制备方法:球磨法、爆炸法、超声波法、激光脉冲法、电化学法,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简述了纳米石墨在高新领域应用情况,论述了目前国内关于纳米石墨的表面修饰方法,以及它们的特点,最后对纳米石墨在这3个领域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表面修饰的Fe~(3+)/TiO_2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了表面包覆有硬脂酸的铁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对其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表面包覆有硬脂酸Fe3+ /TiO2 的纳米复合粒子,粒度分布均匀且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约为38nm;表面为非极性,紫外透过率较低,催化活性较低。可用于防晒化妆品。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Composiflex公司的一种复合材料表面修饰方法据称可以使复合材料零部件外观不受限制。Composiflex公司的发言人说道:"这种修饰方法较为独特,涉及上漆和印刷工艺。  相似文献   

11.
纳米铟锡氧化物粉体的制备及表面改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水介质中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铟锡氧化物(ITO)粉体,利用表面处理剂对ITO颗粒进行表面包裹。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分析仪、差热分析仪等分析了该ITO的物相结构及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该ITO为锡掺杂的三氧化二铟晶体,经表面包裹后,成为粒径均匀、大小约为50nm、无团聚的纳米粒子。经静态沉淀法分析,该纳米粒子在有机物(MMA)中有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2.
段继伟  段红珍  蔺向阳 《山西化工》2007,27(2):47-49,72
概述了目前闪光铝粉颜料的制备和表面改性方法,评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对今后闪光铝粉颜料的研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和表面改性技术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化学沉淀法、醇盐水解法、微乳液法、固相合成法、溶胶 凝胶法和喷雾热解法的主要特点与优缺点,并对纳米氧化锌的表面改性方法:即表面包覆改性法、表面化学改性法、机械力化学改性法、沉淀反应改性法、外膜层改性(胶囊)法和高能表面改性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沉淀白炭黑的制备及表面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益顺 《无机盐工业》2006,38(11):21-22
以液体硅酸钠和硫酸为原料,在室温下反应合成沉淀白炭黑,并用三甲基氯硅烷(TMCS)对其进行表面改性。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研究改性剂的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异丙醇的加入量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得出适宜工艺为:改性剂用量为20%(质量分数),改性时问为90min,异丙醇用量为15mL,改性温度为98℃。在此条件下,改性产品亲油化度超过30%,得到疏水性良好的二氧化硅产品。  相似文献   

15.
伊利石表面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温州伊利石为原料,探讨了伊利石表面改性的工艺。经表面接触角、红外光谱等方法预先评价得知,伊利石的确得到改性。填充橡胶试验证实改性后伊利石的填充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纳米高岭土表面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不同的改性剂对纳米高岭土进行了表面处理,探讨了在改性时表面活性剂加入使活化指数升高的作用机理。红外分析表明:颗粒表面确已联上了偶联剂分子;填充橡胶试验表明:复合改性纳米高岭土有很好的补强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In、SnCl4·5H2O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了纳米铟锡氧化物(简称ITO)粉末。用DTA/TG、XRD、TEM、IR、UV-VIS、数字电桥对粉末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粉末不仅粒径大小均一,而且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此外,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粉末从非晶态转变为晶态结构,导电性能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8.
等离子体在PTFE表面改性方面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的作用原理,介绍了等离子体在聚四氟乙烯(PTFE)表面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新的设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三乙醇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对不同表面活性剂处理的纳米二氧化钛采用沉降法来表征纳米粉体在水中的分散性,目的是日后用来制备更均匀的复合薄膜。研究结果表明:三乙醇胺与其他两种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较单种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的纳米二氧化钛其分散效果会更好。分散纳米二氧化钛效果最佳的表面活性剂为三乙醇胺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混合物(质量比为2∶1),表面活性剂总用量为30%(质量分数),采用搅拌和超声时间都为15 min,纳米二氧化钛的初始沉降时间为2.5 h,完全沉降时间大于120 h。  相似文献   

20.
氢氧化镁的固相制备及其表面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纯度较高的Mg(OH)2,并利用XRD、SEM等进行了表征.以硬脂酸钠、油酸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得到改性Mg(OH)2,沉降实验表明其与液体石蜡中有较好的相容性,而且油酸改性Mg(OH)2显示出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