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2.
3.
文章通过永春县生物慢滤水处理技术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实践,阐述了生物慢滤工艺的技术优点及净水原理,指出生物慢滤是一种不用任何机械动力和化学药剂的水处理方法。其结构简单,投资省,又环保,在广大农村和集镇兴建日供水规模较小的集中供水工程中具有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4.
5.
6.
生物慢滤水处理技术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滤技术最早由英国人发明,后来传到了欧洲其他国家,至今欧洲许多城市仍将慢滤作为一种水处理方法。20世纪30年代我国开始在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使用慢滤水处理技术。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慢滤占地面积大,渐渐被快滤取代.但在农村小规模水处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生物慢滤技术中的微生物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生物慢滤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作用,本文对滤床不同深度的滤料取样进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表层生物黏膜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种群,包括细菌、藻类、原生动物以及各种微生物分泌物,这些微生物形成了良性循环食物链。本文对滤床不同深度的滤料取样分析了细菌总数、SS、POC三个指标,结果表明,微生物主要集中在表层滤料2cm厚度内,滤床达到90cm高度即能保证出水水质,这为生物慢滤反应器设计和运行维护提供了参考数据。随后对生物慢滤反应器进行了避光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慢滤反应器采取适当的遮挡避光措施既可以有效减少藻类生长,增加运行周期,又不会降低处理效果,对于我国福建、四川、湖北等地生物慢滤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新兴县农村饮水工程为例,分析了生物慢滤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投资情况及优缺点,对农村饮水建设尤其是山区小型集中供水具有很强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11.
根据40年降雨、蒸发、径流的同步资料,计算、分析了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量和水资源质量,总结了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评价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水资源短期问题日趋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节水。西北地区农业节水实践证明,只要创新体制机制,节水潜力会很大,效果也十分明显。同时,节水实践对立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议修改完善我国现行的水法,制定专门的农业节水法,构建水权制度,完善水价,建立农业节水补偿制度,以适应节水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北干旱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建设区域之一,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干旱区振兴流域经济的重要保证.也是促使生态经济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分析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基本特征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得出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核心的结论,同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根据水利部《开展2011年西部地区典型湖库生态调研》技术要求,首次由甘肃省水环境监测中心与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技术人员组成联合调查组,确定调研技术路线和方法;选定甘肃省境内的大苏干湖、刘家峡水库、尕海、天池等4个湖库作为西北内陆代表典型湖库;现场采取代表水样14个,并获取其相关基本信息资料;依据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水质检测、评价与特征分析;得出了西北内陆典型湖库现状水质为Ⅲ类至劣Ⅴ类,水体营养状态为中营养至富营养等现状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17.
利用生物慢滤系统中菌-藻共生的特点,对用于景观补水的再生水中氮磷进行有效的去除,可有效预防由于再生水中氮磷营养盐浓度较高而引发的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通过生物慢滤系统净化再生水的试验研究表明,生物慢滤系统在保持上覆水深为80cm、滤层厚度为80cm、滤速为0.1m/h的条件下,对水体中总氮、氨氮、硝酸盐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7.55%、50.16%、46.37%、66.32%和47.04%,叶绿素a的去除率可达95.75%;经生物慢滤系统处理后的再生水在景观储存过程中藻类的生长缓慢,叶绿素a含量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氮磷含量较低且趋于稳定。经生物慢滤池处理的再生水用于景观水体的补充水源,可减少富营养化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中国西北内陆地区湖泊的面积变化不仅对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也为评价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提供参考。以中国西北内陆区5个典型湖泊为研究对象,利用1970-2015年的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数据,利用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和改进型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MNDWI)分别提取5个典型湖泊边界并获取湖泊面积,同时利用5个典型湖泊周边的气象站降雨量、蒸发量等气象数据,尝试分析湖泊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红碱淖近30年来面积呈减小趋势,入湖河流拦蓄和煤炭地下开采等是导致面积减少的原因;博斯腾湖近40年来的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面积变化主要受地表径流和积雪融水的影响;呼伦湖近40年来面积呈减少的趋势,其面积变化主要受入湖径流量的影响;贝尔湖近30年来呈相对稳定的趋势,其面积变化主要入湖径流量的影响;青海湖近40年来面积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面积变化主要受区域降水和入湖径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北移,西北地区在全国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该地区水资源缺乏,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性差对当地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近些年,伴随着城市化和区域贸易的快速发展,西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外运量均快速增长,大量的农作物虚拟水伴随贸易输送到全国各地,进一步加剧了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压力,严重制约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研究对2000-2015年西北地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水足迹和伴随着农产品贸易的虚拟水流动格局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估了西北地区农产品贸易输出引发的水资源压力。结果表明,研究期内2000-2015年西北地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水足迹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417.16亿m~3增长到2015年的439.87亿m~3。与此同时,农产品贸易伴生的虚拟水流动量显著增加,从2000年的220亿m~3增长到2015年的272.99亿m~3,严重加剧了当地的水资源压力。陕西、内蒙古、新疆和甘肃水资源压力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陕西更是呈重度水资源压力状态。因此,本文从技术发展和宏观战略层面提出了创新农业实体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虚拟水补偿机制以及合理优化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的应对策略与建议,为保障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