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魏伟 《山西建筑》2004,30(3):109-110
就粒组复杂的砾石土作为高速公路路基填料,针对土的性状,从室内击实试验、压实度检测入手,介绍了动态压实度的检测方法,指出试验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介绍采用砂土做二灰碎石土基层的施工方法,分析了二灰碎石土起皮和松散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强调了二灰碎石土质量检测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张伟 《山西建筑》2003,29(18):215-216
结合某公路工程施工实践,对卵石土的概念、性质作了介绍,分析了影响卵石土路基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具体的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评定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种检测污染土的新方法——电阻率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于我国还没有专门用于检测污染土的仪器和设备,研制和开发了电阻率污染土检测仪,实现应用土体的固有参数--电阻率来对污染土进行检测;通过对室内模拟的Fe和Al污染土的检测,证实了所研制的仪器和使用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通过对现场污染土的电阻率及其结构参数的检测分析,说明应用电阻率及其结构参数对污染土进行检测是一种无损、快捷、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工程特点,对压实功、土的含水量和每层铺土厚度等影响回填土压实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环刀法和灌砂法两种回填土干密度的检测方法,以确保回填土的压实质量。  相似文献   

6.
灰土和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从兴  铁生年 《建筑技术》2009,40(3):221-224
通过灰土和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作用原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分析了灰土和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和检测情况,提出了土挤密桩成孔时施工方法及技术应用,阐述土挤密桩在处理厚度较大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王海东  杨记芳 《山西建筑》2005,31(7):213-214
介绍了路基石灰土的施工工艺,阐述了灰土施工质量检测的注意事项,论述了试验段的施工过程控制,指出路基石灰土的质量检测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  相似文献   

8.
采用碎石桩法处理液化地基土,对处理后的地基土进行了检测分析。采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DPT)检测了桩身密实度和桩长,采用室内土工试验方法检测桩间土粘粒含量及桩体材料,利用标准贯入试验(SPT)检测桩间土的加固效果,并确定液化是否被消除,采用静力平板载荷试验(PLT)检测其处理后的复合地基土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对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可知,碎石桩法可以处理液化地基土。本文可为其他相似工程设计、施工和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碎石土材料室内配比试验,采用振动击实的方法分析拟合出碎石土含石率与最大干密度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碎石土路基压实度检测的方法,解决了碎石土路基传统压实度检测方法不再适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江新 《江苏建材》2004,(1):42-44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高液限膨胀土掺石灰后的特性变化,优化膨胀土掺灰处理施工工艺,提出合理的施工质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影响基础上拔承载能力的因素包括地基土物理力学参数及基础尺寸参数,而确定混凝土方量最小、基础上拔承载力最大的基础参数配比是基础优化设计的关键。以戈壁滩碎石土地基中的原状土扩底基础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以立柱直径、深宽比、扩展角为影响因素,以基础上拔承载力为分析指标,设计出9组尺寸的足尺基础。通过现场试验,获得了各试验基础的荷载位移曲线和上拔承载力值,提出了采用渐变率的概念表征荷载位移曲线的非线性变化特征,通过分析发现基础荷载位移曲线渐变率与承载能力呈负相关。结合正交试验分析结果,得出立柱直径、深宽比、扩展角3个因素中对碎石土地基原状土扩底基础抗拔承载能力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深宽比、立柱直径、扩展角,表明在戈壁滩碎石土地基基础的工程设计中增加深宽比能提高基础抗拔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基坑开挖过程中侧壁土体和坑底土体受到一定程度的卸载扰动,强度及模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采用常规三轴试验所确定的土体参数进行基坑变形计算将会产生一定误差。为了寻找在土体开挖卸荷作用下更适合于基坑变形计算的土体参数,对郑州某深基坑工程坑壁主要土层进行了常规三轴试验、轴向应力减小及侧向应力减小的UU-1卸载试验、轴向应力不变及侧向应力减小的IU-1.5卸载试验、轴向应力增大及侧向应力减小的LU-2卸载试验4种不同应力路径试验,得到适用于基坑变形计算的土体参数。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应力路径对基坑侧壁土体水平位移和土体沉降影响很大,考虑轴向卸荷参数的数值模拟得到的曲线和实际监测得到的曲线比较接近,说明采用轴向卸荷实验参数对工程施工设计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既有建筑地基承载力时间效应评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比尺室内模型试验,对既有建筑地基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中分别对模型进行持载3d、7d、14d、28d、35d、49d的载荷试验,选定以持载后继续加载产生的附加沉降占加载前总沉降的3%、5%、10%为允许变形控制指标,结合p-s曲线数据得到了在不同的允许变形控制指标下地基承载力随持载时间增长的提高数值,地基承载力在模型持载一周时间内提高的幅度较大,土体的压密效应效果显著。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工程允许的沉降变形与载荷板试验的沉降变形的对应关系,通过现场足尺的载荷板持载试验,选择适当的允许变形控制指标来确定地基承载力。通过双曲线拟合进一步得到了既有建筑地基承载力与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不同允许变形控制指标下的地基承载力提高的极限值。  相似文献   

14.
混合桩型复合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通过混合桩型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测定了不同桩型及桩间土上的应力 ,分析了这种新型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及破坏模式。通过与邻近的桩间土及单桩静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对混合桩型复合地基中各类桩及桩间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坑中土的应力路径与强度指标以及关于水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坑开挖是在原状土层中进行的,其地基土的应力路径既不同于常规挡土墙中土的应力路径,也不同于室内常规三轴压缩试验中试样的应力路径。基坑工程中,支挡结构物前、后土体的平均主应力或者某些方向的主应力常常是减少的,对于饱和黏性土的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可能产生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从而会影响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本文指出,对于黏性土中的基坑,在近期施加的墙后地面超载q,以及欠固结土地基的情况下,使用固结不排水(或固结快剪)强度指标计算土压力与进行稳定分析是偏于不安全的;同时指出,重力式水泥土墙的抗滑移和抗倾覆稳定验算,以及用瑞典圆弧法进行整体稳定验算时,对于饱和黏性土,如使用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其抗力部分中的自重应按浮重度计算。结合对《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报批稿进行的一些讨论,分析在基坑支挡结构计算中水压力的作用,提出地基土为粉土时,水土压力分算还是合算取决于其下土层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出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试验中模型地基设计的一般原则,结合各国已有的典型试验中模型地基的动力响应实测结果,以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及其傅里叶幅值谱为分析依据,从边界效应、模型地基高度、土体含水量及地震波输入次数4个方面对模型地基的振动性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土箱刚性、土的自振特性、地基高度、土体含水量及地震波的输入次数是影响模型地基动力特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原则.该结论可为同类试验中模型地基的设计和试验的顺利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郭永红 《山西建筑》2005,31(11):59-60
介绍了软土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详细分析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中产生误差的诸多因素,提出了开展现场试验是确定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覆盖型岩溶对建筑地基与建筑自身的安全影响较大,结合某实际工程,分析了地基岩溶的发育情况以及溶洞和土洞发育的形态和规模;根据建筑物的基础形式,采用充填浅部溶洞、裂隙和所有土洞的注浆处理方案,以阻断岩溶发育的通道,挤密加固地基土,提高地基承载力。为保证注浆的有效性和经济性,采用由外向内的逐层封闭的注浆方法;采用动态施工技术,根据检测孔的测试结果动态调整施工技术参数。施工完成后对地基进行了物探、检查孔、室内试验、平板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以及沉降观测等。结果表明:对岩溶地基注浆处理的加固效果较为显著,注浆后地基土强度、密度、变形等指标提高幅度为6.4%~25.58%;基于静载荷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分析,地基承载力提高大于10%;与桩基础方案和大面积深部溶洞处理方法相比,造价节约20%~30%,工期缩短约1/3。  相似文献   

19.
深基坑开挖与土钉支护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臧兴震  蒋青青 《山西建筑》2005,31(23):81-82
以深基坑土钉支护现场试验的测试数据为依据,运用FLAC程序对该工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支护后的基坑稳定性以及加固结构的承载性能进行了分析,说明了使用数值方法模拟基坑开挖的有效性,得出了土钉支护基坑的位移场和土钉受力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高速铁路中等压缩性土地基处理方案,依托赣龙高速铁路试验段,采用现场试验及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短桩网复合地基的变形特性,并与天然地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复合地基加固区沉降占总沉降的62%~75%;地基侧向位移主要发生在预压土堆载期,20m深度范围是主要的侧向位移层,在相似条件下,复合地基与天然地基沉降主要发生的时间、主要的沉降土层厚度及路基横断面沉降差异较大。结果显示了短桩网复合地基可有效控制中等压缩性土地基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